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 「微软学者」获奖名单公布!11 名计算机界新力军崭露头角

2018-12-07 15:20:27 浏览数 (1)

AI 科技评论按:「微软学者」奖学金是微软亚洲研究院 1999 年启动的一项面向亚太地区计算机科学以及相关专业的优秀博士生的项目。该奖学金项目旨在发掘、支持和鼓励优秀的、有潜力的低年级博士生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2018 年度的「微软学者」完整获奖名单在今日举行的微软「二十一世纪计算大会」上进行公布,11 名获奖者当中有 8 名来自中国高校,占比高达 72%。

2018「微软学者」获奖者合照

今年的「微软学者」奖学金评选共吸引 102 名计算机领域的博士生报名,经过层层筛选,最终 20 人获得了面试机会。评委们从研究主题、研究经历、研究成果和影响力、研究潜力、研究工作的延续性等方面对候选人进行考验和评价,最终挑选出十一名「微软学者」。

经 AI 科技评论整理,2018 年度「微软学者」完整获奖名单如下:

  1. 凤维明(南京大学),指导老师为尹一通教授
  2. Sunghoon Im(韩国科学技术院),指导老师为 In So Kweon 教授
  3. Dongup Kwon(首尔大学),指导老师为 Jangwoo Kim 教授
  4. 李怡康(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指导老师为王晓刚教授
  5. 石佳欣(清华大学),指导老师为朱军教授
  6. 魏莉力(中国香港科技大学),指导老师为张成志教授
  7. 魏星达(上海交通大学),指导老师为臧斌宇教授、陈海波教授和陈榕教授
  8. 吴郦军(中山大学),指导老师为赖建煌教授与刘铁岩教授
  9. 徐丰力(清华大学),指导老师为李勇教授
  10. 周攀(新加坡国立大学), 指导老师为颜水成教授与冯佳时教授
  11. 朱锡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指导老师为郭百宁教授与陈雪锦教授

今年的「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将可以得到科研资助基金 10,000 美元,同时有机会访问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顶尖研究员一起开展学术研究,并且可以参加「微软亚太教育峰会」接受颁奖,与图灵奖获得者近距离交流。此外,身为「微软学者」的指导老师,还有机会受邀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展科研合作。

「今年的候选人都很优秀!」

据了解,今年的「微软学者」面试邀请了顶尖的研究员前来担任主席和评委,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楼建光、资深研究员王井东、资深研究员秦涛分别担任软硬件系统,认知、识别与交互,人机智能三个组别的主席,更有超过 20 位资深研究员担任面试官。

「他们中很多人都发表了高质量的顶会论文,理论研究到位,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很有想法。」对于今年的「微软学者」候选人,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马歆如此介绍道。

比如今年的「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来自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的魏莉力,致力于解决让开发者头疼的「安卓碎片化引起的兼容性问题」,她的研究非常集中,希望开发出一套理解、自动寻找并修复 bug 的完整体系,相关论文曾斩获 2016 年 ACM SIGSOFT 杰出论文奖。她个人也非常期待能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做研究,利用微软数据与计算资源,让研究成果落地。

2018「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魏莉力(中国香港科技大学)

2002 年,「微软学者」奖学金将参评人选由中国拓展至亚太地区。今年的 20 名候选人中,不仅有来自清华、北大、上交等大陆地区顶级名校的博士生,也有来自韩国和新加坡的优秀学子。

今年的「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的 Sunghoon Im 曾于去年申请过「微软学者」,虽遗憾未能当选,但他得以在面试中结识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 Steve Lin,并在今年 2 月来到 MSRA 实习。带着一篇新的顶会论文(CVPR)和一篇新的顶级期刊论文(TPAMI),Sunghoon 又再次向奖学金发起挑战,并且再次入围最终的面试环节,并于今日成功圆梦。

2018「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Sunghoon Im(韩国科学技术院)

他们都是曾经的「微软学者」获得者

截至 2017 年,先后有 406 名优秀的博士生获得微软学者称号,其中多位微软学者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中流砥柱,乃至于工业界的翘楚,我们为大家整理出了一些 AI 科技评论报道中常见的熟脸孔(按获奖年份排序):

1)周志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

大名鼎鼎的周志华教授曾是第一届「微软学者」的获得者 ( 1999 年),作为海内外学界公认的机器学习、数据挖掘领域大牛,他在推进该领域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志华教授现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 (LAMDA) 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此外,他还是美国计算机学会 (ACM)、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国际人工智能学会 (AAAI)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 、国际模式识别学会 (IAPR)、国际工程技术学会 (IET/IEE) 、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CAAI) 等学会的会士 (Fellow),兼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更多报道请参考:CCCF:周志华 | 关于强人工智能

2)孙剑(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

在西安交大读博期间的孙剑与沈向洋(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创办人)联合发布了一个利用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进行立体重建的项目,作为第一个将贝叶斯置信传播用来解决立体视觉问题并取得了当时最好效果的学术新星,孙剑获得了 2001 年的「微软学者」称号。

孙剑博士于 2016 年 7 月正式加入旷视科技担任首席科学家,之前一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担任首席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摄影学, 人脸识别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理解。自 2002 年以来在 CVPR, ICCV, SIGGRAPH, PAMI 等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90 余篇,两次获得 CVPR 最佳论文奖 (2009, 2016),拥有四十余项国际或美国专利,他和他的团队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在微软 Windows, Office, Azure, Bing, Xbox 等产品中。他于 2010 被美国权威技术期刊 MIT Technology Review 评选为「全球 35 岁以下杰出青年创新者」。

更多报道请参考: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如何打造云、端、芯上的视觉计算(含 30 张 PPT)

3)陆品燕(上海财经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财经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ITCS)主任陆品燕教授在 2005 年获得「微软学者」称号。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理论计算机,并注重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包括自然科学中的统计物理以及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与社会选择理论等。有 50 余篇科研论文在 STOC、FOCS、 SODA、 EC 等顶级计算机理论会议发表,荣获 ICALP 2007、FAW 2010、ISAAC 2010 等重要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多次担任 STOC,FOCS,ICALP 等顶级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更多报道请参考:上财 ITCS 主任陆品燕教授:探索算法博弈论的重点与三条主线

4)车万翔(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车万翔副教授为 2005 年「微软学者」称号获得者,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在 ACL、EMNLP、AAAI、IJCAI 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其中 AAAI 2013 年的文章获得了最佳论文提名奖,出版教材 2 部,译著 2 部。

车万翔副教授现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YOCSEF 哈尔滨主席。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 等多项科研项目。负责研发的语言技术平台(LTP)已被 600 余家单位共享,提供的在线「语言云」服务已有用户 1 万余人,并授权给百度、腾讯、华为等公司使用。

更多报道请参考: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706/upso9nIUVbYttnMO.html?viewType=weixin(哈工大在 CoNLL 上斩获全球第四,车万翔博士详解背后的技术细节)

5)俞扬(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

作为周志华教授曾经的博士生,俞扬副教授在 2007 年荣获「微软学者」称号。他于 2011 年 8 月加入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LAMDA)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俞扬副教授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AIR、IEEE TEC、IJCAI、AAAI、KDD 等国际一流期刊和会议上,研究成果获得 KDD'12 Best Poster、GECCO'11 Best Theory Paper、PAKDD'08 Best Paper、PAKDD』06 数据挖掘竞赛冠军等论文和竞赛奖。

此外,他还担任《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青年副编辑,任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会议 IJCAI』15 高级程序委员,Artificial Intelligence、TEC、IJCAI、KDD、ICML、ICCV 等多个一流期刊的评审人和会议的程序委员。

更多报道请参考: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805/U21qPnOjQQogDTee.html(AI's 10 to Watch 名单出炉,腾讯 AI Lab 刘威、NTU 安波、南大俞扬等华人学者当选)

6)朱军(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

当年与俞扬副教授同台领奖的,还有如今知名的学术新星——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朱军副教授,他同样是 2007 年「微软学者」称号的获得者。朱军副教授的研究工作围绕机器学习基础理论、算法和应用展开,注重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他最为人知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针对复杂数据隐含结构的学习与利用中的共性问题,已连续多年在机器学习顶级国际会议和杂志 ICML、NIPS、UAI、IJCAI、AAAI、 JMLR、PAMI 等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

他曾经受邀担任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顶级期刊 PAMI 的编委,担任机器学习顶级会议 ICML 2014、ICML 2015、IJCAI 2015、UAI 2014、NIPS 2013 等的领域主席,担任 ICML 2014 的地区联合主席。研究工作得到国家 973 计划(课题负责人)、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基金和重点基金等项目的支持,入选「清华大学 221 基础研究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报道请参考:清华朱军团队探索 DNN 内部架构,采用对抗性例子监督网络生成及错误

7)何恺明(Facebook 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科学家)

何恺明博士为 2009 年「微软学者」称号获得者。2007 年清华大学毕业之后,何恺明博士开始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实习,2011 年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毕业后正式加入 MSRA,目前在 Facebook 人工智能实验室(FAIR)实验室担任研究科学家。何恺明博士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曾两次以第一作者身份摘得 CVPR 最佳论文奖(2009 和 2016),其中 2016 年 CVPR 最佳论文为图像识别中的深度残差学习(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就是举世闻名的 152 层深度残差网络 ResNet-152。

更多报道请参考:Double Kill!何恺明包揽全部两项最佳论文奖!清华北航上交论文活跃度名列前十 | ICCV 2017

8)俞刚(旷视科技 Research Leader、Detection 组负责人)

俞刚博士为 2011 年「微软学者」称号获得者。目前为旷视科技 Research Leader、Detection 组负责人,2014 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南洋理工大学从事 research fellow 的研发工作。2014 年底加入旷视科技公司。其主要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视觉以及机器学习方面,包括物体检测,语义分割,行人姿态估计以及行人动作行为分析。自 2010 年以来,已经在顶级会议如 CVPR, AAAI, ECCV 以及顶级期刊如 IEEE Transaction on Image Processing, IEEE Transaction on Multimedia 等上面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同时著有书籍一本。俞刚博士带队参加 2017 COCO Places 挑战赛获得检测第一名,人体姿态估计第一名;接着,带队参加 2018 COCO Mapillary 挑战赛,获四项第一。

更多报道请参考:

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809/Xem9h4qsWDUitly4.html?viewType=weixin(ECCV 2018 | 旷视科技包揽 COCO Mapillary 四项世界第一,中国公司成最大赢家)

9)周博磊(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助理教授)

周博磊博士为 2011 年「微软学者」称号获得者。他是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助理教授,师从 Antonio Torralba 教授。2010 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本科学位,2012 年在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取得信息工程硕士学位,2018 年获得 MIT 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

更多报道请参考:MIT 周博磊:CV 本质上是一门科学研究研究

随着新一届「微软学者」评选的落幕,这一批奖学金获得者将在学界和业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未来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一起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章:

2018「微软学者」奖学金 | 今日微软学者,明日学术之星

地址:http://u6.gg/fyU9g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