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了……
7月9日,小米正式登陆港交所。
本次上市,小米每股发行价格为17港元,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第一股。但一经挂牌上市,小米就惨遭破发,开盘价16.6港元,较17港元的发行价下跌2.35%。
一声钟响,似乎是恍然间,小米已经走过了8年时间。用雷军的话来说,这8年,就是“谁也没想到,当年那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此后实现了史诗般的创业历程!小米能上市就是巨大的成功。”
一
很多人说,社交平台往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生活。和小米差不多年龄的社交平台,非微博莫属了。
2009年8月14日,微博正式上线;2010年4月,小米正式成立。恰巧,“小米人”很喜欢发微博。
和国内其他手机厂商励志做“中国苹果”不同,小米从开始做手机起,就一直都认为,自己无法超越苹果。这些,从小米早期各大创始人的微博就可看出。
但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小米的创立初衷,并不是因为iPhone,而是因为魅族。
雷军是一个疯狂的智能手机爱好者。正如他自己所说,在他18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乔粉”。而这一疯狂,在小米成立之前,达到了极致,尤其在面对黄章时,雷军会毫不掩饰其对智能手机的关注。
2009年2月,魅族第一款智能手机M8发布,在iPhone、摩托罗拉遍地的当时,这部被誉为“国产机皇”的智能机一举创下了两个月超10万台的销售量。
雷军就是众多消费者中极为狂热的粉丝之一。据当时和雷军接触的人回忆,雷军到哪都会向别人展示这部手机,甚至在吃饭的时候还会给大家现场讲解M8的各种优越之处。
也是在差不多的时候,时任UCWEB董事长的雷军因与谷歌某方面的合作,在李开复的引荐下,认识了林斌,当时的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全球工程总监。
可能在那之前,不论是雷军还是林斌都不会想到,两个在互联网领域已有了绝对地位的男人,会像愣头青一样,做在咖啡厅里,对着桌子上一排手机,一研究就是一下午。甚至又在林斌的介绍下,认识了电子产品绝对发烧友、微软工程院首席工程师黄吉江。但当时,三人都还不太清楚,该怎么去做智能硬件。
“通过珠海当地政府,雷军结识了黄章,从此便经常出入黄章办公室,甚至曾经建议黄章用5%的股权吸收林斌加盟。但作为‘家族企业’的领导人,黄章对股权看的比较重,最终没能达成协议。”传闻称,这是林斌最终成为小米创始团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这并不妨碍雷军和黄章当时的“交情”。2009年年底到2010年一整年,是雷军出入黄章办公室频率最高的时间段。只是当时的黄章不知道的是,在他和雷军“交心”甚至将魅族下一代手机的UI交互文档都拿出来共享的时候,雷军已经“悄悄”的成立了小米这家公司,并在这个时间段,先后接触了当时在摩托罗拉的钱晨和周光平,这两个极具硬件研发背景,并主导研发了摩托罗拉多款手机的“大牛”。
除此之外,雷军还在接触时任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的洪锋时,顺带认识了曾经组建并任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系主任的刘德。
当然,这些都是私下里做的。
图 | 小米创始团队合照,从左到右,分别是:
林斌、黄江吉、周光平、雷军、黎万强、刘德、洪峰和王川。
从小米对外的官方资料看,小米实际上成立于2010年4月,可想而知,筹备创业还在更早之前。但其实直到2010年8月,雷军还在微博上公开夸赞了黄章,并附上一张亲自拍的黄章的照片。
“到2010年12月,黄章才发觉,自己可能被欺骗了。”一位之情人士说。
而那个时候,小米已经拿到了晨兴资本、启明和IDG的4100万美元A轮融资。
二
“我们唯一的仪式就是一起喝了碗小米粥,然后就开始上班了。”
对于小米创业的开始,直到小米成立了两周年,雷军才愿意在微博上透露分毫。而这锅小米粥,就是雷军在金山软件的好朋友、设计中心设计总监黎万强煮的。
一开始,小米并没有直接进入智能手机硬件领域,而是在圈子外擦擦边,从手机操作系统MIUI开始。黎万强则正是MIUI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并带领团队创立了基于“用户开发模式”MIUI手机操作系统研发方法。
大概也是因为这样,即便2010年8月MIUI内测版就已发布,而黄章一直都没能有所警觉的原因吧。
不难看出,小米在创业早期,其重心其实是放在软件上的。而在这一时间段,还有另外一个软件产品与MIUI受到了同等重视——米聊。它在雷军微博中的出镜次数,远比MIUI高得多。
当时,雷军形容它是一个类似短信的手机聊天软件。严格意义上说,相较于直到2011年才发布的MIUI,2010年年底就正式发布的米聊,才是小米旗下的第一款产品。
但众所周知,几乎是在差不多的时间,腾讯微信上线了。基于原本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新颖的网络交流方式,微信很快就挤掉了米聊,用茫茫的“微信好友”让其最终成为了小米的鸡肋业务之一。虽然,最近有消息称,米聊即将回归,但毕竟还未官宣,这一业务最终走向如何,还是未知。
三
在软件上差不多干了一年时间,2011年8月,小米在北京798艺术中心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旗下第一款智能手机——小米手机,售价1999元。
凭借极高的性价比,这款手机在开售仅一个小时时间内,下单量就突破了5万;开售仅3个小时,首批10万台备货全部售罄,而且是在凌晨开售的情况下。
可以说,小米人在2011年,完成了0到1的跨越,也为小米奠定了极为稳固的用户基础。为了这一成果,付出了多少,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但即便如此,小米在圈子里也依旧不被看好。坊间传闻称,同样在2011年与移动业务上表现出色的联想,其高层就曾在内部会议上公开表示,小米的成绩只是联想的百分之一。而金立、OPPO等,也均不看好小米。
如果说,那个时候有谁是真正认识到小米的优势的,可能就是华为了吧。甚至有知情人士称,华为自己做商城,很大的灵感来源,就是小米创新的互联网营销及电子渠道新模式。
2012年年底,小米宣布年手机出货量达719万台,并正式上线了应用商店,初步建立了MIUI在Android系统上的生态。而为了快速抢占市场,2013年,小米推出了旗下另一个品牌——红米,主打百元机或千元机等低端机型。到2013年年底,小米系列手机的出货总量一路飙升至了2600万台,MIUI全球用户首次突破1000万,小米被“行业轻视”的状况才稍有改善。
为什么说是“稍有改善”?因为这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2013年,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爆发的一年。不仅首次出货量超功能机,且据IDC报告称,这一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突破10亿台,较前一年增长达38.4%。
而小米在这方面的排名,还在Other里。
进步有时候是快得惊人的,小米就是这样。
2014年,在这一公认的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崛起之年,小米手机年销量暴增220%以上,达6112万台。到2015年,7000万台的年销量让小米坐稳了国内智能手机的宝座,也最终长留全球排行榜前五之列。
除此之外,从2013年年底开始,小米还全面开启了生态链计划,到2016年3月,小米生态链企业达55家。到去年3月,这一数字增长至了77家;到去年6月,已经是89家了。仅2016年,小米生态链的销量就达160亿元。
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的顺风顺水。但也正是这种过于顺利的蒙蔽,让小米差点再也走不下去。
四
手机创业公司最怕的是什么?不是产品不行,而是供应链被人抢了!
这方面,在小米创业的8年历史中,有一年不得不重点提出来,那就是2016年。
“2016年是小米最艰难的一年。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2点,几乎天天只睡3个小时。” 雷军回忆说。
经历了2013、2014年的爆发式增长和集供应链宠爱为一身的两年,小米也似乎慢慢的走入了疲软期。
“我们做的太快了,很多地方没有夯实,容易膨胀。”
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市场上智能手机同质化已经严重到不看LOGO,就分不清是哪家手机的地步。
加之三星、华为、OPPO、VIVO等品牌,或者还可以算上乐视手机的集体崛起,小米的用户群开始被打散,供应链资源也在慢慢被各大厂商瓜分。
反应到市场上,2016年,小米造势最多的小米5,竟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处于缺货的状态!
当年第二季度,IDC 数据称小米该季度1050万部的销量较上年同期的1710万部暴跌38%!
这让当时埋头生态链建设的雷军心惊,甚至在面对媒体的多番询问时,立下了“小米5年之内不上市”的Flag。因为彼时的他,正急急忙忙从生态链业务中抽身,重掌手机业务大权,亲抓供应链,并多次走访线下市场。
不得不说,雷军的回归确实解救了小米。当年10月,小米MIX发布,全球首款全面屏手机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全陶瓷机身,让小米开始重拾失去的市场,也终于到2017年第二季度重回智能手机排行前五,实现绝地反击。
“MIX 发布的那天晚上,全球的媒体圈评价都很好,这就是顺势而为,我们踩到用户的点上了。”
对于小米来说,最艰难的一年算是过去了,2017年,一切都好似能够风平浪静下来。而事实却是,在2017年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已初具规模的海外业务负责人,宣布离职。
五
谈及小米的海外市场布局,有一个人虽然不在8人创始团队中,但却不得不提的,就是雨果·巴拉——Android操作系统团队最具代表性的公众人物之一,曾频繁出席谷歌的新闻发布会以及谷歌的I/O开发者大会。
翻阅小米总裁林斌的微博可以发现,在小米创立的前几年时间里,林斌最关心的就是“团队扩张”。以雷军的话说,能让林斌“发烧”的,就是“招人”。
而这段时间里,林斌最大的成就,莫不过于将原谷歌Android产品管理副总裁雨果拉入麾下,并让其负责小米国际业务拓展。
雨果加盟小米后,2014年,雨果将小米海外市场的第一站,定在了印度。
“过去18年中,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和印度市场打交道,这段经验于我是非常宝贵的。”对于选择印度的原因,雨果是这么说的。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仅一年时间,小米在印度的销量就达到了300万台,随后还在印度上线了电商网站、在印度本地进行生产、在班加罗尔设立了一处大型办事处,到2016年年底,小米在印度的年销量就超过了650万台。
目前,小米已经成为了印度第三大智能手机生产商。
与此同时,雨果还带领小米先后进军了巴西、印度尼西亚、非洲等市场。2017年年初,小米首次亮相国际电子消费展CES,并一举获得了美国科技媒体的争相追捧。
但最终的效果大家也都看到了,除去第一个打开的印度市场,其他的海外市场似乎并没能为小米的业务带去明显的助力。在巴西,仅发布了两部手机,因当地政策问题撤回了所有的销售团队;在美国,市面上的可见的小米产品产品很少,即便有,也大多是路由器这样的智能设备。
或许正因为这样,2017年年初,仅加入小米3年的雨果,就“因中国环境对身体造成了巨大影响”离开了小米回到美国,后加入了Facebook。
虽然雨果离开了,但小米的“海外扩张”并未就此停滞。雨果在任的三年时间,除去印度这一极有成效的市场,在其他海外市场也都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从2017年开始,小米海外市场销量有了跨越式发展。招股书信息显示,2016年,其海外收入仅有91亿元,但到了2017年年底,这一数据就上升至了321亿元,同比暴涨250.4%。
目前,小米已进入的国家和地区已超70个,在印度、俄罗斯、埃及、以色列等国家的市场份额,均已进入前五。而雨果,也在小米上市当天到场祝贺。
六
2017年的小米年会上,雷军曾定了一个“小目标”:2016年,是小米“补课”的一年;2017年,我们要把年营收做到千亿元以上。
招股书显示,2017年,小米营收达1146亿元,相比前年同期增长67.5%;经营利润为122.15亿元,同比增长222.7%。经历了2016年市场占有率下滑的动荡后,重新“补课”的小米,终于回到了高速成长的轨道中来。
2017年,无论是从手机、线下渠道零售还是小米生态链的建设上,小米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于是从去年年底开始,有关小米要上市的言论就不胫而走。而这个时候的雷军,在面对“小米什么时候上市”的问题时,显得就轻松多了,甚至还在今年年初回答A股改革问题时很直接的表示,“允许海外上市企业在中国发行CDR,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一项很好的政策创新。”
而与此同时,一位小米早期投资人更透露说:“近期小米的确在频繁推动上市事宜,预计很快就会有动作。”
果然, 今年4月30日起,为迎接小米上市,港交所进行了25年来最有争议的一次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港申请上市。
紧随其后,小米递交了招股书。
只是令人惊讶的是,在小米上市前夕,周光平、黄江吉两位元老级人物,从小米离职。
回看小米初创业事的战战兢兢、小心翼翼,8年时间,小米走出了一部中国科技创业的奋斗史。就连当年最烦别人问他“什么时候上市”的雷军,如今也能很从容的敲钟和没有太大压力的展望未来了。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1.爱范儿;2.搜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