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智能》书评

2018-07-25 16:44:06 浏览数 (1)

2017年的此刻,你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坐在办公桌前拼命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或是无聊地刷着网页打发时间等待下班。你焦虑于本周的工作能否按时做完,公司的年终奖最终会发多少,买房的月供贷款是否可以承担……

你担心人类的未来么?或许答案不一定吧!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宇宙探索,仿佛遥远得与我们日常生活无关。可是,当我告诉你,基因技术可以治疗疾病,宇宙探索会带来新的能源,人工智能会取代你现有的工作,你又会作何感想?

未来,不仅仅是一种人类大脑的感性幻想,也不仅仅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它甚至可以成为那些以理性和严谨著称的科学家们的研究对象。未来学——一门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兴学科,已经成为了一门炙手可热的显学,走过了将近60多年的学术发展史,不少未来学家都留下了对世界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和科普读物,例如《未来的冲击》《数字化生存》等。

本书的作者尼克•波斯特洛姆(Nick Bostrom),是当下最有声望的未来学专家,同时也是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所长。本书的英文版出版于2014年,迄今已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是当下最为畅销的人工智能话题的科普读物。

要想让对人工智能的未来预判更准确,就必须先了解它的发展史。人工智能的发展就像一个创业者一样,大起大落,一波三折。

image

1956年的夏天,由多名顶尖科学家组成了著名的达特茅斯会议,研究表明许多预想的人工智能问题可以得到突破。这次会议激发了人工智能的第一次研究热潮。人工智能的发展驳斥了那种认为机器“只会数数”的想法,并显示出机器也能够进行推理和逻辑证明。之后又出现了解决微积分问题的程序,甚至解决智商测验中图像类比问题的程序。我们今天所听说过的一些经典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雏形都是在当时产生的。

然而,这种早期的经典人工智能方法迎来了一个叫作“组合爆炸”的巨大瓶颈。举个例子,一些简单的棋类智能程序可以通过决策树来解决。大概的意思是,每下一步棋,机器就分析接下来所有的可能性,然后选择胜算最大的招数下棋。但是要分析连续几步以后的所有可能性,可能性的数量就会呈指数级激增,就像之前提过的在棋盘上放米的例子,最后可能性多到当时根本不可能计算。这时候这种把所有可能性都排查一遍的“穷举法”就会失效了。于是这种方式很难向更广泛的领域延伸。算法的局限加上早期硬件设备性能的限制,使得人工智能遭遇了第一个寒冬:项目被砍,资金缩水,怀疑论甚嚣尘上。

20世纪80年代早期,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当时日本发起了第5代计算机系统工程,通过发展大规模并行计算结构为人工智能的实现搭建平台。简单来说,就是硬件与算法同时的进步,带来了人工智能新的发展可能。接下来的几年见证了专家系统的繁荣。专家系统的设计理念是为决策者提供支持工具,是指在已有的知识库上,根据不断询问来选择出最终结果的系统,比如常见的自助医疗诊断系统,系统通过不断向患者提问,不断获取数据来给病人进行诊断。

但是,专家系统也同样存在着缺陷:小规模的系统没有什么太大价值,大规模系统则需要在开发、确认和数据更新上耗费大量成本,在运用时往往也会非常麻烦。所以人工智能第二次的寒潮不期而至。私人投资者们开始回避任何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风险。甚至对于学界人士以及学术资助人来说,“人工智能”一词都让人感到厌烦。

但是技术依旧在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寒冰开始消融。新的技术似乎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逻辑范式(经常被称为GOFAI,意为“出色的老式人工智能”)的替代路径。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新流行的技术有望在某种程度上克服GOFAI路径的缺陷——传统人工智能系统中,只要存在一个微小的错误假设,整个结果就会变得毫无意义的缺陷。新的算法具备“故障弱化”的特性,微小的损坏通常只会导致整体性能的微小弱化而不会造成系统完全崩溃,这就好比我们的身体,你不会因为一点皮肉伤导致整个身体无法活动。或者我们可以说,老式人工智能方法是设计一整套精密的机械装置的话,新式人工智能方法就像是建立一个自然生态环境。精密的装置少了一个螺丝就有可能不能工作了,而生态环境哪怕产生了一些局部破坏也会自然恢复。

神经网络像是模拟人类大脑皮层神经元组合的特质,而遗传算法则是模拟自然界基因传承、突变、优胜劣汰的特点,两者结合起来,就像一片茂密的热带雨林,提供了人工智能的自然生态。这两种方法的发展构建出了两条引领人们走出第二次人工智能寒冬的路径,激发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在此基础上,一批从实例中学习的算法逐渐成熟,带来了今天机器学习的新繁荣。

回顾人工智能的大起大落,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眼看起高楼,眼看宴宾客,眼看楼塌了,又起一座楼。对比每一次起伏和今天人工智能“新风口”的地位,怎不令人唏嘘啊。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超级智能》这本书既不是论述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方法的教科书,也不是普及人工智能概念的营销学著作,而是一本科学地推敲论证超级人工智能出现时我们该如何应对的未雨绸缪之作。面对谁也没有见识过的可能性现象,作者并不是天马行空地描述一个他个人假想的世界,而是言必循理、论必有据地在谨慎地推敲超级智能产生的条件、产生的时间、可能的状态以及防患的方法。如果你深信电影里的那种人工智能将会实现,不妨读一读此书来了解一下应对之策。

由于原书的内容过于学术化,在写作精简书的过程中,已经尽可能地将抽象内容具体化,但不免遇到不易理解的概念和理论。希望大家能在阅读过程中放下浮躁,沉浸下来,放慢阅读的速度,理解作者的“警世”之言。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超级智能》书评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