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交换技术

2024-09-15 23:58:37 浏览数 (2)

前言

在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技术是数据传输的基础,直接影响网络性能和效率。主要的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这些技术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本章详细讲解了这三种交换技术的定义、原理、工作过程以及优缺点。


一、电路交换

1. 定义与原理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是一种传统的网络交换技术,它通过建立一个专用的物理通路来完成通信。

在电路交换中,通信双方在通话过程中占用了一条专用的物理线路,这条线路在整个通话过程中保持不变。电路交换最常见于传统的电话系统。

【示例】

每一部电话都直接连接到交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彼此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 这种交换方式就是电路交换 。

2. 工作过程

电路交换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建立连接:在通信开始之前,电路交换系统会为通信双方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这一步骤涉及到网络资源的分配,确保通话过程中不会被其他通信占用。

②通话:一旦连接建立,主叫和被叫双方可以开始通话。在此阶段,专用通路持续占用网络资源,保证了通信质量。

③释放连接:通话结束后,电路交换系统会释放这条物理通路,将网络资源归还给系统。

3. 优点与局限

①优点

数据直送,传输速率高,通信质量稳定。

②缺点

  • 建立/释放连接,需要额外的时间开销
  • 线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利用率低
  • 线路分配的灵活性差
  • 交换节点不支持“差错控制”(无法发现传输过程中的发生的数据错误)

二、分组交换

1. 定义与原理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是一种现代的网络交换技术,广泛应用于互联网。

分组交换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小的数据单元——分组(Packet),每个分组都有自己的首部信息,用于指定目的地和其他控制信息。分组在网络中独立传输,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接收端再将这些分组重组为原始数据。

2. 工作过程

①数据分组:发送端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多个较小的分组。每个分组都包含数据部分和控制信息(包头)。

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更小的等长数据段。

数据段前面添加首部就构成了分组 (packet)。

②分组发送:分组在网络中独立发送。每个分组可能沿着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

③数据重组: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原来的报文。

3. 优点与局限

①优点

②局限

  • 排队延迟:由于分组在路由器中需要排队等待处理,可能会引起延迟。
  • 带宽不保证:由于带宽是动态分配的,可能会出现网络拥堵和带宽不足的情况。
  • 开销增加:每个分组都需要携带控制信息,增加了网络的开销。

三、报文交换

1. 定义与原理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是一种较早的交换技术,使用存储转发的原理来传输数据。

在报文交换中,整个报文在发送端被完整地存储,然后转发到下一个节点,直到到达接收端。这种技术最早用于电报系统。

2. 工作过程

①报文存储:发送端将完整的报文存储在中转节点。

②转发:报文被转发到下一个节点,直到到达目的地。

③数据接收:接收端将报文取出并处理。

3. 优点与局限

①优点

  • 通信前无需建立连接
  • 数据以“报文”为单位被交换节点间“存储转发”,通信线路可以灵活分配
  • 在通信时间内,两个用户无需独占一整条物理线路。相比于电路交换,线路利用率高
  • 交换节点支持“差错控制”(通过校验技术)

②缺点

  • 报文不定长,不方便存储转发管理
  • 长报文的存储转发时间开销大、缓存开销大
  • 长报文容易出错,重传代价高四、比较与总结①适用场景
  • 电路交换:适用于需要持续稳定传输的数据,如传统电话通信。它提供了固定的通信路径和高质量的通信,但资源利用率低。
  • 分组交换:适用于互联网和数据通信,能够灵活地适应网络负载的变化,提供了更高的网络利用率和弹性。
  • 报文交换:适用于早期电报通信,现已很少使用。由于其高延迟和存储需求,现代网络通常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②性能对比

特性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报文交换

建立连接

需要先建立连接

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延迟

低(固定延迟)

变动(取决于网络负载)

高(报文在网络中存储转发)

效率

资源利用率低

高(资源按需分配)

低(报文可能占用带宽)

吞吐量

高(固定带宽)

变动(取决于网络负载)

低(可能存在报文堵塞)

适用场景

语音通话等实时通信

数据通信、互联网等

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容错能力

低(连接中断会影响通信)

高(分组独立传输)

高(每个报文独立处理)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