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习之道》— 学习即创造

2018-09-04 15:28:09 浏览数 (1)

学习即创造

(1)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之间的切换

只要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停下来喘口气,发散模式就会乘虚而入,上蹿下跳,高屋建瓴的搜寻解决方案。当放松过后的你重新回到工作中时,就会收到一份迎面跳出的解决方案作为惊喜。就算问题的答案仍然犹抱琵琶,你对问题本身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2)创造力就是对自身能力的驾驭和拓展

发散模式能让你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创造力,而解决数学和科学问题的背后往往正是创造力在运筹帷幄。我们都能创造新的神经联结,并从记忆中变出不存在的东西。

(3)两种模式间的切换帮你掌握新知识

要让大脑捕捉问题,首先要借助于专注模式调动全部注意力。然后在紧凑的专注模式后,利用发散模式的方法奖励一下自己比如:去健身房、跑跑步、打篮球、睡觉、聊天、看电视等等。

(4)别怕落在同学后面

  • 刚开始跋涉于数学和科学领域的学生,常常会仰望同学中的佼佼者,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落下。当匆匆忙忙的追赶领跑者,并没有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真正的掌握学习材料,结果就是仍然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 倒不如退后一步,冷静的审视自己的长项和弱点。如果你就是需要在数学和科学上多花点时间,那就面对现实慢慢来就好了。
  • 放慢脚步,也许你会得到惊喜:细嚼慢咽反而让你比那些脑子快的同学学习的更深入。

(5)避开思维定式(愚公移山未必是个好办法)

  • 要解出难题或是学会新概念,至少需要要有一个你在无意识思考的时间段。
  • 通常来说,几个小时就足够发散模式取得重要的进展了,休息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灵感还没来得及传给专注模式就会消逝掉,学习新概念时,被扔上一天才复习。

愚公移山

(6)当你真的被难住了怎么办

  • 自制力很强的反而更难关闭专注模式,好让发散模式进入工作状态。所以我们应该: ① 提醒自己,强迫自己休息进入发散模式; ② 与其他人沟通请教。但是在提问前,最好还是自己先把问题大卸八块,当你足够深入的把基本概念印刻在心里时,会更容易于接受别人的接受。

(7)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 ① 在大脑中对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瞬时以及有意识加工的这部分记忆,叫作工作记忆。
  • ② 长期记忆可以看作仓库。东西一旦存进去,他们通常就一直待在那儿了。
  • ③ 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存到长期记忆需要花点时间,不过有个间隔重复的技巧:他需要你不断重复要记忆的内容,比如一个生词或者一种解题技巧,连着重复几天,这既是一个阶段。两个阶段之间休息一天,多来几次,延长整个练习的过程,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8)睡眠对学习的重要性

  • 人醒着的时候大脑确实产生有毒物质,而在睡眠中,脑细胞会收缩,于是细胞间隙变变大,这就像是打开了水龙头——脑脊液从中流过并且洗掉毒素。
  • 沉睡就像是前额叶皮层那个清醒的“你”彻底关机,因此大脑其它区域之间更容易互相聊天,并得以拼凑出问题的答案。所以,要是在打盹或晚上睡前看些知识点,会增加你梦见它们的概率。

睡眠对学习很重要

(9)总结

  • 遇到数学或科学上的概念和难题,首先要让专注模式打头阵。它完成第一轮战斗后,就轮到发散模式了;
  • 放松一下,做点别的!一旦工作期间出现了挫败感,转移注意力就该随时出现,让隐藏在后台的发散模式运转起来;
  • 学好数学和科学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 让两种模式有足够的时间各行其是,你才能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牢固的神经结构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如果你有拖延问题,试着计时25分钟来一心一意投入工作,别让发短信、上网或其他分心的事物上门打扰。
  • 主要的记忆系统有两类: 工作记忆——只能一次扔四个球的杂耍演员; 长期记忆——能储存大量知识的仓库,不过要靠定期回访保存对其中内容的新鲜感。
  • 间隔性重复有助于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
  • 同时,睡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会帮助你: ① 构造一般性思维活动所需的神经联结——这也是为什么考前一晚的睡眠很重要; ② 攻克难题,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 ③ 巩固复习重点知识,修剪旁枝末节。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