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能做什么
最近长春长生疫苗造假事件,触动了全国神经,余波至今未休。在此期间,一位程序员殚精竭虑,寻找疫苗流向,却发现困难重重。疫苗采购信息需要在政府网站公示,但他发现,有的政府网站打不开,有的无法搜索,有的要求登录认证才可见。网站数据也有各种问题。疫苗系统存在相当大的封闭性,外界往往无法监督。
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区块链,将其视为药品溯源的最佳解决方案。此次疫苗事件最主要的是疫苗企业生产记录造假。而产品溯源,是区块链可以发挥价值的重要应用场景 。
目前的市场情况是在生产、认证、流通、销售等环节,信息的不透明,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而在医疗行业,供应链发展得越来越复杂,药厂、批发商、医院和药店的存在,互联网药房的兴起,以及进口药品的增加,都加大了药品溯源的难度。
此外,在传统模式下,溯源认证采用的记账方式是中心化的,易受人为因素控制。等出了问题之后,在追责的关键时刻,“信息丢失”等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比如,在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2016年的山东疫苗案、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的调查阶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关键信息缺失。
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统一的药品溯源系统,或许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案。
主链侧链开发数字货币交易所白皮书区块链浏览器跨境支付场内场外宠物挖矿游戏基金会牌照 181-4069-6008 微信电话同号
在一个典型的区块链溯源场景里,生产厂商、质检机构、海关、分销机构、快递物流等,都是溯源链路上的重要参与方。它们协同合作,把每一个商品流通环节的信息记录上链,并以自己的数字签名背书,形成一份上下游串联、交叉验证、多方查证的溯源全记录。
通过这种区块链溯源模式,就能确保信息具备唯一性、不可篡改性,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人为因素的干扰。
区块链与中心化溯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责任可追,但是区块链技术也并非完美--可溯源并不代表可防伪。区块链溯源只能证明商品的来源渠道是真的,但商品生产、制造这个过程本身,区块链是无法溯源的,区块链溯源的起点,就是商品生产出来、打包好的那一刻。换言之,将疫苗的识别码上链,可以确保它不会被篡改。但是,如何确保瓶子里的药品就是正品呢?
在这一方面,区块链并非万能。
区块链不能做什么
在疫苗溯源方面,区块链技术能做的,范围还相对有限。要让区块链技术真正落地,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生产源头造假的问题。
以疫苗的生产过程为例。疫苗的生产原料之一是蛋清。厂家购买一批蛋清之后,疫苗的整个生产过程是在厂房里进行的。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这个厂房就像是一个黑盒子——生产商用的是哪批蛋清、对蛋清是怎么处理的,这个过程,极难上链溯源。区块链不是万能的,技术是有边界的,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一点。
再以血袋溯源为例。
通过区块链技术,每一个血袋在存储和运输的过程中,都会被实时监控,全程管理。但血袋可溯源,并不代表袋内血液可溯源。换言之,区块链具备可追溯的特性,但只能做到在物流和渠道流通环节上链,并不能解决生产源头造假的问题。一旦生产源头造了假,在后续的流转过程中,进行再精准的追溯,也无济于事。
另一个问题,是链上数字世界与链下物理世界的商品如何精准锚定的问题。
目前锚定物品的介质主要有两种:二维码和芯片(RFID)。它们都适用于标准品。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原材料都是非标品,无法和链锚定。比如制造奶粉前,奶牛吃的草料和喝的水。这也是区块链技术很难解决的。
除非将非标品变得标准化。
更多的问题,都只能在链下解决。不过,在改善溯源体系方面,区块链仍然有着重大作用。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公开、透明、可追责,这是第一步。它会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增加作恶的成本,倒逼生产过程的公开、透明、可追责。
但治本之法,仍然是在链下环节,切实加强对疫苗生产厂家的监督,让它们永无造假的胆量。区块链技术,可以让生产者、监管者、消费者通过数据的交叉验证,形成更具约束力的监督机制。
任何技术都有边界,比技术更关键的,是人。要真正实现包括疫苗在内的药品安全,需要链上链下结合、源头和过程结合。从生产源头开始严防死守,才是解决药品安全问题的根本。
更需要的,是外在监督与企业内在良知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