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Miner情报 原载:学术头条(ID:SciTouTiao) 编辑:量子位
这是一份50年来,国家间论文数量排名的变化趋势。
作者以AMiner数据库3亿多篇论文为基础,提取所有论文的所属单位,选取1968年开始积累论文数最高的前20个国家进行可视化显示。
1968年,排名前10的国家是:
-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
- 意大利、法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
中国不在Top20榜上。
2017年,排名前10的国家是:
- 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
- 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印度、西班牙
这50年来,变化时如何发生的?
1968年-1986年
1968年,美国、英国和德国依次占据论文数量排行榜的前3名,日本第4、俄罗斯第5、加拿大第6,中国未上榜。
在1968年至1986年这19年间,中国虽然没上榜,但未曾停下过前进的脚步。
1968年至1977年,也是中国医药事业突飞猛进的十年,1969年底,中国宣布独立自主研制成功的广谱抗生素——“庆大霉素”通过成功鉴定。而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屠呦呦女士,也是在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发现青蒿素也是她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1987年-1999年
1987年,在高考制度恢复以后,沉淀了10年的中国论文界厚积薄发,直接从未上榜跃居至排行榜第18名。
并在这一年,发送了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9月14日晚,13位中、德科学家用北京车道沟10号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一栋小楼的西门子7760大型计算机试验发送电子邮件,邮件用英、德两种文字书写,内容是李澄炯教授提议的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1989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中国超过第17名的波兰,在此之后,中国的论文数量呈现出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
2000年-2010年
2010年,经过5年的积累,中国超过论文数量榜首的美国,打破了美国从1968年至2009年,42年间论文数量一直盘踞榜首的神话。
在这一年5月12日,美国Oracle公司举办的全球数据库建模大赛,中国代表队(何新洪、卢志勇、李伟坚(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实现了中国在此项大赛的得奖零突破。
2011-2017年
在2010年-2013年期间,中国论文数量以绝对优势跟美国拉开较大差距,2013年至2017年间,中国一直位居榜首。
这也凸显了中国这几年在教育科研方面的高速发展,同时,我国正快马加鞭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直倡导科技兴国,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1%,超过欧盟15个初创国家的平均水平2.08%。
50年风云变幻的完整视频在此。
人才评价“唯论文”
2018年7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
7月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切实精简人才“帽子”,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问题集中清理。
一些科研人员对评价标准“感情复杂”:一方面,“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发展;另一方面,相关评价指标也因在某种程度上行之有效而获得认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杨立英认为,应该根据中国科研环境、科研水平的基础和条件,参考国际同行的做法,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环境建设方案。在她看来,中国适合同行评议与量化方法结合的科研评价方法。
一名工程师的一番话说出了不少科研人员的心声:“旧规则的打破和重建通常都是非常困难的,非常期待看到落实的力度以及更加合理的新规则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