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集二

2019-04-25 17:03:00 浏览数 (1)

记录工作和生活的声音.

关于职场工作

  1. 技术高手如何炼成 我们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一阶段 认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阶段 顺着一个Topic钻进去,锻炼自己的预研能力 第三阶段 疯狂回答技术问题 第四阶段 坚持RCA(Root Cause Analysis)/总结复盘
  1. 有些事儿,工程师可能今生仅一次 针对某一个课题,深入思考,多方调研,做试验证明,很多工程师可能今生仅此一次:他大学毕业时做毕业论文的那次………… 碎片化阅读是很舒服,但意义不大,看似每天收获满满,其实都成为过眼烟云。重复一下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留存率观点:我们读过的,知识留存率是10%。 所以,我们要“训练”,强制性要求你从定义问题开始,训练自己主动搜索主动链接主动构建知识主动试验、有始有终的能力。 70-20-10 的学习法则:70%的学习时间放在针对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任务、问题解决,20%的学习时间放在人与人之间正式的、非正式的反馈、辅导,10%的时间学习知识和信息(可能是碎片化的学习,也可能是读书)。
  2. 成长是你教我,不是我教你。 “你们这些人最大的问题是出不了方案。 为什么出不了方案? 因为没有养成深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实现方案、算法、数据迁移、准备数据、实施、故障排查、解决线上问题……思路都是别人定的。 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也不去问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 在我们这儿做事方式不是这样的。 是你教我,不是我教你。 是你告诉我方案,整个方案,从前到后的方案,长什么样子。而不是我告诉你,然后你去执行。” 何谓方案? 即领导给出了需求,作为一个高级工程师或者研发经理乃至于总监的候选人,他应该从无到有、从零到一,和盘托出整体方案,而不是简单地说了几个词,最起码得说出来这个方案包括哪些子系统,哪些模块,有哪些功能,如何协调各部门或各个工程的开发者,大家都需要做什么,才能让这个方案跑起来。

关于互联网的热点

  1. 企业家没必要和员工讲“兄弟情”,两者完全是不对等的,肩负的责任、风险、投入和回报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即便是你放下身段诚心叫人“兄弟”,你兄弟也不敢当真。 真心以兄弟相待的团伙,那是黑社会,彼此能把性命交给对方,才是兄弟。有些人叫你兄弟,只是想让你把性命交给他 @子柳
  2. 996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不过是因为在我们国家法律是不可执行的。马老板也说得很清楚,在我们这个国家,合法合情合理是不能得到幸福和快乐的。 @qyjohn_
  3. 人才之所以为人才,是因为他长期持续对成长的渴望。他们在为企业做贡献的同时,也一定要自身获得某些方面的成长。... 如果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无法留下人才的。@蔡学镛
  4. 都是屁股决定脑袋。资本家希望劳方多干活多出力,劳方希望资方多给钱或者给匹配工作的钱。要求996的同时,把对应的报酬也说明白,也没有那么多争论了。 为什么不说呢?因为 资本方揣着明白装糊涂。@沃滋基.硕德
  5. tk 教主

关于投资观点

  1. 制造业的"微笑曲线"

寻找制造业企业标的时可以当做参考。

  1. 【战略前瞻】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句话对于投资也帮助大焉,即要求我们要从具体的数据中跳出来,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一下未来战略发展的问题,如此,才不致于仅考虑到局部,而看不到全体;仅看到眼前,而看不到长远。 以格力电器为例,市场上对其天花板的质疑之声已经好多年了,然而却又一次次地被打脸,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因为没有站在全球化视野下,结合具体的中国国情考虑问题。比如,按照中国制造业强国建设三步走战略,我们中国要到2045年进入到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一方阵,进而进入制造业世界强国之列。制造业作为国家之重器,其地位与作用毫无疑问,而格力电器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标杆企业无疑更起着排头兵的作用。从2019年至2045年,尚有26年的路要走,在这么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中国优秀的制造企业可以说大有可为,从这个背景下考虑“格力电气”当下的技术多元化布局,应该说其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我们更是没有理由看到其发展的天花板。@闲来一坐s话投资

如果一个技术博主开始讨论投资了,说明股市已经比较热了啊,小心见顶被套。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