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懂行的人聊聊技术趋势与实践 | 2018 技术雷达峰会(深圳)

2018-04-17 10:11:52 浏览数 (1)

只需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正被各种技术、工具包围。ThoughtWorks的技术雷达差不多每半年就会更新一次,在项目中更会遇到很多已经从技术雷达上消失的技术,项目上的旧技术/旧框架还在服役,新的技术/工具/语言/框架又在迅速的出现,有些昙花一现、迅速被新的后来者所取代。有的留下来了,不过也都在不断的演化、改变(不兼容的API,不同的版本等随处可见)。

置身其中,往往有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感觉。知识工作者当然需要终身不断的学习,但是像目前这种节奏,我很怀疑这是否是一种健康的状态。周围经常有人抱怨,好不容易上手了一个前端的MVC框架,一看周围的项目,大家已经在spike另外的框架/工具了。仅仅从学习的速度上来讲,我们已经远远无法跟上科技演化的节奏了,这是人类自身的一种限制。

技术人员有时候会有一种想要把所有技术都掌握的「执念」,这在局外人来看是一种荒诞不经的想法,但是置身其中,你很难看出这一点。毕竟,有意思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各种范式的编程语言、编译器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嵌入式设备、软硬件结合、大数据、自动化测试等等,每一个方向都有无穷无尽的有意思的东西。

但是在知识规模如此巨大的今天,一个人是无法掌握所有技术的,更不用说新的技术还在不断的涌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有节制的来聚焦在某些技术上,而视其他技术如无物。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不过唯有如此,技术人员才可能有真正的长进和成就。

在成为一个专家之前,你需要先对要学习的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就是说,做Web开发,需要尽可能覆盖到这个框架上的所有点。一旦完成了这棵树上的所有节点,就不用再去做第二次了,这时候你可以尝试找到树上的某一个分支,深入下去。正如我曾经提过的,"工程师不应该将自己束缚在前端开发上,要了解整个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这里的观点其实是一致的,即首先要了解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节点,然后再有所侧重的去找自己的兴趣点来发展,即:先建立广度,再建立深度。(上文节选自邱俊涛——技术的执念)

技术雷达

受困于同样的问题,致力于追求技术卓越的ThoughtWorker聚集到了一起。定期探讨技术趋势,并在全球成立了TAB(全球技术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Martin Fowler、Neal Ford等国际技术大牛),希望集合大家的智慧,在技术的汪洋之海里挑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将其整理成一个涵盖近百条技术条目的小册子供广大技术决策者作为技术选型的参考。这就是我们每半年发布一次的技术雷达。

在雷达中,我们不仅结合具体实践对技术进行了成熟度评估(越靠近雷达中心,成熟度越高)。与此同时,还会谈及IT行业的大趋势,让读者能够在看清全局的基础上,选定自己的锚点,进而建立深度。

那些线上聊不尽的问题,留给技术雷达峰会

截至当前,ThoughtWorks已经发布了十七期技术雷达,最新一期也将于五月初与大家见面。同时亮相的,还有我们每年举办一届的技术雷达峰会。这是一场以「技术雷达」为主体的线下分享活动,旨在与读者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讲述,帮助大家将遥不可及的技术趋势与项目实践结合起来

我之前所做的东西都是往深度的方向发展,通过参加技术雷达峰会极大的拓宽了视野。通过讲师的分享知道他们如何用自己的方法处理真实的场景。 ——张亮,当当网架构师

在前两届峰会中,我们不仅听到了来自ThoughtWorks、海航、丝芙兰、华为等多家企业技术管理者的分享,也欣喜的看到参会者在现场交流中迸发出的火花。数据显示,雷达峰会的参会者多为企业中的技术管理者,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参会者比例高达64%。

我认为《技术雷达》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偏重基础软件发展的趋势报告,是软件相关企业和行业用户CTO的首选参考资料,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左春,中科软总裁

今年,我们仍将延续这个传统。于6.2日在深圳四季酒店,为你打造一场技术的盛宴。在上午与James Lewis(微服务概念提出者)、徐昊等大牛探讨完本期雷达主题后,下午还将听到来自六场垂直论坛的精彩内容,届时微软中国区CTO黎江、优维科技CEO王津银以及ThoughtWorks内部的顶尖技术人员都将参与其中,为大家分享他们在行业中的洞见。

在本次大会中,你还想听到什么样的分享?或者想见到哪位技术专家?欢迎留言分享,我们将综合大家的建议来组织一场有价值的峰会。如果你有想要输出的内容,我们的话题征集通道也将为你敞开。欢迎留言联系~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