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三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江宁盛大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表了题为《网络体系变革的思考》的主题演讲。
邬院士表示,网络用户数的红利已经渐行渐远,整体看来固网和移动宽带普及率接近饱和,电信用户数的发展已经接近天花板。
邬院士指出,网络运营效率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利用率:运营商IP骨干网资源利用率近70%,而非热点数据中心间的网络利用率还不到30%,因为流量峰均比高,按峰值配置所以平均利用率就比较低。像阿里、微软等OTT他们采用的是削峰填谷的办法,谷歌和微软利用率是90%左右,利用率高资费就低一点。自2016年起,跨大西洋海缆的流量中OTT承担的部分已经超过了运营商。
2)运营效率:传统的运维模式不适应多业务大连接和虚拟化的网络架构,70%的故障是手工配置错误,发生故障后定位很难维护成本很高,现在OPEX是CAPEX的3倍以上。
3)能量效率:基站流量潮汐效应,忙闲有4倍的差距,但因对小区的业务量没有做精准预测,难以采用关停业务量空闲的基站载波的办法,能耗无法随业务量动态调整,运营商的电费支出占到网络运营总费用约16%。
所以网络运维必须要智能化。目前运营商的量收剪刀差越来越大,国务院要求2019年对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15%,移动平均流量资费再降20%以上。运营商需要从流量经营转到价值经营。
总的来说,现有的网络体系和运营模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了。
演进式路线不再适用,颠覆性技术是关键
邬院士指出,未来网络应该走革命路线,现在是时候采用SDN/NFV技术了,但无需全面改造所有的互联网,可以考虑部分改造。目前移动流量的占比不高,特别是5G的出现可以作为网络变革的切入点。邬院士重点对以下技术进行了介绍:
5G:5G网络体系的特点在于转发模式的多样化,既可以在第三层做路由器,也可以在第二层做交换,也可以在一层半做以太网中继,有大有小,时延可短可长,对高时延还可以用时延敏感网络来支持。
邬院士表示,5G虽然不是对现有互联网的全面颠覆,但核心网跟4G比也有很大的变革,技术上跟运维管理上都有很多挑战。例如转发模式、路由器选入等。
SDN/NFV:SDN是数据面和控制面的分离,推动了硬件的白盒化。网络用SDN基于服务的架构,用APP的方式来形成各种各样的智能单元,这样用功能模块化的组合来支持未来业务。另外通过网络控制面的协同编排,将网络资源组成切片,为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服务,还有控制面与数据面的分离,以及云化,包括接入云转发和边缘计算。NFV对运营商掌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我们要对每个业务进行设计专用的V**,但大规模的V**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双刃剑,一方面边缘计算可以使网络智能更贴近用户,适应对带宽、时延和可靠性敏感的业务,避免运营商管道化。另一方面边缘计算有可能为非运营商的接入网企业所建设和管理,增加了争夺“最后一公里”的机会,把运营商推向产业链的更加边缘化位置。另外,MEC的安全防护能力不会比集中的云计算强,分布的MEC可能会成为DdoS攻击的对象。
据IDC预测,未来将有超过50%的数据在边缘侧处理,到2020年边缘计算支出将占物联网基础设施总支出的18%,成本仅为单独使用云计算的39%。
白盒化:邬院士表示未来白盒化也是一个方向,但是并不一定是想象得那么好。运营商希望通过硬件设备的白盒化,自主控制软件可以主导业务的开发,但从长期养成的对电信设备供应商的依赖转到自主开发,知识积累和人才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另外,基于x86的硬件白盒化有倒向Intel的风险,现在新出现的RISCV更有吸引力,但目前还不够成熟,而且白盒化的产品更方便ICP自建网络设施。
最后,邬院士表示未来通信与计算深度融合将引领5G网络变革。网络业务发展到现在,网络体系不变是没有出路的,任何网络体系的变革,都会涉及到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利益的博弈,技术和管理流程再造的挑战,对运营商来讲也是艰难的选择,但变革会开拓网络技术业务运用的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