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我不是“上善若水”的人

2018-12-27 17:22:10 浏览数 (1)

前言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禁不住想去效仿,去帮助

第一次接触这个词时,我觉得这个词好高尚,也觉得自己应该去那样做。虽然在不能恩泽万物,也能否帮助下其他的人,尽自己的能力,虽然不似水是滋润生命的那般,也能在人生发展、自己经过苦难、如何看待某些事情、如何学习、如何选择职业等一系列问题上给出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提问做到8个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而这一个原则,也让自己曾经一度得到别人的深刻好评,他们觉得Robin不但自己是个正能量、积极进取的人,也能给他们一些精神和实际上的鼓励,当他们对一些生活或者工作上有疑惑时,也愿意找我沟通,问一些咨询。这让我觉得自己可以做一点泽被他人的事情,虽然别人并不看重这部分,但自己也不是很在乎,为尽己之力帮助别人代言,只要他们觉得我能帮助上,只要我觉得我的建议有那么点价值,我会愿意分享下。

感觉力不从心

当我想帮助更多人时,却发现了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别人不一定领情,甚至觉得你多余,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或者你过于热情了,我不需要你啰嗦那么多。

然后,这让我想起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水在提供时,其实大家是自助的,完全自助的。当你觉得渴、觉得需要时你就会去取;当你想喝时,想喝多少都可以,不喝随时可以扔掉。

而如果我的帮助,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不能做到随时帮助别人,也不能做到任何时候给与大家想要的多或者少,我不了解每个人的需求。这让我有点迷茫,我在想,我在帮助别人时,应该问下你想得到什么样的答案,我能提供的是什么。

我提供的不是水

水对于任何人都是需要的,而我的帮助,我所积累的部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而且我的经验和观点里有很多我自己的经历、自己偏激或者不太正确的观点。那么别人理解起来,就是你在讲什么什么,没有听进我的需求。

其实,每个人在来寻求别人的帮助时,有的人是有明确的想法的,想得到什么样的答案,答案要符合预期还要说的让自己开心,还要肯定自己,甚至给自己量身定制,这对于一个可能并不了解他的人来说其实非常难。我们经常知道一句话叫‘忠言逆耳’,但很多人听不进去。当然,这只是一种情况,还要一种就是理解不了别人的帮助是什么。

别人的帮助如果是完全无偿的,我们应该心怀感激,不管这个答案是否正确,自己听着是否舒服,要心平气和的听完,看看对自己是否有帮助。不要因为别人的观点里可能是对自己不合理的认定或者建议,就否定别人的帮助,甚至冷言相对。在这个冰冷现实的世界里,一个人愿意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和建议提供给你,无论如何应该都先怀感激,谢谢他。

所以我提供的不是水,当我向任何人提供我自己认为的帮助时,我都会加一句,希望你能善待我的帮助、我的观点,我才会继续,我不会把自己的水提供给一个可能喝完连句谢谢都没要就拍屁股走的人。如果我们沟通中发生了不愉快,不要呵呵,不要冷言,你希望别人做到大度,做到容下一切观点,这个是要双方一起做的。

圣人的标尺我扛不住

当我在技术布道、职业解惑时,秉着自己公开、无偿对大家有帮助的前提下,分享了很多资源,也坚持了很多自己认为的铁的规则。

也发现很多人,在用圣人的标尺对着我比来比去。你应该大度能容,你应该考虑所有人的观点,你的看法不是所有人的,你凭什么要求别人,你太傲气了,你怎么不考虑下我们方便的时间讲一些,不要用踢字。听过了太多,也见过了太多。

我想对这些人说,对不起,我不是圣人,我只是无偿的组建了一个群,帮助你们成长,你们如果完全拿圣人的标尺比对我所有的行为,我肯定是不合格的。所以我不是圣人,我更愿意做恶人,吧你们这些过度要求别人怎么做,自己却只是看客、不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全部就是踢出去。

想一想,自己做了什么,我们总是对这个世界,对其他人充满了不满,自己却不做任何事情去改善这个情况。这也让我想起来,我们平时聊天,总是会埋怨我们的国家不好,我们的公司不好,我们的家庭不好,却一样不去做任何改变的事情。是不是我们都犯了对自己对宽容,对别人太残忍、要求别人时圣人的变态规定,而又自己什么都不做。

如果我们或者你们做了很多付出,然后我觉得我们是可以适度的评价怎么样不好,但没做之前,我们要珍惜、要很感谢哪些给予我们现在这些资源、这些分享、这些机会的人。

当你们看我的文章时,我就是个分享者,不要拿圣人的标尺对着我,我做不到,我也有性情,也会生气,也会怒而冲冠。

率性而为的人

何为“一言堂”,又何为“百花齐放”。有些人不明就里的喜欢给我扣这样的帽子,想必群规都没看清楚。

想一想我们的国家,56个民族,再想一想,我们的党还有不同的民主党派。无不是在一些规定甚至法律约束下,然后才有一些言论自由,可以讨论的话题,为了共同的目标。

而小咖群的目标就是不同阶段的知识都要了解,都要输出给有需要的,就是要要求大家每周的频率去群里讨论、打卡、分享并提升。不符合这样群规的人,就是要移除这个群体的。对,每个人都工作忙,每个人的也都有很多事情,但打开一个群,聊天说句话,前后不影响你任何工作,你遇到的问题、工作中的积累的任何知识完全可以把这里当做一个窗口。

当你觉得这是自己的一种习惯时,就是一种习惯,很自然的举动;当你在渴望有这样一个群体时,你是在欣慰有这样一个人带着你建立知识体系,当我变得懒惰时,群主会激励我,会让我看到大家在讨论的内容,会每天都有新鲜的技术话题,当我不达标时,群主会把抱出群,我会因此变的焦虑担心,而每周不断的去群里和各位同行混个脸熟,也保持自己的学习积极的态度。

当你觉得这是别人在搞一言堂,一定要宣扬一种自己的价值观,一定要让你群里打什么签到,我一天事情多的多,为什么要管这种屁事,当别人在分享时,自己在想我想看就看,不看就不看,反正网上资源有的是,我想看随时可以看,这种破群有什么好待的,甚至连个知名的大佬都没有。你还会觉得我为什么要输出,输出个这帮人,浪费我的时间,我还没啥收获,里面都是小白,没有大佬提点我。更可笑的是,还让我整理出issue,为什么呢?我自己记本子上不好么。

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只是取决于你是否喜欢这里,是否觉得机制是合理的。没有任何规定的群或者组织是适合任何人的,但也保证不了任何人。自己加过很多小册的作者群,大佬群,在这种看似很好的学习群体或者大佬集合的群体,我得到的帮助几乎是负数。作者或者大佬基本不搭理你,就算偶尔说几句也是在吹水。是的,你在这种群完全可以自由的发任何问题,因为你发的任何问题也许最后只有你在看,以及一些无关痛痒的回答,当你后面其他方式解决了,你也就忘了这个群,忘了这个问题,这是你想要的么。再去想一下,每个群都多少会讨论方法论,什么事合理的,但讨论过后留下什么,有没有价值自己心里最清楚。对于大多数技术人员来讲,我们想要的是问题,问题的方案,大家积累下来的实际的经验。我们想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这些上面,并有计划、有维度的记录下来。

你可以做率性而为的人,但你的率性要有价值,要考虑到后果。当我们年轻时,我们可以因为任何不爽、看不惯然后就和某些人失去了联系,就失去了可能和一帮人继续交际的机会。很爽之后,看似多年之后也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我们还是会一生遇到很多人,而且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可对比的。即使是有不好的影响,我们也无从对比是比原来的方式不好引起的。

与人有争 是很有必要的

为什么说“与人无争”不是一个人的事。因为水可以在泽被万物的时候完全不考虑后果,但如果作为一布道者,一位热心的人,在看到你不符合某些情况,有疑惑无法正确理解时,必然会与你争,甚至要求你去改变看法,改变行为。

记得曾经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一个母亲只是养育了自己的儿子,却从来不教育,针对他错误的行为没有教育、没有责令他更改。然后这个儿子最终因为犯罪走上了刑场。在儿子临刑前,他哭着咬下了母亲的乳房,恨恨的说道,你为什么只养我却不教化我。

再去想一些传道士,一些佛系大师,他们会仅仅只是给你念让你知道什么是对的么,他们会让你去改变。就像唐僧去大圣一样,你杀人不对,我除了说你不对,我还要让你改,给你念紧箍咒。既然涉及到让别人改,别人当然会抵触,甚至敌对,因为大家都不想改,不想理解别人,尤其在完全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时候。

为什么大家观点会不同,因为认知高度不同,因为最终目的不同。古语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如果我们要做一件自己认为正确的善事时,首先要确认别人也认为这是他认为正确的,如果不是这个观点的,也不用浪费口舌,不用因为有人反对而影响自己坚持要做的正确的事。不在一条路上,不必在意,人的一生会有太多同路不同道的了。

当你和比人道不同时,必要的讨论确认是不是合伙人,是应该的,也是必然的。当确定下来的人和你有意见冲突时,我们应该做的是群策群力,让大家的大目标最终能实现,而不是让每个人的小目标去实现或者每个人的方案都去执行。

与人无争不是很现实,因为在现在,做成一件事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团队,需要讨论出是不是一伙的,是一伙的需要讨论出大家认为对最终目标有价值的方案。而水不去争是因为他不需要与人合作,也不会去计较某些人得到水的公平性,某些人是否浪费了水。因为完全忽略了问题,所以才做到与人无争。

容万物

容万物是指能接纳所有好的坏的,差的优的,给与其空间,平等性。

而实际上,在已知的存在的单位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管理,是限制,是不容。

管理的是混乱的局面,不合规矩的人。限制的人不合理的行为,不容的是对生态有危害、造成不良影响的。

正因为有了这些不容,我们的社会才能融入更多的正确的、合理的可能性。然后又在正确合理的大前提下,又衍生出很多定义了自己组织规则的团队,比如公司,比如家庭,比如法院,比如社团。

当我们建立任何一个非个体的团队时,必然意味着先有对大家的约束,留下能接受规则的人,能对团队有积极贡献的人,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接受各种有个人特色、个人贡献、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不同性格的人一起来为团队添砖加瓦。

独善其身 只可作为一种原则

很多时候,智者会讲进则达天下,退则善其身。

然而,当我们真的生活在世间时,有些事确实可以善其身,做好自己就够了,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那这个社会就不会有那些无私的人,不会有那些为国家为组织奉献的人,不会有那些优秀的团队。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不可能脱离人群而独自生活,又怎么可能只管好自己呢而忽略他人呢。

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要帮助别人;当别人做错事时,我们要纠正,甚至于将他绳之以法;当团队需要时,我们需要团队协作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排除掉不利的因素;当社会倡导品德品行时,我们也要倡导别人一起去做。

独善其身,也要行善之术,使他人善,使他人知。

结语

我不是上善若水的人,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的一员,自私又无私,善良又邪恶,圣人又恶人,索取又奉献。

然我还是倡导希望自己更多的做好的那一方面的人,不是上善若水,也要是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善人。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