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在网上看到类似于KOA VS express
的文章,大家都在讨论哪一个好,哪一个更好。作为小白,我真心看不出他两who更胜一筹。我只知道,我只会跟着官方文档的start做一个DEMO,然后我就会宣称我会用KOA或者express框架了。但是几个礼拜后,我就全忘了。web框架就相当于一个工具,要使用起来,那是分分钟的事。毕竟人家写这个框架就是为了方便大家上手使用。但是这种生硬的照搬模式,不适合我这种理解能力极差的使用者。因此我决定扒一扒源码,通过官方API,自己写一个web框架,其实就相当于“抄”一遍源码,加上自己的理解,从而加深影响。不仅需要知其然,还要需要知其所以然。
我这里选择KOA作为参考范本,只有一个原因!他非常的精简!核心只有4个js文件!基本上就是对createServer的一个封装。
在开始解刨KOA之前,createServer的用法还是需要回顾下的: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onst http = require('http');
let app=http.createServer((req, res) => {
//此处省略其他操作
res.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text/plain' });
res.body="我是createServer";
res.end('okay');
});
app.listen(3000)
复制代码
回顾了createServer,接下来就是解刨KOA的那4个文件了:
- application.js
- 这个js主要就是对createServer的封装,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他的callback分离出来,让我们可以通过
app.use(callback);
来调用,其中callback
大概就是令大家闻风丧胆的中间件(middleWare)了。
- 这个js主要就是对createServer的封装,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他的callback分离出来,让我们可以通过
- request.js
- 封装createServer中返回的req,主要用于读写属性。
- response.js
- 封装createServer中返回的res,主要用于读写属性。
- context.js
- 这个文件就很重要了,它主要是封装了request和response,用于框架和中间件的沟通。所以他叫上下文,也是有道理的。
好了~开始写框架咯~
仅分析大概思路,分析KOA的原理,所以并不是100%重现KOA。
本文github地址:点我
step1 封装http.createServer
先写一个初始版的application
,让程序先跑起来。这里我们仅仅实现:
- 封装
http.createServer
到myhttp的类 - 将回调独立出来
listen
方法可以直接用
step1/application.js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let http=require("http")
class myhttp{
handleRequest(req,res){
console.log(req,res)
}
listen(...args){
// 起一个服务
le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this.handleRequest.bind(this));
server.listen(...args)
}
}
复制代码
这边的**listen
**完全和**server.listen
**的用法一摸一样,就是传递了下参数
友情链接
server.listen
的API
ES6解构赋值...
step1/testhttp.js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let myhttp=require("./application")
let app= new myhttp()
app.listen(3000)
复制代码
运行testhttp.js
,结果打印出了req
和res
就成功了~
step2 封装原生req和res
这里我们需要做的封装,所需只有两步:
- 读取(get)req和res的内容
- 修改(set)res的内容
step2/request.js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let request={
get url(){
return this.req.url
}
}
module.exports=request
复制代码
step2/response.js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let response={
get body(){
return this.res.body
},
set body(value){
this.res.body=value
}
}
module.exports=response
复制代码
如果po上代码,就是这么简单,需要的属性可以自己加上去。那么问题来这个this
指向哪里??代码是很简单,但是这个指向,并不简单。
回到我们的application.js
,让这个this
指向我们的myhttp的实例。
step2/application.js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lass myhttp{
constructor(){
this.request=Object.create(request)
this.response=Object.create(response)
}
handleRequest(req,res){
let request=Object.create(this.request)
let response=Object.create(this.response)
request.req=req
request.request=request
response.req=req
response.response=response
console.log(request.headers.host,request.req.headers.host,req.headers.host)
}
...
}
复制代码
此处,我们用Object.create
拷贝了一个副本,然后把request和response分别挂上,我们可以通过最后的一个测试看到,我们可以直接通过request.headers.host
访问我们需要的信息,而可以不用通过request.req.headers.host
这么长的一个指令。这为我们下一步,将request
和response
挂到context
打了基础。
step3 context
闪亮登场
context
的功能,我对他没有其他要求,就可以直接context.headers.host
,而不用context.request.headers.host
,但是我不可能每次新增需要的属性,都去写一个get/set吧?于是Object.defineProperty
这个神操作来了。
step3/content.js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let context = {
}
//可读可写
function access(target,property){
Object.defineProperty(context,property,{
get(){
return this[target][property]
},
set(value){
this[target][property]=value
}
})
}
//只可读
function getter(target,property){
Object.defineProperty(context,property,{
get(){
return this[target][property]
}
})
}
getter('request','headers')
access('response','body')
...
复制代码
这样我们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定义数据了,不过需要注意地是,Object.defineProperty
地对象只能定义一次,不能多次定义,会报错滴。
step3/application.js 接下来就是连接context
和request
和response
了,新建一个createContext
,将response
和request
颠来倒去地挂到context
就可了。
class myhttp{
constructor(){
this.context=Object.create(context)
...
}
createContext(req,res){
let ctx=Object.create(this.context)
let request=Object.create(this.request)
let response=Object.create(this.response)
ctx.request=request
ctx.response=response
ctx.request.req=ctx.req=req
ctx.response.res=ctx.res=res
return ctx
}
handleRequest(req,res){
let ctx=this.createContext(req,res)
console.log(ctx.headers)
ctx.body="text"
console.log(ctx.body,res.body)
res.end(ctx.body);
}
...
}
复制代码
以上3步终于把准备工作做好了,接下来进入正题。? 友情链接:
- Object.defineProperty
step4 实现use
这里我需要完成两个功能点:
use
可以多次调用,中间件middleWare按顺序执行。use
中传入ctx
上下文,供中间件middleWare调用
想要多个中间件执行,那么就建一个数组,将所有地方法都保存在里头,然后等到执行的地时候forEach一下,逐个执行。传入的ctx
就在执行的时候传入即可。
step4/application.js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class myhttp{
constructor(){
this.middleWares=[]
...
}
use(callback){
this.middleWares.push(callback)
return this;
}
...
handleRequest(req,res){
...
this.middleWares.forEach(m=>{
m(ctx)
})
...
}
...
}
复制代码
此处在use
中加了一个小功能,就是让use可以实现链式调用,直接返回this
即可,因为this
就指代了myhttp
的实例app
。
step4/testhttp.js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
app.use(ctx=>{
console.log(1)
}).use(ctx=>{
console.log(2)
})
app.use(ctx=>{
console.log(3)
})
...
复制代码
step5 实现中间件的异步执行
任何程序只要加上了异步之后,感觉难度就蹭蹭蹭往上涨。
这里要分两点来处理:
use
中中间件的异步执行- 中间件的异步完成后
compose
的异步执行。
首先是use
中的异步 如果我需要中间件是异步的,那么我们可以利用async/await这么写,返回一个promise
app.use(async (ctx,next)=>{
await next()//等待下方完成后再继续执行
ctx.body="aaa"
})
复制代码
如果是promise,那么我就不能按照普通的程序foreach执行了,我们需要一个完成之后在执行另一个,那么这边我们就需要将这些函数组合放入另一个方法compose
中进行处理,然后返回一个promise,最后来一个then
,告诉程序我执行完了。
handleRequest(req,res){
....
this.compose(ctx,this.middleWares).then(()=>{
res.end(ctx.body)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
复制代码
那么compose怎么写呢?
首先这个middlewares需要一个执行完之后再进行下一个的执行,也就是回调。其次compose需要返回一个promise,为了告诉最后我执行完毕了。
第一版本compose,简易的回调,像这样。不过这个和foreach
并无差别。这里的fn
就是我们的中间件,()=>dispatch(index 1)
就是next
。
compose(ctx,middlewares){
function dispatch(index){
console.log(index)
if(index===middlewares.length) return;
let fn=middlewares[index]
fn(ctx,()=>dispatch(index 1));
}
dispatch(0)
}
复制代码
第二版本compose,我们加上async/await,并返回promise,像这样。不过这个和foreach
并无差别。dispatch
一定要返回一个promise。
compose(ctx,middlewares){
async function dispatch(index){
console.log(index)
if(index===middlewares.length) return;
let fn=middlewares[index]
return await fn(ctx,()=>dispatch(index 1));
}
return dispatch(0)
}
复制代码
return await fn(ctx,()=>dispatch(index 1));
注意此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在next
前面加上await才能生效?作为promise的fn
已经执行完毕了,如果不等待后方的promise,那么就直接then
了,后方的next
就自生自灭了。所以如果是异步的,我们就需要在中间件上加上async/await
以保证next
执行完之后再返回上一个promise
。无法理解??了?我们看几个例子。
具体操作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复制function makeAPromise(ctx){
return new Promise((rs,rj)=>{
setTimeout(()=>{
ctx.body="bbb"
rs()
},1000)
})
}
//如果下方有需要执行的异步操作
app.use(async (ctx,next)=>{
await next()//等待下方完成后再继续执行
ctx.body="aaa"
})
app.use(async (ctx,next)=>{
await makeAPromise(ctx).then(()=>{next()})
})
复制代码
上述代码先执行ctx.body="bbb"
再执行ctx.body="aaa"
,因此打印出来是aaa
。如果我们反一反:
app.use(async (ctx,next)=>{
ctx.body="aaa"
await next()//等待下方代码完成
})
复制代码
那么上述代码就先执行ctx.body="aaa"
再执行ctx.body="bb"
,因此打印出来是bbb
。 这个时候我们会想,既然我这个中间件不是异步的,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加上async/await了呢?实践出真理:
app.use((ctx,next)=>{
ctx.body="aaa"
next()//不等了
})
复制代码
那么程序就不会等后面的异步结束就先结束了。因此如果有异步的需求,尤其是需要靠异步执行再进行下一步的的操作,就算本中间件没有异步需求,也要加上async/await。
有关于router的操作,请移步这份Koa的简易Router手敲指南请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