阅读《架构即未来》的总结与思考
组织的设置对于一个团队至关重要,一个团队的产出往往与之息息相关。当组织有利于工作的时候,效率就会得到提升;反之,当出现不必要的结构层次且需要大量交流才能完成工作的时候,效率就会降低。
职能型组织
该策略常被称为竖井式方法,在技术组织内,按照职能的不同分成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相应的管理层级结构。
优点
- 清楚工作内容与晋升之道,能够按部就班的工作
- 更专注于自己的领域
- 职责明确、容易分配任务,更好地遵循标准规范
缺点
- 缺乏单一的项目负责人,容易造成责任推脱问题
- 跨部门沟通效果不佳
- 部门间容易产生情感型冲突
矩阵型组织
(以下同色为一个项目团队)
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主要概念是层级的两个维度,每个团队的成员或许有两个或多个老板。例如,团队负责人负责处理行政任务和审查,项目经理处理安排任务和跟踪项目状态。
优点
- 避免了在不同的管理层间寻找合适的人的困难,由项目负责人统一协调跨部门沟通
缺点
- 团队成员需向多人汇报,同时可能收到每个老板各自的指令,团队成员会感觉到更大的压力,同时还会导致目标不清,降低团队的授权感
- 项目管理团队需要额外的会议/邮件沟通,将占用团队成员基本工作的时间
敏捷性组织
在敏捷型组织中,团队完全是自主管理和自给自足的。从形成概念,到研发,再到生产系统中的服务支持,团队负有全部的责任。通过改善诸如冲突、授权和组织 边界来实现创造力的提升。
生产系统中与服务相关的问题,经常要求软件开发、DevOps、质量保证、甚至产品经理值班,这经常被人们认为是敏捷型组织的一个弱点。在我们看来,这其实是该组织结构的好处,因为它为团队提供了闭环的反馈。如果团队的成员经常在半夜两点被叫起来解决生产系统的问题,他们会很快意识到要研发高质量的服务,以便晚上能睡个好觉。短期或许是痛苦的,但是对长期而言,这是提升团队表现的好办法。
优点
- 有效地降低情感型冲突和提高团队表现水平
- 团队授权,减少矩阵型组织的问题
- 打破组织的边界,解决职能型结构的跨组织问题
- 提供闭环的反馈,以便于更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缺点
- 当敏捷型结构的团队在代码所有权和责任上出现重叠的时候,团队将无法自治,会导致较低的创造力
结论
职能型结构是最原始的组织结构形式,基本上根据员工的基本职能来组织,好处在于管理的同质性、责任简单清晰、容易分配任务和很好地遵循标准,弊端包括缺乏单一的项目负责人和不顺畅的跨职能部门沟通。矩阵型组织增加了第二个维度,包括一个新的管理结构,优点可以解决项目负责人和沟通的问题,弊端包括存在多个老板、个人主要工作焦点分散。最后的敏捷型组织挺高团队的创造力,这一点可以通过市场响应速度、新功能的质量以及服务的可用性几个方面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