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是每个物流企业都悲喜交加的时间。
喜的是,九、十月份的物流淡季终于过去,这两个月积攒下来的业务量随着年末各个电商平台的大促到来,即将实现爆发性的增长,并向着全年最高峰进发。
悲的是,由于物流行业自身的各种特性,许多公司的内部系统,上到总部,下到站点,都很难适应这种突然之间的流量变化。哪怕已经经历了许多年这样的情况,物流企业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应对经验,但一旦年末大促开始,快递爆仓的事件还是屡见不鲜。
造成这种原因的,归根结底主要是两个问题:
一、内部流程管理
不少物流企业,经历了野蛮发展的阶段,已经逐步向现代企业化转型,尤其是一些上市或准上市企业,更是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业务流程和规范。
但由于物流企业体量庞大、人员众多、业务链条长等特点,总有一些流程还没有得到更好的优化,很多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都会造成各种各样的推诿和主动或被动地被遗漏。比如一个流程,可能需要好几个主要负责人签字,但由于其他一些行政事务,可能让这个流程陷入停滞。
这就像是一个拥有许多庞大机器的巨大车间,整体来看它已经运作的非常良好,在日常的环境下也能够应付自如。但如果给它加大负荷,让它满载工作,一些零件的松动就可以在这个时候影响整个车间的运作。为了让车间流水线本身不发生崩溃,只能让局部业务机器先停止下来,但这样就必然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重构流程,在这样一些企业里面显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么,如何在现有流程上优化,就是物流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人力资源配置
物流行业,尤其是主要针对电子商务的物流公司,因为拥有非常明显而且断崖式的淡旺季,几乎就不可能长期聘用固定员工进行物流系统上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在最后几公里,面向终端客户的派件工作中,“临时工”就成了年末电商大促背景下,物流行业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在以往的年月里面,这些“临时工”几乎只是和网点承包商通过简单的纸质协议甚至口头协议来规范双方的义务。这样的一种做法看起来非常方便,员工仿佛成了一个即插即用的硬件,能够迅速提升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但不少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样的一种聘用模式实际上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尤其是对企业来说,一旦员工发起劳动仲裁,几乎就容易陷入说不定道不明的纠纷中。
在过去几年的案例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情况:企业以为临时工只是和承包网点的个体户进行阶段性的合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员工会以为自己切切实实和企业存在着事实劳动关系。
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物流企业,当然是希望能够把员工,哪怕是“临时工”都在一个合理的框架下进行管理。但对于散布在全国各地各个网点,以及劳务关系不太明晰的临时工,想要用正常的人事流程对他们进行规范,且不说其可行性究竟有多大,光是其中耗费的时间,就足以让HR们头疼不已。人事们最怕的是,等你按照流程把劳动合同寄送到各地,让员工签完之后再送回来,可能整个旺季已经结束了。
按照合法合规的流程,对每一位临时工进行了管理之后,企业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档案管理。《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对于一个旺季中突然增加的数以万计的人员档案,如果进行储存和管理,成为了年底摆在HR面前的一道难题。
怎么用最小的成本,去尽可能解决更多的流程及人员问题,是物流企业和各类供应链共同关心的现实。
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国内食品行业巨头海霸王、全球航运物流查询网站亿海蓝等企业在自己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款能够改善物流和供应链运作的产品:
电子合同。
电子合同很好地解决了物流行业中的一系列应用问题,无论是在托运人、收货人与物流公司之间的《框架合作协议》、《货物委托协议》、《货物验收单》、《结算单据》;企业内部流程相关的《装车单据》、《货物运送单》、《货物验收单》,都可以通过电子合同随时随地通过PC、微信、H5、APP等方式签署,大大提高了每个环节的效率。而全国各地各个网点的员工,在自己的所在地就能完成和公司总部的签约,HR再也不用为《员工劳动合同》、《离职协议书》等文件寄送快递。
面对在工作流程及员工管理中产生的海量合同文件,电子合同的在线管理功能,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各项综合管理成本。在云计算的加持下,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自己的设备上完成搜索、查询、查看、分类、下载等管理工作,全流程电子化操作
安全、方便、合规的电子合同,解决了物流企业在工作流程签章、劳动合同签订、文件档案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让物流企业的整体工作流程更加顺畅,效率再次提升,以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业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