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里的小机会

2019-01-09 16:59:23 浏览数 (1)

小程序火起来了么?当我碰到这 3 件事时,我是真切感受到小程序已经触及到大小城市不同的人群了:

● 过去几个月,有 10 多个投资人分别约我聊小程序,其中有好几个表示,小程序是他们今年重点关注的领域,有许多基金,已经投了不少小程序;

● 我所在的健身房,老板是一个连大众点评后台都不太会用的人,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他要为他的店铺做一个小程序,并且已经找到外包公司;

●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有一天,她母亲拿她的照片,在某某相机小程序上做了一张动图发给她,问她好不好看;

1、人群的机会

中老年人群可能会是小程序的增量空间。

微信官方公布 2018 年第一季度的月活跃用户超过 10 亿,而按照阿拉丁的统计,今年 1 月、2月,也就是小游戏推出、春节各种红包小程序数量爆发的期间,使用小程序的人数将近 3 亿。也就是说,还有 7 亿用户未用过小程序。这些还未被触及的人到底是什么人呢?很有可能是下线城市的中老年人群。从我自身的观察,我发现中老年人在使用手机和微信时,有这些特征:

● App 时代,专门为中老年人做的产品本身就不多;

● 儿女为他们买了手机配置好常用的 app 后,他们基本上不会再安装新的 app ,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安装;

● 他们在微信群比朋友圈更活跃,微信群是他们的安全地带,朋友圈让他们或多或少有不安全感;

● 他们想和子女走得更近,想模仿子女用他们用的 app ,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显得更年轻,让自己与子女有更多话题;

● 他们并不是不爱使用 app 或小程序,而是大多数 app 和小程序并不是针对他们设计;

基于这些特征,其实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小程序可能很容易在中老年人群里爆发,首先他们喜欢在群里和熟悉的亲人、邻居聊天,且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在里面聊天,因为群里都是熟人,所以群里大家互相说的话互相都相信,如果某个人往群里扔了一个小程序,其他人点进去的可能性非常高 — 因为信任。如果扔小程序进群的这个人,还加上一句「快帮我点一下」「快,马上就没了」,她的邻居和亲人会很乐意帮她完成这个点击。

其次,小程序不用安装,它天然地适合覆盖中老年人群。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去学习如何安装,或者根本不需要知道「安装」这两个字。作为年轻人,你也不需要教你父母如何装 app ,给他们发个小程序就可以了。

据我所知,已经不少开发者把目光放到这个人群上了。从数量上来说,这个人群极其庞大,但用户价值几何,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判断。不管怎样,是时候让互联网产品多服务服务他们了。

2、 提高「病毒系数」,就是好机会

所有人都在思考如何「裂变」,用专业的术语讲,就是思考如何提高小程序的病毒指数。病毒指数的衡量标准是一个用户带来了多少新用户。

小程序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它的增长方式主要依靠人与人、人与群之间的分享。从阿拉丁的数据里也能看出,虽然小程序的入口有高达 64 个,但最容易获得用户的入口,还是通过分享,尤其是群分享:

这也是为什么群投放的价格越涨越高。

所谓的「裂变」,其实就是一个人把小程序分享到群,其他人点进去,然后继续上一个人的循环,不断向下「裂变」。

我看了一些裂变做得比较好的小程序,他们一般是这样做的:

● 分享时,让分享者感觉自己正在炫耀,有自豪感

● 或者,分享时,让分享者觉得能获得一定的利益(比如红包)

● 做得更好的是,让分享者觉得自己与点进来的人,都能获得一定的利益(比如拼团)

● 分享页面精细化运营:不同的页面,分享出去的文案、图片都不相同,力图做到最大的转化率

● 分享到群的预览页面做得足够引诱(比如有红包),或足够简单,让人一看就觉得没有太多操作门槛

● 生成足够精致且带上了个人属性的海报,鼓励用户分享到朋友圈(比如各种心理测试、品味的结果、朋友印象等)

● 小程序里每个角落,都在无时无刻制造障碍,让用户分享才能获得更多(比如游戏续命,比如分享后解锁)

以上,仅供参考。

3 、提高留存,就是好「机会」

所有人都在思考如何「提高留存」。

虽然阿拉丁的数据显示,小程序今年 6 月份的整体留存率要比 2017 年 11 月高,拿次日留存来说,整个行业去年是 13.2% ,而今年则是 25.5% 。

我所看到的,常用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 任务系统或签到系统,让用户定时打开签到或做任务,签到后获得一定的好处;

● 每次打开小程序,看到的内容都不一样,鼓励用户多打开;

● 与其它小程序互相导流,尽量让自己经常出现在聊天窗口下拉里;

● 针对目标人群,投放相关的公众号,从公众号里导量,比如某些阅读类小程序就做了这样的操作;

● 通过模板消息重新把用户召回

以上,仅供参考。

4 、小游戏也是机会

并不只有社交电商才是小程序风口里的风口,小游戏可能也是。

「小游玩家」是我加入轻芒后做的一个实验性小程序,它以内容的方式来推荐值得玩的小游戏,目前用户量还不错。我特别看好小游戏,因为它是碎片化时间非常好的填充物。当我们上个厕所、工作中休息几分钟、等人、临睡前等,我们最经常做的事情无非是:看新闻、刷朋友圈、读公众号、刷小视频

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动脑,我们只想娱乐一下,看公众号需要动脑,刷朋友圈也比较累,于是小游戏天然成了「用户在碎片化时间不想动脑的消遣物」。小游戏们的操作都非常简单,基本上一上手就会,很多小游戏都不需要动脑,只需要在恰当的时机点击屏幕,一局游戏可能也只是几十秒的时间。

我们从阿拉丁的数据里也能看出,整个小程序生态,开发者在各个领域都有布局,但用户使用得最多的,却是小游戏:

上面这个柱状图里,蓝色是用户打开这一品类小程序的比例,橙色是此类小程序的总数比例,可以清晰看出,虽然小游戏只有 12.7% 的量,但它覆盖的用户超过了 34% 。

小游戏「小」的属性注定了用户过一段时间就不会再玩,它不具有像王者荣耀、吃鸡那样的粘性,但因为「小」,小游戏的开发成本也不高,不少公司,比如 ReadyGo 就推出了数十款小游戏,打造他们的小游戏矩阵。当然,也不乏有像「海盗来了」这样的小游戏,在强运营的配合下,用户的粘性比一般小游戏要高出一些。

5 、内容小程序也可能是一个机会

或许在思考如何做内容型小程序时,我们应该把前面提到的「机会」结合起来:

● 内容如何裂变?

● 内容如何提高留存?

● 内容如何像游戏一样好玩?

● 内容如何覆盖那些大多数 app 没有覆盖的人群?

或许,微信生态里,除了个人之外,数量最庞大的主体 — 订阅号,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把内容变得更立体、更互动,甚至被反复消费(而不是看一遍就关掉),这样,或许是内容型小程序的突破方向,也可能是订阅号变现的一种新手段。谁说内容型公司的变现手段只能是订阅号里卖广告呢?

6 、依旧看好微信生态

小程序生态能不能发展得更大,除了开发者积极参与之外,微信的态度、能力输出、入口流量都非常重要。

过去一年微信的动作明显比往上一年要快,不仅加快推出各种新的小程序能力,对订阅号、app 也不断推出新的变动。早在去年年中,我就听说微信要对 UI 做一次大改版,我其实特别期待微信将「通信录」按钮替换为小程序,我不一定是典型用户,但「通信录」按钮对我来讲,意义并不大,不如把通信录合并到对话流里,把宝贵的底部菜单位置让给小程序。

虽然抖音、头条分掉了不少微信的用户时间,但微信依然是目前用户使用时长最长的 app,随着微信开放的能力越来越多,小程序开发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个平台依然充满活力和可挖掘的潜力。

为什么如此相信?因为我从未见过如此克制站在用户角度做产品的团队。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