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 | 结婚率走低这口锅,年轻人不背

2019-07-02 15:00:06 浏览数 (1)

作者 | 吴子劲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网易数读

几个月前围绕结婚率持续下降的讨论,离不开的一句话就是“这届年轻人怎么了”。

这是最容易吸引眼球的做法,长辈看完可以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么不懂事,然后更名正言顺地催婚逼婚。

年轻人也可以趁此机会诉苦:想按劳动法上班吧被骂没上进心,996了又哪有时间谈恋爱结婚。

然而遗憾的是,很少人去验证年轻人的态度是否真的能影响结婚登记这个行为,还是说其实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被忽略了,它(们)才是元凶。

人口结构变化主导全国结婚率升降

除了年轻人的婚恋观,生活压力、受教育程度也是讨论结婚率时经常会被提到的词。而“人口结构”虽然不能说从未和结婚率一同出现,但它的出场机会和前面几位相比,确实不多。

实际上,如果只针对全国结婚率这一数据,其最近几年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口结构的变化,而不是年轻人的锅。

量化人口结构的指标有不少,总抚养比是其中综合性程度比较高的指标,它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简单来说:如果100个人里有20个小孩(15岁以下),20个老人(65岁以上),那么总抚养比 = 40/60 = 66.67%。

总抚养比越高,说明人群中劳动人口占比越低;配合持续下降的出生率,表明社会老龄化程度在加深。而劳动人口——尤其是年轻劳动人口——正是登记结婚的主力人群。

将1999-2018年的全国结婚率、离婚率和总抚养比放在一起,结论不言而喻。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在1999-2010年间,总抚养比持续下降,结婚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2010-2013年间,总抚养比和结婚率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不大;2013年至今,总抚养比持续上升,结婚率持续下降。两者的变化轨迹刚好相反。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印证了上述猜想:将全国总抚养比对结婚率做回归,结果显示两者显著呈反比。

通过他们的相关程度计算这个影响有多大,可以发现结婚率的变化当中65.22%受总抚养比影响,这个贡献率不小了。

也就是说,结婚率下降这口锅,我们如果把它劈开,其中超过一半应该甩给总抚养比。

可以认为,全国结婚率近20年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总抚养比背后所反映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变化——其实就是适婚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变化,这群人变少了,结婚率就会随之下降。

省际结婚率差异与房价有关

如果我们将结婚率的关注尺度从全国改为省级,情况又有所变化。

以2017年各省结婚率为例,高的如贵州省可达10.9 ‰,低的如广东省仅有6.8‰。不同省份间的结婚率显然存在差异,那么是不是也和全国水平类似,人口结构从中作梗?

然而对各省2002-2017年间结婚率及总抚养比进行的分析,未能证明它们之间有关。换言之,在全国水平主导结婚率变化的人口结构,并不是省际结婚率差异的推手,那么谁才是?

在进一步分析前,我们先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按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分为下图的两组[1],然后在考虑人口结构潜在影响的前提下,去看经济发展水平、房价、教育这些社会讨论中的热门因素对省际结婚率的影响。

提到房价与结婚,话总是说不完。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步入婚姻好像都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婚房。无论这婚房是一人给钱,还是掏空了全家上下六个荷包,都是钱。“房子都买不起,还结什么婚啊”,可以说是不少人心里的想法。

然而分析的结果让人有些意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省份,房价对结婚率的影响方向相反: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房价越高结婚率越低;在经济追赶省份,房价越高结婚率反而越高。

对在经济发达省份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快节奏的生活也带来更多心理压力,房价加了几个0,自己的积蓄和工资却并非如此。

个体难以改变社会观念,买不起房结不起婚,于是房价涨,结婚少。

对经济追赶省份来说,却是另一番光景:房价越高的省份,结婚率越高。为什么?

想想你手里的氪金手游,刚开始玩的时候,不花钱能玩,小氪怡情,大氪霸服,人民币和战斗力线性转换,充值就能变强,所以一般游戏初期本来有意充值的玩家有热情大量投入,没想花钱的可能也小充一把意思意思。

但是到了后期,很容易就变成了不氪寸步难行,大氪维持基本体验的地步,佛系玩家成了主流,大部分手游寿命也就到此为止。

经济追赶省份就像刚出的手游,房价越高,效用越大,居民愿意投入购买,同时愿意投入其他社会活动,比如结婚。

而发达省份就像周年庆时候的手游,房价过高,需要极大的投入才能获得微小的产出。如果想要更多产出,也得投入更多。

要知道,在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被划分为经济追赶组的省份平均房价不足1万元/平方米,这在北上广深早已不可想象。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省,结婚率也高

提到教育对结婚率的影响,不少人认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越高,人们有更可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选择不婚,影响结婚率走低。

然而以全国结婚率为目标的研究[2]指出,大学扩招提升了全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虽然让晚婚变得更为常见,但其实提高了结婚率。

针对省级数据的分析,也获得了与全国层面类似的结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省,结婚率越高。

受教育程度对结婚的促进效果在经济追赶省份尤其明显: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2年,经济追赶省份的结婚率大致上相应提升1‰。

要知道,2017年受教育程度最低的省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62年,与9年义务教育还有巨大的差距。填补这个空间,不仅有提升结婚率的潜力,还能为人力资本的提升奠定基础。

可以认为,提升受教育程度不仅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婚姻选择的匹配效率。简而言之,多读几年书,有可能让人更容易找到合适自己的人谈婚论嫁。

锅分到现在,人口结构、房价、教育一个都跑不掉。年轻人也不是不结婚,生活艰难,晚婚也是结婚,又何苦逼得那么紧呢?

参考资料

[1] 刘干, & 陆叶. (201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生产力研究, (1), 68-71.

[2] 刘伯凡, & 刘叶. (2018). 高等教育的婚姻效应: 推迟结婚还是选择不婚 ? ——来自合成控制法的新证据.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3), 93-109.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