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统检查中,需要监测企业所使用的软件是否存在无法满足目前操作需求的迹象。这些超负荷预警信号可能比较难发现,常常被误认为是偶然性的错误或者单独的故障,而不是整个公司范围内的系统性故障。IT部门负责人应该主动寻找其中的规律并让问题再现。以下列出的这些问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这些问题关联在一起并且会越来越复杂,会波及到以后的订单,导致库存缺失,备品备件没有报价,以及成堆的文件,同时也会给员工们带来消极的影响。
如果系统出现了以下这些预警问题,就说明企业现有的系统已经超负荷,需要尽快采取行动:
员工流动
员工流失、频繁缺勤以及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工作热情往往是团队承受压力、无法应对当前客户需求和市场压力的早期迹象。
系统瓶颈
系统中存在的瓶颈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另一个早期信号。例如,在车间中有些地方应该备份而没有备份;财务迟迟不能付费;销售不能及时跟上报价,或者没有很好地跟踪更改后的订单并进行记录。如果还要努力完成一些复杂的MTO(订单生产)工作,那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故障越来越多
故障包括从记录的小错误到没能及时告知最后一刻的设计更改等。如果出现跟踪错误,说明缺少库存或者没有原材料了。当系统压力越来越大,发货错误会越来越多。比如送货卡车到达客户那里时,交付的货物可能存在订单不全、装错货或者货物受损等问题。
质量控制问题
当机器、系统和人员超负荷地处理大量的货物、同时要满足严格的交货速度要求以及处理复杂的订单时,产品质量肯定会下降。质检员漏过了小的缺陷,当错误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面对苛刻的主管和生气的客户,员工因为急于完成工作而放松了产品质量标准。
客户满意度下降
如果第一次出现错误或者质量下滑,客户不一定会直接投诉。但他们会在社交媒体上抱怨和表达不满。然后,忠诚度比较高的客户可能会开诚布公地谈一谈,给企业第二次机会。其他不高兴的客户肯定就直接离开了,转而投入竞争对手的怀抱。
频繁的意外停机
当制造商让车间加班加点赶工时,第一个可以偷工减料的地方就是预防性的维护。谁会有时间让机器停机,进行校准检查,更换磨损零件,按照建议进行预防性维护呢?殊不知,如果为了赶工而忽略预防性的维护,设备不能以最佳性能运行,会导致现有的生产问题更加严重。
不符合行业标准
客户、供应商和行业同事期望厂商使用并提供现代化的功能,例如含有订单、报价和配置工具的在线门户网站,能够查看工作订单状态,实时协作工具和准确的预测生产量等。能否做到这些,让企业的业务流程简便顺手吗?
过度浪费
废料会让成本快速增加,加快原材料损耗,让制造商无法盈利。同时,员工们花费大量时间等待机器或者材料的处理过程,造成的时间成本更加昂贵。
价值链缺少可见性
企业经常发现在需要的时候和地方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材料。这些耽搁很可能影响到了客户订单。当与多个供应商合作时,尤其是那些离得非常远的供应商,企业应该具备查看发货订单状态以及跟踪位置的能力。如果看不到,就会失去控制,否则就会面临代价高昂的延误风险。
依赖表格
团队成员对企业当前的系统感到非常失望,弃而不用,转而采用手动流程和表格?员工在获取报告、找到他们需要的数据以及根据系统中的数据做出决策方面遇到麻烦?系统的可用性差可能是原因所在。
利润的不确定性
对于主要处理大批量订单生产(MTO)和订单设计(ETO)工作的制造商,很容易忽略项目的总成本。最后一刻紧急变更订单会带来利润的不确定性。团队过于专注于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忘记了记录分配给工作的新材料、部件和人力资源,从而导致对从苛刻的客户那里是否获利没有把握。
没有深入分析数据,导致数据过载
企业从机器、合作伙伴、客户和供应链合作伙伴那里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却不知如何处理和利用。是否能够深入分析来自智能传感器的数据,把分析结果应用于行动,或者转换为自动响应?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具有数据科学功能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随着在产品、车辆和机器上使用智能传感器,数据将以指数级速度激增。企业不仅需要存储数据的地方,而且还需要工具来分析它。当前系统的不足将带来严重的风险。
无法与网络连接
企业的系统因使用了专有平台而失去了灵活性?如果想扩展或者与合作伙伴联系,就不得不回头向提供商求助?使用起来不顺,无法适应和添加新应用?或者,觉得修改起来特别费劲,任何升级都意味着从头开始,检查所有的修改,以确保功能更新后仍然能正常工作?这些体系结构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如果企业目前正面临着上述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挑战,就应考虑投资新的解决方案或者更新现有解决方案以保持竞争力。否则,未来更大的市场压力会让过时的系统更加不堪重负,让企业背负更严重的风险。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抓紧时间采用更先进的ERP解决方案,尽快解决这些危险信号背后的问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附录:改善ERP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来源:金富智能
对于企业来说,ERP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项目。在许多企业运行ERP之后,效果并不明显,根本原因是他们ERP改善工作没有做好。那么,改善ERP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