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BAT的参天大树,金融科技仍需翻越“三座大山”

2018-12-04 09:35:18 浏览数 (1)

当互联网的红利逐渐减退,思考新的解决方案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当然,出路一定是非互联网方式的。金融科技便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它的出现是如此扑朔迷离以致于在它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还曾经争论过金融科技到底是“金融”还是“科技”。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科技更像是一种科技,而非仅仅只是一个互联网金融的替代品。

然而,尽管金融科技的科技感十足,但它似乎并不太像一个进化的终点,更像是一个进阶到更高层级的中间阶段。无论是以BAT为代表的科技巨头,还是早早便拥抱金融科技的新贵都在探寻有关金融科技新的进阶之路。无论是拥抱新技术,还是探索新模式,金融科技的加持者们都在竭力用新的技术改变那些互联网方式无法改变的金融行业固有痛点。

那么,当金融科技走到与互联网金融相类似的十字路口,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其未来的转型之路呢?金融科技当下正在经历的与互联网金融转型期遭遇的又有哪些不同呢?这些问题的解决或许能够为我们找到关于金融科技更多的发展方向,从而让金融科技的未来更具想象空间。

红利逐渐退散,金融科技开启新的蜕变

金融科技的萌芽与互联网金融遭遇瓶颈有着很大的关系,正是人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固有痛点和难题,才让我们会对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会如此笃定。于是,我们开始不断加持金融科技,试图通过金融科技来缓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困境。当人们发现金融科技的红利退散以后,金融科技同样需要再度进化,才能获得新的增长势能。具体来看,金融科技红利的减退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资本关注点已不在概念,而在于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基于“互联网 ”的发展模式,资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打造一个与当下主流模式不同的概念,并且让这个概念吸引足够多的用户。这是金融科技萌芽之际会出现如此多概念的根本原因所在。当资本寒冬的来临,特别是资本投资理念的转变,仅仅只是依靠概念来获得资本关注的方式越来越开始走入死胡同。

金融科技发展的重点同样需要从概念驱动转变成为技术驱动,真正告别概念驱动的“帽子”,让金融行业本身发生本质改变。重塑金融行业传统的运作逻辑,改变金融行业本身,而非仅仅只是改变金融行业的用户,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通过将新技术与金融行业融合,对金融机构进行深度赋能,最终让金融行业发生蜕变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力点。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金融巨鳄都开始关注金融科技给金融行业带来的本质改变上,于是,一场以B端为切入点的金融科技全新蜕变由此开启。

金融行业本身的蜕变需要对金融科技再度赋能。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科技都没有改变金融行业本身,这种问题的存在让金融行业始终都依然按照传统金融的运作逻辑发展,换汤不换药的发展方式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用户需求得不到满足。如何在用户需求升级的情况下通过新技术来改变金融行业,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合他们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当下金融行业亟待破解的主要难题。

传统金融机构依然在用老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已经经过互联网洗礼的用户,即使是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同样只是改变了用户获取金融产品的渠道而已,并未真正改变金融行业本身的运作流程和逻辑。通过对金融行业进行再度赋能,破解行业运行效率低下,壁垒深重的痛点和难题,成为金融科技不得不进行再度改变的主要原因。

另外,金融行业本身的封闭性同样让它即使到了金融科技时代依然按照传统金融体系的运作逻辑运行。风控、背调等金融行业的诸多环节都在按照传统逻辑推进,这显然无法真正满足大数据、智能科技深度影响着的金融行业,同样让很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与用户实现精准匹配。金融科技同样需要再度赋能,才能真正实现本身的蜕变。

金融科技本身就是一个互联网金融的孪生体,蜕变是必然。回顾金融科技诞生的背景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它仅仅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替代品而已,其本质与互联网金融并无太大区别。当资本对于金融科技的热度减退,金融科技必然需要回归到一个更加具体的层面上,才能让金融科技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是能够真正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突破性的影响。

同样对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科技的发展仅仅只是概念的改变,它需要真正与金融行业真正融合才能让金融科技的发展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能够给行业发展带来本质改变的东西。于是,数字金融、智能金融、普惠金融等一系列更加具体的金融科技类型开始出现。同金融科技仅仅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相比,金融科技蜕变所产生的新金融物种更加具体,更加具有落地性。

金融科技红利的逐渐消散最终让我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科技巨头的率先试水更是加注了金融科技转型的天平。无论是转型成为智能金融还是数字金融,有个趋势较为明显那就是金融行业将开始一场由自身蜕变所引发的全新蜕变,由此将会开启金融科技的全新进化。

新技术刚萌芽,金融科技蜕变需翻越“三座大山”

尽管新技术时代的来临为我们打开了重新思考金融行业发展的新方式,但是仅仅凭借刚刚萌芽的新技术依然难以起到如同互联网技术一样势如破竹的趋势。面对金融科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还有当下互联网金融遭遇监管的恶劣环境,金融科技想要完美转身需要翻越“三座大山”,才能真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蜕变升级。

“思维大山”。对于很多口头上说要全面拥抱金融科技的人们来讲,其实他们内心都还在抱有侥幸心理。那就是他们试图通过加持金融科技的概念来获得资本的关注和流量的提升,其实这是他们思想上依然有互联网思维在作祟。如果无法摒弃互联网思维,仅仅只是靠打概念的方式继续获得资本关注的话,必然无法实现金融科技的蜕变和升级。从这个角度来看,翻越“思维大山”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概念至上的发展模式,真正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仅仅只是打概念牌,不去真正做改变和优化传统金融行业运行体系的事情,必然会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入到另外一个死胡同。而只有将新技术、新模式、新元素应用到金融科技当中,才能真正让金融科技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是真正具备新“色彩”全新物种。另外,还要转变金融科技仅仅只是一个平台的思维惯性,让金融科技真正从平台回归到行业本身,通过产品和服务费本质性改变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元素和增长动力。

“技术大山”。如果说互联网金融时代是概念致胜的话,那么在金融科技蜕变的时代,突破新技术应用的困境成为金融科技到底能够发生多少蜕变的关键所在。尽管现在我们都知道新技术将会给金融科技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赋能方式,但是如果无法找准金融科技的切入点,一味地将加持新技术看做是一个概念,那么,金融科技的蜕变又将会变成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文字游戏。

“技术大山”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人都知道金融科技蜕变的原生动力来源于新技术,但是这些新技术的前期研发投入成本巨大,并不是很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而转型金融科技的企业很多都是经营遭遇瓶颈的公司。如果让这些陷入困境的公司再去投入成本去做技术研发势必又将让他们新一轮的危机当中,因此,如何让金融科技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突破技术壁垒,成为金融科技能否真正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模式大山”。对于任何一个新的事物来讲,找到一个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等于成功了一半,金融科技的蜕变同样如此。当下的金融科技之所以会再次转型升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金融科技并未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仅仅只是按照互联网模式进行商业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已。找不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必然无法实现金融科技的盈利,金融科技的转型同样将会成为泡影。

在金融科技转型之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远比一味地拥抱金融科技转型升级来得有效,找到了合适的商业模式等于找到了金融科技的现金流来源渠道,有助于金融科技转型升级的成功。对于很多困囿于模式的枷锁里的人们来讲,翻越了金融科技的“模式大山”等于为金融科技未来真正的蜕变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弹药”,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战场上获得更大的突破和胜利。

当金融科技的红利期过去,转型升级同样是一个潮流。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转型升级的重要,但是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却需要很多的投入和突破。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科技只有突破思维、技术和模式这“三座大山”才能获得突破,真正让金融科技不再仅仅只是概念,而是变成了一个全新的物种。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