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热心观众在知乎提问,“在ThoughtWorks做设计是怎样一种体验?”,本以为这个问题会是ThoughtWorker的专场,没想到却乱入了许多让我司UX闻所未闻的“亲身经历”。为了不辜负、不误导提问者,我们从事实出发,对几位在职ThoughtWorker的回答进行了整理。(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达知乎的问题页面)
ThoughtWorks与ThoughtWorks设计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者:熊子川
首先,在谈论其它之前,请允许我打岔来聊聊ThoughtWorks和ThoughtWorks设计的关系。
ThoughtWorks是一家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咨询公司,我们为行业内最好的客户服务,我个人认为ThoughtWorks要超越外包服务的传统定义,传统外包通常指的是非核心业务的外包,而我们所做的绝大部分事情已经成为客户的核心业务。这里的ThoughtWorks设计是ThoughtWorks业务下面的一个实验,这样的业务规划在绝大部分咨询公司中都有存在,在归于独立运营的业务单元之前,大多数以实践的形式存在,其重点在于能力、服务、人才成长,而非销售和市场。
这个前提决定了ThoughtWorks设计和市面上绝大部分的设计机构或咨询公司完全不是一个商业模式类型,更不要说互联网产品类或初创公司。
我们需要帮助客户实现最终的创新,“实现”是我们的第一优先级,而不一定是创意,因此我们必须走入真实的世界中,而不是在一个装修得极好的设计环境里进行设计,产出一些「以创新为名」却毫无意义的概念。
我们需要我们的设计师充满对真实世界的好奇,而不是对办公室里的咖啡机或可升降桌更加冲动。
什么人适合来ThoughtWorks做设计?
回答者:朱晨
ThoughtWorks设计不适合哪些人?
- 毕业生:培养设计技法更适合去产品型公司,而咨询公司能带来的更多是视野和广度。另外,ThoughtWorks的设计师往往要在客户现场与客户一同工作,与人打交道的难度远远高于与Photoshop打交道的难度。当然,如果你在毕业前就做过大量实习,自然另当别论。
- 太恋家的人:为了能与客户更好地交流业务,往往是客户在哪里,设计师就要出差到哪里。
- 内心不够平和的人:平和的内心能够让你更好的面对客户现场的压力与ThoughtWorks内部的反馈文化。
ThoughtWorks设计适合哪些人?
- 希望与各个角色紧密合作的人:在我们的交付团队中,不同角色会按照敏捷的方式协同办公、密切配合。设计师能够与业务分析师一起探讨业务,也可以看到自己的设计稿如何被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出来,帮助设计师更为全面的了解产品。
- 想要开拓视野的人:产品型公司让人深入的关注一个领域,同时也会让人变得局限。只有在多个行业间有所切换,才能从中概括出做设计的规律。
- 厌恶官僚型企业的人:尽管ThoughtWorks也会有职位的划分,但是任何人都可以表达不同的声音,中国区目前有接近1000人,依然保持着十分扁平的氛围。
具体体验如何?
回答者:高媛媛
在我入职后的一年里,经历了各种好玩有趣的项目,人无完人,没有哪个项目是你的经验完全可以hold住的,但这种让人兴奋的刺激就在于总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次都是那么的“危险”,能搞定这些“棘手”的事情,才越发觉得我们的使命感很重,价值也区别于其它普通设计师。
由于没有所谓的层级和领导,进入项目了就只有团队和队友,与队友们并肩作战一段时间下来,了解了新的领域,分享彼此的经验,共享劳动成果,到了新的项目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除此之外,最拉仇恨的就是,你的周末还在那个熟悉的商圈里兜兜转转,而ThoughtWorks的设计师已经跟着不同的项目到不同的城市去驻足停留,我们的手机相册里大都是马不停蹄的在各种时光里偷闲所留下的记忆碎片。
ThoughtWorks设计师都有1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不满足于在一个产品流程中只做设计这个小小的螺丝钉。很多公司的设计师只接收需求而无法参与到需求沟通里,甚至遇到一些无理需求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能改改改甚至用生命去加班。这不仅是人效上的内耗,时间长了也不利于设计师思维活跃度的提高。ThoughtWorks的设计师除了做设计本身,会再往前一步,注重产品业务逻辑的挖掘和梳理,参与到客户的需求沟通环节中,帮助统一上下文,这也是经验增长的快的根本原因。
最后引用熊子川的一句话,“我们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如履薄冰的经营着我们的业务,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