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用户忠诚度?

2018-09-14 15:15:17 浏览数 (1)

行业系统仿佛存在一条无形的鄙视链,做创新的不待见做传统的,做代理的读不透做品牌的,搞风投的看不上搞小贷的,PR人脚踏7cm大高跟,一手苹果本一手星巴克,嘴里还不忘讲究一下娱乐公司的边角消息。

那些看似雷同的商业模式中,越是处于鄙视链下层,越是满地捞金不愁流量,身处痛点要害的他们,即使体量达到巅峰,也能在自己的小天地游刃有余。

为什么硬把“上层”概念注入给艰难从业者,可以归总为这两个原因。

首先是操作层级较高,掌握或敢于尝试的佼佼者并不一定多,这比起人工门槛低、固有圈层丰富、盈利链条坚固的商业模式头疼的多。

其次是市场虽然广阔,但或重点模糊,或未达到社会发展阶段,甚至是没经历爆发口,例如开篇提及的PR公司、代理公司等,仿佛默默存在于荧幕后的操盘手,哪怕精益作业效果缤纷,记忆点也永远留不在自己身上。

但对于每家公司而言,是被轻视也好,被高看也罢,最终还是希望扎根行业,不断升级、胜过竞品、达成鳌头。

盈利前置品牌后置的公司暂且不提,稍有野心的企业都想在挣扎中霸占一席之地,小作坊和大IP的概念还是有区别,在那么多想做“品牌”的公司中出头是否过于艰难?过度包装的“锤子手机”,内核清空的“拼多多”,一时叫座的“bluegogo”,低迷良久的“qq空间”,谁不是骁勇善战,带着流量来,带着失落走?

此时不妨简单的给品牌拆解出一个外延,笔者的理解:一个品牌能得到多少忠诚,便能收获多少信任,这最终,都离不开服务于人。

01

一夜爆火、IP永留存的公司不在少数,但或多或少没培养出几个”脑残粉”,用尽浑身解数为自己打call。

6月下旬,一篇《入住自如合租房第一天,我被一群东北黑社会用酒瓶砸并威逼跳楼》的文章狠刷朋友圈,一度顶到微博热搜前列,题主讲述了自己租住中遇见的邻居暴力行为,管理人员漠视处理等问题。北京租房的基本没人不知道“自如”是个什么公司,哪怕键盘前是字字珠玑、言切句利,办公室依旧一片和谐,还有人偷偷在贴吧里为其辩解,事件淹没后在北京推荐租房中,自如依旧被年轻人追捧赞颂,仿佛没受到任何插曲的影响。

5月,空姐打滴滴顺风车回家遇害,而后网友翻出大批量滴滴“邂逅司机、浪漫相遇”等文案,谴责滴滴导向不明,监管松散等诸多问题。然而在谨慎处理,声海巨大的同时,依旧有热门评论为“滴滴”辩解,为一个”有担当”的企业送出自己的祝福与希望。

2017年,海底捞门店后厨脏乱令人作呕的照片、视频公之于众,作为最容易让消费者“离经叛道”的餐饮企业,海底捞在被短暂的嘲讽之后,竟然获得了”那有很长一段时间吃不到了,想念”等正面评价,数量尤为可观。

三家公司经过“脑残粉”的热力追捧态度和“倒戈党”可原谅默默用的伪装后,反而发展越发顺畅。或许是收集建议后,更懂得调整,或许是原有基础实在太强,或许“操盘手”忘性太大,总之,他们的幸运不止在公关危机中的机智,更是会拆解人心,从大市场边缘切中“脑残粉”内心。

不幸的犹如一地鸡毛随处可见,两句话就能败坏品牌好感,让人终身再见。

02

企业一般在赶紧赚钱和培养信任感中来回徘徊,总以为二者不能并存却忘了市场规则不只是砸钱。回顾上三家公司,其实各有各的生存之道,正代表了品牌培养忠诚度的三个维度。

摆脱孤独,抱团前行,情怀和高级感是永恒的主题。

暂且不说自如的管家模式、租住便捷、环境简单,我们只谈在打入市场时铺了什么样的好牌。城市漂或85后普遍存在的特点,是特别怕没存在感,特怕被时代抛弃,特别依赖成熟品牌。自如的出现仿佛打开了租住市场新世界的大门,APP上简单的颜色搭配,几句合租该有的话语,不定期的线下活动,竟然还总来那么几篇高端白领住客的软文,它想给你一个家,你想要一个家,就这样,你们就一拍即合,哪怕房租贵也能心甘情愿掏钱。“小红书”、“网易云”的清新出道,也可以归总成将生冷的电商和播放,注入情怀和故事,当抱团取暖的人越来越多,社交属性、红人地位越发定型,放心,你已经抓住了那些屏幕后柔弱的人。

别人做平台,我来做服务,我都听你的。

有人看到了滴滴的市场垄断,有人看到了流氓收费,那都是操持大众倾向的键盘手,而真正的用户体验是什么样的?每一次的投诉必得反馈,每一次的不满都给补偿,滴滴的服务已经做到了极致,正如苹果一个卖电子设备的公司,也坚决在服务中保持“顾客永远不会骗我”的原则,顾客至上,这就是增值的本质。对C端的态度,并不一定是跪舔迎合,谄媚造作,但至少要在内心表示尊重和意识。过分的热情显得尴尬,但冷漠和拒绝就是把消费者推远的手段。靠C端市场赚钱的公司,如果不完善服务链条,搭建完善的后期处理系统,将顾客想得到的,在能承受范围内尽可能给予。

培养人设,打造习惯,脑残营销也没什么

业内对餐饮行业的认同度普遍低,忠诚度的东西更是谈不出来,想做出品牌实在艰难,却生生有深谙公关套路的餐饮人在冒头出战。

海底捞给自己画上几个标签,且从头至尾都没摘下来。在洪波中敢于先给自己地位,再看谁“认”这个地位的企业,最终收获的“粉丝”总是独一无二且暗自为自身提供养料的。

海底捞属于开篇提及的“鄙视链”下层商业圈,但在认同与发展的过程中,它从“饭馆”走向“品牌”,给餐饮行业注入新的定义,哪怕营销手法失策,也没耽误它大排长龙,等号3小时的现状。

03

想做好品牌的企业,在打造声势时不妨向娱乐圈的“流量”们学习一下,规则总是不变的。

今年可谓中国造星流量年,选秀大浪淘金,一手pick一手skr,奋斗10年的璞玉迅速蹿火,在竞争力如此之大的娱乐圈都能杀出重围,企业主不妨去解析它们如何另辟蹊径。

任何的商业模式都是可以遵循复制的,那么那些大流量移植到企业里又是什么状态?抓C端的企业,不妨给自己做一套完善的定位,找到一个丰富完善的亮点,给予自己一套能够戳软肋的规则。在抢钱的商业社会,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化身“脑残粉”。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