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 产品 团队(下):个人与团队

2018-06-20 10:29:56 浏览数 (1)

上篇主要讲个人发展,本篇谈谈我对敏捷开发的认识。现在很多新员工一上来就是敏捷开发的方式,形式上是有了,可能理解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希望能对这些人有所收获。最后结合两个段子,解释一下我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1为什么采用敏捷开发

首先给出一个不言自证的结论:世间的物质都在进化成越来越复杂的东西。项目,团队也是如此。想想你的团队或产品,是否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同时,软件行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项目通常表现平平,小项目小团队往往更容易成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项目难以成功呢?《人月神话》中巴比伦塔的例子说明,在人手,时间,资源和技术都不是问题的情况下,一个大项目还是会失败,所欠缺的就是两个方面:交流和交流的结果---组织。

《人月神话》中的焦油坑

软件开发中最大的风险往往不是技术的缺陷,而是缺少沟通。当团队的所有成员多到不能同时坐在一张餐桌旁,交流上的开销问题就开始严重了。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因为左手不知道右手在干什么,所以项目很难顺利开展,而此时单纯的人员增加也无法解决问题,《人月神话》中的焦油坑也很好的解释了这个现象。

胚胎分裂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分裂成各个器官和系统,最终形成人体,通过大脑的神经系统,构建了一个管理体系。软件开发也是这种分而治之的思路,我们把大系统中各个小项目之间存在的关系理顺,规范项目之间的接口,这样我们不必关心接口之外的东西。

瀑布式开发采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交流问题,大问题变成小问题,把一个十分的难题分解是十个一分的问题。但这还是存在两点不足:第一,开销还在,只是变成了整洁的文档和漂亮的图表;第二,随着体系的复杂,系统控制了一切,人也要遵从它。换句话说,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但问题并没有简化,而且每个人的工作很容易变得枯燥,重复,没有成就感,简单说,就是工作不开心。

上班高峰时,经常会遇到堵车问题,我们可以有两种思路解决:交通管制,通过控制红绿灯来平衡道路压力;或者把道路情况及时通知给每个人,有人会选择地铁自行车等方式,有人则另辟蹊径。两种思路的区别在于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这也是瀑布式和敏捷开发的本质区别,敏捷开发提倡从自身出发来解决问题,这和《失控》中提到的去中心化思想很类似,更像是一个分布式系统, 充分调用个体积极性,最终来解决问题。个体有了更多的权利,既增强每个人的成就感,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流成本。

不一样的敏捷

2人的因素

这个发展是大势所趋,一个制度主要是规避那些严重问题,但是否能最大化的发挥价值,则要看执行了,这就要考虑人的因素。一流的人能把二流的产品做成一流,二流的人能把一流的产品做成二流,也是一个道理。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忍。

先来一个前提假设,每一个人主观上都是积极努力的,期望个人成长并创造价值。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就涉及到招聘的重要性了,之前写了一篇面试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文明之光》中讲到现代人祖先最终消灭尼安德特人,成为人类的祖先,当时说,尼安德特人要比我们的祖先更强壮,智力上也差不多,为什么最终胜利的是我们的祖先。吴军解释,发现我们的祖先洞穴墙壁上有绘画,这证明我们的祖先更有想象力(imagination),这是我们最终胜利的关键。我当时觉得这太扯了,后来,听了《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力在TED的演讲(推荐看一下,很棒,我觉得讲的比这本书要好),才明白了imagination的重要,因为imagination,人类愿意相信不真实的事情,并通过协作将这些不真实的想法变得真实。比如上帝,货币,这些都是人类创造的概念,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人类愿意用一个香蕉交换一本书,尽管书中的知识是抽象的,我们相信它带给我们的价值,但猩猩肯定不愿意。

论想象力的重要性

每一个员工都能找到自己期望的那张饼。饼的保质期最好在三到五年左右,有人可能看重岗位级别,有人想要做一款好的产品,有人可能觉得这个团队有一个牛人可以指导自己,总之,作为上级,最好能帮助员工找到未来三到五年的一个目标,并时刻提醒他。凡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人,才会实心实意的工作。

年会聚餐,你会坐在那张桌子?无怪乎以下几个情况:团队在一张桌子;和一级部门的同事在一张桌子;和领导在一张桌子;或者你的团队在一张桌子,但中间夹杂了几个其他团队,你不认识的人。

这里有三点,第一,人员的壮大,分化是必然的,不可阻挡的;第二,每个人可能有多个身份,但你最喜欢在哪一个桌子上聚餐,代表了你最认同的身份;第三,不要盲目帮助身份不认同的人,那叫慈善,通常,对你和团队而言并不会有回报。有时候,我很佩服一些人,不喜欢做这个事情,也能督促自己做完,甚至做好,我觉得,这种责任心,就是源自这种身份的认同。坦白说,我佩服的无数不多的产品经理都具备这种品质。换言之,当一个团队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趋于一致,每个人也愿意分担他人的工作,或者,尽可能的弥合这种分化,扩大身份认同的范围。

一个团队是否运转流畅,依赖很多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依赖很多转轴一样。上面只提到了坐在哪个桌子吃哪个饼,只能说是我眼中最大的两个齿轮,很多其他的问题都是主观积极性不足而间接引发,在一个原本自下而上的体系中加入了过多的自上而下的强制。一件事情,从0~50靠常识,从50~90靠科学,从90~100靠艺术。真的应了那句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两个故事

人生总有很多无奈,环境也很难改变,索性还是管好自己,不要被这个世界改变太多,就已经很不错了。我就是靠下面两个段子(相信自己&自知之明)活下来的,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

冯唐的《小通鉴》:战国时期,具体人物记不清楚了,大致是丞相和太子的马车撞在一起了,互相不让道。太子勃然大怒,说:“整个国家都是我父王的,你不就一个宰相,有什么牛逼的。”丞相说:“你将来最多也不过一国之君,如果不能礼贤下士,国家迟早灭亡,国家一旦忘了,你就什么也不是,而我有一身才华,去其他国家辅佐明君,照样好吃好喝,你说谁牛逼?”太子一听立马让路。

穆里尼奥和伊布的一则新闻,内容我没有考证,不过我觉得应该是真的。当年国米三冠王时,伊布说了一句“国米不是我的未来”,记者采访穆里尼奥(当时国米的主教练),提到这句话,问穆里尼奥怎么想。穆里尼奥说:“伊布拉希莫维奇是一名伟大的球员,但球员再大也大不过俱乐部。”

推荐书籍:《C 沉思录》《人月神话》《失控》《Scrum敏捷项目管理》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