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shon Dublon & Nan Zhao:用传感器网络感知世界

2018-01-22 15:42:20 浏览数 (1)

Gershon Dublon: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环境学习小组研究助理、博士生 Gershon Dublon: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环境学习小组研究助理、博士生
 Nan Zhao: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环境学习小组研究助理、博士生 Nan Zhao: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环境学习小组研究助理、博士生

演讲摘要

Gershon Dublon & Nan Zhao:用传感器网络感知世界

都说好事成三,互联网也有三种 ,感知互联网、人类互联网和物联网。感知互联网是所有传感器互联网,包含上十亿传感器中的数据、遍及家用商用的各种设备。我们都熟悉人类互联网,腾讯是典型的代表。物联网这个术语也被多次提及,我们所指的物联网连接不同用具,像智能灯泡、冰箱、无人驾驶汽车。三种互联网都在迅猛发展。

image.pngimage.png

未来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是,需要很多界面来控制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各种设备。目前移动设施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我们的身体和整个世界的信息更有机地结合起来?怎么样通过数码世界和实际世界来进行交互?

传感器未来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比如,从摄像头这样的传感器获得信息,然后把信息发送到皮肤的传感器上去,可以帮助盲人通过触觉获得一些视觉的能力。

比如把舌头与新的网络传感方式联系在一起,植入磁性传感器,能够告诉盲人应该在哪左转或者是右转。这样的一个以舌头为中心的系统,是和任何传感器联系在一起,通过舌头获得的感官能力相当于人的各种感官获得的能力。

传感器还可以用于记录气候变化对于环境带来的影响。通过网络传递,可以去衡量温度、湿度、光线、气压、震动,甚至是树木的变动,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态系统、我们自己。

节选自2013WE大会演讲

连接者:胡延平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

十二年前我在《互联网周刊》刊首语中写过这么一段话:“未来是无所不在的终端、随时随地的计算”。如今,梦想已经走进现实,而浮现中的、正在变成现在的下一个未来,则是“无所不在的传感、随时随地的连接”。

马化腾这一次演讲到了连接一切,而传感网络方向让我感到非常振奋,也非常有共振感。尤其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Gershon Dublon、Nan Zhao让我印象至深,这不在于他们本身演讲的精深,而在于方向本身就富有极大的前瞻性和启发性。

传感的三个变化是:第一,传感器正在变得非常廉价、丰富多样;第二,传感器低成本、高效率,连接能力正在增强;第三,传感器微计算、微交互能力快速增强。两位博士讲到了感知互联网、人类互联网和物联网,其实这三者密不可分,正在互相连接为一个被KK称之为All in One的整体。人和人、人与物、人与终端、人与网络正在成为互相连接、互相接入的关系,传感即是神经元,也是交互触点,也是interface,终极界面。软硬结合的传感遍布终端、物体、人、网络的时时处处,且传感不限于单项的感知,而是双向的交感,感知与被感知、支配与被支配、影响与被影响。人人互联、人物合体、网人合一。未来隐隐约约、可怕而又可及。

连接者:陈波 腾讯微信产品部模式识别中心副总监

凯文·凯利指出,人造物与自然生命之间有两种趋势正在发生:1.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2.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

人机交互中少不了一个重要的媒介,就是传感器。在智能楼宇建设过程中,根据人和工作环境的实时分布和改变,来调控照明等能源的分配;把舌头与新的网络传感方式联系在一起,植入磁性传感器,能够告诉盲人应该在哪左转或者是右转;传感器还可以用于记录气候变化对于环境带来的影响等,更让人造物和生命体之间紧密结合,两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如何让机器产生自适应、自学习和自我进化的能力,这一直是业界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微信模式识别中心研究的方向,并在搭载各种传感器的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我们已经能够通过手机搭载的麦克风、摄像头等传感设备让机器听懂人类的声音,看懂人类的文字和图片。即将推出的微信智能开放平台,更是把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等人机交互能力开放给第三方应用,开发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调用丰富其产品的感知和交互方式,为广大的用户带来更便捷和智能的使用体验。

看过《黑客帝国》和《钢铁侠》的人们,一定都对影片中人工智能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未来世界中的“人”具备高度智能,不仅能够和人自然地交流,还能以人类的思维进行思考和判断。也许有一天机器会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并服务于你,我们不仅期待,同时也正为那一天的到来而努力!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