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者模式

2019-11-19 17:53:55 浏览数 (1)

装饰者模式

"封装,继承,多态"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点。

"美丽,知性,善良"是(我以为)的完美女性的三大要素。

你在夸赞一个女性可以说,她是见过的女人中"最美丽,最知性,最善良"的。但你在夸赞一个程序员时,不能说他写的程序"最封装,最继承,最多态"。因为这三者是相生相克的。

开发过程中,我们都不希望某些类一开始就特别庞大。一次性包含太多职责。这时就不得不去面对三大特性的权衡。

继承的缺陷

在传统的面向对象语言中,给对象添加功能常常使用继承的方式,但是继承的方式并不灵活,还会带来许多问题:一方面会导致超类和子类之间存在强耦合性,当超类改变时,子类也会随之改变;另一方面,继承这种功能复用方式通常被称为“白箱复用”,“白箱”是相对可见性而言的,在继承方式中,超类的内部细节是对子类可见的,继承常常被认为破坏了封装性

使用继承还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在完成一些功能复用的同时,有可能创建出大量的子类,使子类的数量呈爆炸性增长。比如现在有4种型号的相机,我们为每种相机都定义了一个单独的类。现在要给每种相机都装上镜头、滤镜和挂带这3种配件。如果使用继承的方式来给每种相机创建子类,则需要4×3=12个子类。

但是如果把镜头、滤镜和挂带这些对象动态组合到相机上面,则只需要额外增加3个类。

这种给对象动态地增加职责的方式称为装饰者(decorator)模式。装饰者模式能够在不改变对象自身的基础上,在程序运行期间给对象动态地添加职责。跟继承相比,装饰者是一种更轻便灵活的做法,这是一种“即用即付”的方式,比如天冷了就多穿一件外套,需要飞行时就在头上插一支竹蜻蜓。

面向对象的装饰者

假如你现在现在在写一个打飞机游戏。飞机一开始火力是普通子弹,升2级后是导弹,3级后是核导弹。用装饰者的写法是: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lass Plane{
  fire(){
    console.log('发送普通子弹')
  }
}

class Missibe{
  constructor(plane) {
    this.plane=plane;
  }
  fire(){
    this.plane.fire()
    console.log('发送导弹')
  }
}


class Atom{
  constructor(plane) {
    this.plane=plane;
  }
  fire(){
    this.plane.fire()
    console.log('发送核导弹')
  }
}

const plane=new Plane()
const missibePlane=new Missibe(plane)
const atom=new Atom(missibePlane)

atom.fire()

这种给对象动态增加职责的方式,并没有真正地改动对象自身,而是将对象放入另一个对象之中,这些对象以一条链的方式进行引用,形成一个聚合对象。这些对象都拥有相同的接口(fire方法),当请求达到链中的某个对象时,这个对象会执行自身的操作,随后把请求转发给链中的下一个对象。因为装饰者对象和它所装饰的对象拥有一致的接口,所以它们对使用该对象的客户来说是透明的,被装饰的对象也并不需要了解它曾经被装饰过,这种透明性使得我们可以递归地嵌套任意多个装饰者对象。

javascript的装饰模式

高阶函数

在js中并不一定需要那些繁杂的类。上面的功能完全可以用高阶函数来实现。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const plane={
  fire(){
    console.log('普通子弹')
  }
}

const missible=(fn)=>{
  fn();
  console.log('导弹')
}

const atom=(fn)=>{
  fn();
  console.log('核导弹')
}

在JavaScript中,几乎一切都是对象,其中函数又被称为一等对象。你可以很方便地给某个对象扩展属性和方法,但却很难在不改动某个函数源代码的情况下,给该函数添加一些额外的功能。在代码的运行期间,我们很难切入某个函数的执行环境。

最差的选择是重新调整该函数。但这违反了开放封闭原则。而且在多人协作中,我们总是不愿意去动别人写的东西。也许实现某个功能的逻辑躺在某个阴暗杂乱的角落。你把它拿出来暴晒,可能会动了整个架构的老命。

这时候你要加功能,用个高阶函数包裹即可。这样你就不必去动别人的功能了。

但是类似打飞机游戏中,你不得不去维护missible和atom两个中间量。另一方面,还面临this指向的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劳永逸地解决this劫持的问题。

AOP函数

Aop又叫面向切面编程,其中“通知”是切面的具体实现,分为before(前置通知)、after(后置通知)、around(环绕通知),用过spring的同学肯定对它非常熟悉,而在js中,AOP是一个被严重忽视的技术点。

比如dojo中aop的实现在dojo/aspect模块中,主要有三个方法:before、after、around。

(重点)试在函数(Function)实现一个before和after方法,分别对应函数执行完之前和执行完之后。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prototype.before=function(fn){
  const _this=this;
  return function(){
    fn.apply(this,arguments);
    return _this.apply(this,arguments)
  }
}


Function.prototype.after=function(fn){
  const _this=this;
  return function(){
    const ret=_this.apply(this,arguments);
    fn.apply(this,arguments);
    return ret;
  }
}

Function.prototype.before接受一个函数当作参数,这个函数即为新添加的函数,它装载了新添加的功能代码。接下来把当前的this保存起来,这个this指向原函数,然后返回一个“代理”函数,这个“代理”函数只是结构上像代理而已,并不承担代理的职责(比如控制对象的访问等)。它的工作是把请求分别转发给新添加的函数和原函数,且负责保证它们的执行顺序,让新添加的函数在原函数之前执行(前置装饰),这样就实现了动态装饰的效果。

通过Function.prototype.apply来动态传入正确的this,保证了函数在被装饰之后,this不会被劫持。

应用

用AOP装饰函数的技巧在实际开发中非常有用。不论是业务代码的编写,还是在框架层面,我们都可以把行为依照职责分成粒度更细的函数,随后通过装饰把它们合并到一起,这有助于我们编写一个松耦合和高复用性的系统。

案例1:window.onload改造

众所周知,window.onload只会执行一次。如果你要二次调用,怎么处理?

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在原来的onload中追加。太low了。

但是如果用after来写,就很舒服了。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window.onload=function(){
  console.log(1)
}

window.onload=(window.onload||function(){}).after(function(){
  // 追加的代码
})
案例2:统计数据上报

现有一个按钮,功能已经开发完成。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let btnFn=()=>{
  //...
}
document.querySelector('#btn',btnFn)

这时需求找到你:要加多一个点击统计功能。如果你直接在btnFn继续写统计,是不合适的。这是两个层面的功能,却被耦合在一个函数里。应该考虑aop分离。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let log=()=>{
  // 统计逻辑
}
btnFn=btnFn.after(log);

操作就是这么骚。

案例3:用aop动态改变函数的参数

假设你在使用一串模板方法,在异步请求前,你给before传入一段函数。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let fnAjax=function(param){
  console.log(arguments)
  console.log(param)
}

fnAjax=fnAjax.before(function(param){
  param.username='djtao';
})

fnAjax({password:123456})
// Object {password: 123456, username: "djtao"}

你可以用它来为你的ajax请求预处理参数。比如带个token什么的。

案例4:插件式的表单校验

假设你的点击提交时都要校验,如果你把validate写在submit处理函数中,这段代码没有任何可复用性。

你可以把改写一下before: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Function.prototype.before=function(fn){
  const _this=this;
  return function(){
    if(fn.apply(this,arguments)===false){
      return
    }
    return _this.apply(this,arguments)
  }
}

那么你的validate方法就可以用了。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let validate=function(params){
  const {username,password}=params
  if(username==''){
    alert('用户名不得为空');
    return false
  }
  if(password==''){
    alert('密码不得为空');
    return false;
  }
}

login=login.before(validate)

在这段代码中,校验输入和提交表单的代码完全分离开来,它们不再有任何耦合关系,formSubmit=formSubmit.before(validata)这句代码,如同把校验规则动态接在formSubmit函数之前,validata成为一个即插即用的函数,它甚至可以被写成配置文件的形式,这有利于我们分开维护这两个函数。再利用策略模式稍加改造,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校验规则都写成插件的形式,用在不同的项目当中。

和代理模式的区别

装饰者模式和代理模式的结构看起来非常相像,这两种模式都描述了怎样为对象提供一定程度上的间接引用,它们的实现部分都保留了对另外一个对象的引用,并且向那个对象发送请求。

代理模式和装饰者模式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意图和设计目的。代理模式的目的是,当直接访问本体不方便或者不符合需要时,为这个本体提供一个替代者。本体定义了关键功能,而代理提供或拒绝对它的访问,或者在访问本体之前做一些额外的事情。装饰者模式的作用就是为对象动态加入行为。换句话说,代理模式强调一种关系(Proxy与它的实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一开始就可以被确定。而装饰者模式用于一开始不能确定对象的全部功能时。代理模式通常只有一层代理本体的引用,而装饰者模式经常会形成一条长长的装饰链。

在虚拟代理实现图片预加载的例子中,本体负责设置img节点的src,代理则提供了预加载的功能,这看起来也是“加入行为”的一种方式,但这种加入行为的方式和装饰者模式的偏重点是不一样的。装饰者模式是实实在在的为对象增加新的职责和行为,而代理做的事情还是跟本体一样,最终都是设置src。但代理可以加入一些“聪明”的功能,比如在图片真正加载好之前,先使用一张占位的loading图片反馈给客户。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