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我谈理想
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
今天小编跟与各位读者分享一位打工仔的故事。
之所以说他,是因为他的每一回辞职都能引发了一场“大地震”。
按照所有传奇人物的剧本走向,这么优秀的人,肯定有着不一般的人生经历。
学霸升学记
1961年,陆奇出生于上海,打小读书就非常努力。并且考上复旦大学,还成为复旦“本科毕业考上研究生的八十人之一”。成绩优异的他硕士毕业后选择就留校当了老师。
1989年,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克拉克,到复旦交流讲学,对陆奇提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于是他跑去翻阅陆奇写的论文,这一看,他更是喜欢的不得了,直接表示要陆奇来梅隆大学留学。
在梅隆大学读博期间,陆奇发表了多篇高水准论文,迅速崛起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一流科学家。
博士毕业后,又在师兄李开复建议下,加入了 IBM 实验室,研究起网络技术来。
牛人从来不缺工作
1998年,陆奇和同学在餐馆吃饭时,因为自己和同事一番讨论,被邻桌的雅虎高管听到,他又收到了雅虎的offer,并且只用了短短十年,他就从一名普通工程师升到了雅虎执行副总裁。
当陆奇打算回国创业,微软 CEO 鲍尔默(Steve Ballmer)找到陆奇,并且给出了一个极其诱人的职务——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
陆奇在担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后,几乎从零起步的Bing搜索竟然从老大哥谷歌手里,硬生生抢到了20%多的市场份额。
2016年9月,陆奇骑车时,不幸摔伤骨折。休养期间,他提交了辞呈。辞职后陆奇选择入职百度,因为他想在百度实现他的“人工智能”宏图。
018 年 5 月 18 日,因为种种原因,陆奇向李彦宏递交了辞呈。
就在今年8 月 15 日,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公司 Y Combinator(以下简称 YC)宣布,陆大佬正式加盟,并担任中国区创始人兼 CEO,负责YC研究院的工作。
不得不说,牛人就是牛。
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就重新投入了一个新的工作。从昔日程序员变成如今CEO,名副其实的“打工皇帝”。
编程改变了21世纪
陆奇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任何领域如果你要做判断的,如果能够理性化,能够量化,尽可能理性和量化。因为这样的话,你有能力,有机会把这个判断能力系统化地提高,把误判率系统化地降低。
这不就是所谓的“编程思维“,但“编程思维”并不是编写程序的技巧,而是一种高效解决任何问题的思维方。
所谓“编程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就是“理解问题—找出路径”的思维过程。它由四个步骤组成:
1、分解(decomposition),把一个复杂的大问题,拆解成更可执行、更好理解的小步骤。
2、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根据经验找出相似模式,高效解决细分问题。
3、抽象(abstraction),聚焦最重要的信息,忽视无用细节。
4、算法(algorithms),设计一步一步的解决路径,解决整个问题。
通过这四个步骤,一个复杂的问题先被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被单独检视、思考,寻找解决方案→聚焦几个重要节点,忽视小细节,形成解决思路→设计步骤执行→问题解决 。
如今,编程教育也正流行。
因为通过学习编程能够锻炼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创建一种甚至在各领域都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如何编程,因为编程教会你如何思考”。
去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库克点名邀请了一位“大牌”工程师——10岁的小男孩Yuma Soerianto,人家还在澳洲上五年级。
6岁开始学编程
7岁自学完成了斯坦福大学的编程课
8岁开发点餐APP上架
9岁在苹果商店上架5款APP
10岁参加码农界精英大会—苹果开发者大会
其实除了发达国家外,现在中国一线城市的许多孩子也开始学编程。在去年高考的时候,编程教育引发了一波不小的热点。因为2017年是浙江省首度开考信息技术科目。大家第一次发出惊叹:啥!玩电脑也要考试了!
今年,同样是在高考,热点升级了。因为这回,不光是选考科目信息技术考了编程...... 连必考的数学卷里面,都开始考编程了!!!
你是否还在认为自己不做程序员,就无需学习编程了。
学习编程,更多的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
通向未来的编程教育未来世界是怎样的?科技与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社会,近一半的工作可能被机器代替;“程度”无所不在,编程趋向于一种普及性能力、一种思维方式。
未来需要怎样的人?具有创造力和认知能力的人;能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人;会沟通和能与团队合作的人。
编程学什么?计算机工作原理,逻辑思维能力;用程序运行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编程解决问题;创造项目,管理项目,分工协作;表达自己。
当然,如果你学得好,你可以做程序员,程序员是当今,也是往后热门的高薪IT职业。
如果你想学编程,可以来学习前端,前端学习门槛低,无论你有无编程基础都可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