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马云的业务员找我们建黄页,现在我们的业务量有望跑过天猫国际和考拉

2018-08-10 15:21:25 浏览数 (1)

丁建东第一份工作开始于1997年,这时候,马云的淘宝还没有影子,计算机还没有普及,还是黄页时代

或许是机缘,丁建东大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计算机,于是后来转行,在电子商务的圈子里也如鱼得水。

发来照片的时候,丁建东还自嘲:胖了,要减肥,坐办公室的时间太多了。掐指一算,在管理层,他已经呆了将近19年,居“高”不下。

现在的他,又扎进了跨境电商,是新邮路的创始人&董事长,一手抓产品一手抓技术,现阶段,在下沙口岸的BC直邮业务量中,跑过了网易考拉,又跑过了天猫国际,继续在这个赛道上不断冲刺。

谈个人

药理出身,转头却爱上了电子商务

马云的业务员来推销,唤起了对计算机的兴趣

第一份工作是按部就班地依着专业选择了对口的“药理”,做着rh-BMP(人造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生物二类新药的研发,诱导其它细胞变成骨细胞。

那还是1999年的时候, 马云的一个业务员找到了我当时所在的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问“要不要建网站”。

当时的马云还没有淘宝,手里只捏着一个叫做“中国黄页”的互联网项目。当时,甚至还没有电子商务的概念,我只是觉得计算机很好,几台电脑就能撑起业务,比起药理行业动辄千万的高端生物设备要划算多了。

于是,决定转行。

制药到敲代码,技术壁垒难打破吗?

和计算机是缘分,大学时就靠着自学。

由于计算机不算普及,基本还是通过看书的方式去汲取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直到转行后,开始依靠项目实战攻破技术壁垒,从项目落地、客户需求中发现自己的短板,然后依靠一些早期的技术交流社区,一点一点地去学。

当然,不得不说工作环境也很有影响。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互学习,于是个个都成了技术“全能”。

第二份工作就是副总经理,此后一直居“高”不下?

确实,我的第二份工作就一跃而升为副总经理,之后都在管理层,做过技术总监也做过总经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技术能力弱,或者说对基础技术及业务不了解。

事实上,在佑康(B2C食品类企业)工作的时候,2001年,我曾经1个人,花费3个月,从0到1搭建了佑康1.0版B2C交易网站。那时候都没有开源代码,基本靠自己做起来的,此中,涉及技术、系统架构、业务逻辑等,所以自身也成长了很多。

虽然现在杭州地区的电商线上线下厮杀越发激烈,但曾经的佑康也是杭州的电商头部企业,那段时间,我在佑康确实学到了多方面的东西。

你的驱动力来源于什么?

让工作一直保持一个上升的节奏,也驱动自己不停地学习吸收新的东西,驱动力应该是来源于3个方面:

  • 兴趣

有点老套的词,但却是最真实的感受。有兴趣就会愿意付出,付出后自然会有收获。

  • 趋势

也就是看风口,市场在升级,新的产品/业务模式也在涌现,跟着趋势走,会让自己更有动力。

  • 利用技术赋能

让自己懂得更多,也就更能明白做什么,怎么做。

互联网下半场,线上流量杀入线下 ,而随着线下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是否会对跨境电商的流量产生冲击?

跨境电商的流量确实集中来源于线上,但是由于政策上的规定,有别于一般贸易,因此,跨境电商具备行业壁垒,不像一般贸易一样,随着部分线上流量转向线下而受到冲击。同时,目前跨境电商也在进行O2O试点,也在升级之中。

谈新邮路

物流的DNA 技术的沉淀

新邮路是一个怎样的项目?

这是个独立公司,由我创立起来的。包括仓储管理系统(iWMS)、国际快递管理系统(iExpress)、呼叫中心系统(iCaller)、零售终端系统(iPOS)、分销供应链系统(iDRP) 及网上商城 B2B2C 系统(iShop)等,是一个2C的服务平台。

在团队方面,目前的技术团队核心成员是以前做易马电商的原班人马,而业务团队则是上一份在海购科技(曾为第二大股东)工作中带出来的。当然,在技术团队方面,我们也在招人。

可以介绍一下阳光直邮吗?

跨境电商存在物流之痛,进口税、清关效率等都很容易影响到B端或C端的交易行为,新邮路正在解决的就是这个痛点。

集货直邮模式指消费者购买境外商品之后,供应商集中发货到海外集货仓,包裹化后由国际转运发货,国内清关,配送到消费者手中。而“阳光”意味着这一模式下每一单交易都是缴税的。

“让货物只移动一次”,一单到底,这就是优势!

对于新邮路的未来发展期待是什么?

整个愿景是希望整合多方资源,打造跨境电商的B2C一站式服务平台。

目前,已经在3个口岸发展业务,以杭州为主,说一个数据,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平台已累计完成80万单,2亿交易规模,代缴税费2000多万。可以说,目前在杭州下沙口岸BC直邮业务量中,我们跑过了网易考拉,跑过了天猫国际,是这段赛道上领先的选手。

谈管理 不能管得太死也不能不去管

如何激发技术团队活力?

做管理我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在管理层上先后呆了十余年。我认为要激发技术团队活力主要在2点:

  • 不能管得太死,但目标还是要明确

技术人更青睐自由开放的环境氛围,所以不设置考勤打卡还是有原因的。当然,管得太松也不行,对于项目推进不利,因为难以把控节奏和项目进度。因此,不管得太死的同时,需要为技术人/技术团队设定明确的、评估后可执行、能达成的目标。

  • 激励为主,注重沟通

让技术人的产品、项目和个人奖励、团队奖励挂钩,产生同理激励心。经验告诉我,技术的成本沟通很高,一旦业务/产品于技术的沟通存在偏差,意味着很多结果都需要推翻重做,也打击了技术人的斗志。因此,在激励的同时,项目负责人的沟通也至关重要。

更看重技术团队成员的什么维度?

从我的角度的话,更为看中实战综合能力。也就是技术人要理解业务,理解产品,在这样的基础下,技术才能更好地赋能产品。

目前,我们团队就是依靠项目让技术人练手,提升自己,每个项目设立带头人,主要负责人,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让技术人不只是纯粹地敲代码。

对“传统企业电商运营的高阶打法”感兴趣的朋友,或者想再和丁建东老师进一步沟通你的想法与疑惑,下周四晚八点到九点,养码场线上社群不见不散!

在这一小时里,他将分享的是:

1、公司系统架构与选型

2、技术线路的选择

3、技术团队的管理和人员的配备

4、项目进度控制与资源分配

5、…………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