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Xiao:下一个触点在哪里?

2018-01-22 15:39:06 浏览数 (1)

Robert Xiao:人机交互研究者、Qeexo联合创始人 Robert Xiao:人机交互研究者、Qeexo联合创始人

演讲摘要

Robert Xiao:下一个触点在哪里?

今天我想谈一谈计算的未来,或者说五到十年后,人机如何互动。我想讲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创造更多的触屏操控方式,二是让人机交互摆脱小屏幕的限制。

首先看一下如何从多点触控技术发展为“丰富触点”。想一下每天我们的手可以做捏、抓、搓、弹、敲等各种动作,我们的双手如此强大,那为什么触屏体验只限于戳呢?我认为我们马上就要进入一个新的触屏时代,我叫做“丰富触点”时代。

image.pngimage.png

为了向用户解释得更清楚,我给大家看一下我的两个研究项目。我的第一个项目灵感来自生活中使用的工具,我称这个项目为“触碰工具”。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从板子到刷子,从剪刀到锤子,我们使用工具来提高劳动能力,但为什么在触屏时代,只用戳这个动作呢?我们利用人们对这些工具的熟悉和有效使用增加触屏体验,在“触碰工具”系统中,人们触屏时就像手握工具一样,系统会识别用户需要哪种工具,并生成虚拟工具,这些虚拟工具和真实工具一样,能让用户完成同样的任务。

触碰工具把我们熟知的现实中的工具纳入到触屏技术中,从而丰富了我们的触屏体验。我们只需通过改变抓的动作就可以调出所有触碰工具,我不需要任何的工具栏或按钮来使用这些工具,一切都掌握在我们手中。

我的第二个项目是FingerSense,研究触屏是如何被触碰的,它能识别手的哪个部分在触碰,不管是指尖、指甲还是关节。FingerSense可在多种方面提升触屏体验,通过声学传感器或麦克风捕捉到这些声音,通过音频不同来判定触碰类型,这项技术成本很低,并很容易添加到手机中。

再看看我之前强调的另外一个问题,屏幕大小有限,那如何让人机交互摆脱屏幕大小的限制呢?一个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是把人机交互分离到周围的空间里。与移动设备不同,我们周围的空间非常大,有各种表面:桌子、门、椅子、墙等等,可以把所有这些空间作为交互界面。

未来的灯泡是什么样的?不仅给我们照明,同时还可以互动,光柱带来大量的信息给我们使用。因此从丰富触屏到互动的灯,这就是科技发展的未来。

节选自2013WE大会演讲

连接者:石强  CCTV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总导演

未来的人机互动一定是基于更好的动作捕捉和感应技术,因为这才符合人类的天性。乔布斯发明的iPhone和iPad,最大特点是学习成本几乎为0,从三岁的儿童到六十岁的老人,点触滑动间轻易上手。从人性角度而非功能角度出发的思维,让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并颠覆了整个行业。在其他领域,全新的人机互动方式正因触摸、语音、动作甚至是眼神取代各种复杂的操作而变得丰富多彩。

基于人类天性的人机交互技术正在从娱乐领域渗透到工业领域,媒体工业首当其冲。在不远的未来,所有的终端将IP化,迟迟不愿谢幕的信息单向传播终成为历史,电视、电影将更像电子游戏,从业者不再是创作一个作品,而是构建一个虚拟“世界”与参与者共同创造,并完善其中的规则。“观众”一词将被“用户”所取代,用户创造将成为内容的一部分,今天所谓的互动将被新的交互关系替代。

技术驱动背后终是人性驱动。Robert Xiao在WE大会的演讲,为我们提供了成本可控的人际交互新方式,而基于这些新方式,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内容?唯一限制我们的只是想象力。

连接者:胡延平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

光成为信息传输载体,网络光纤早就实现了,但那是在依赖特定设备的专门条件下,通过自然光、灯光等进行信息传递,可谓在看得见的地方用看不见的方式,打开另一扇信息网络的世界之门。不仅可见光,包括肉眼不可见光等其实都是绝妙的传输通路,且资源可用范围极广。

Robert Xiao 所展示的“光传递”、“光交互”技术,充满了实验、玩味的色彩,似乎还不是那么成熟,但是它的启示性在于:至少这些意味着一个越来越接近自然体验的自然界面正在到来,而所谓自然界面,不仅存在于智能手机的交互方式与人之间,更存在于家庭、办公室、汽车、地铁、道路等更为广泛的自然场景之中。

可以说,以AR、传感、光交互等为基础的自然界面,必然随时随地、无所不在,而不仅仅分布在我们手持、桌面的那一点点设备之中。这就是“灯光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我们不仅必须改变对传输的认识,也必须改变对交互、界面、终端、场景的认识。未来终端占比越来越低,且不再那么重要,而“泛在网络”、“微点”将无所不在,你同意吗?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