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明确一点:小游戏是小程序的一个子集,它只是用了不同的技术框架,账号体系还是小程序体系,今天的文章是给不懂技术的同学看的,当然,懂技术不大了解流程的同学也可以看看。
今天,终于可以申请微信小游戏账号并进行代码测试了!啥?不是早就可以测试了么?
有些没技术基础的同学可能懵逼了,之前不是公布了小游戏开发的体验测试方法么?这次更新的是什么鬼哦?
对的,但之前的是不绑定小程序号的开发体验,开发者可以通过开发工具做一个不指定小程序号的小游戏demo。
但是这样有点鸡肋,就如截图描述所说“无小游戏Appid部分功能受限”,实际上不能干啥,可能就是进去看看,写写代码,但不能制作体验版,很多功能接口也没法测试,很多开发细节开发者也只能对着官方的开发文档进行YY。
而现在,微信公布“小程序游戏类目开放测试”后,就不一样了,意思是你可以去申请一个具备小游戏类目的小程序,而这个小程序号可以用于正常的开发测试了。
更直白地说,就是现在开发小游戏跟开发普通小程序一样,只不过说,即使你现在提审了,微信也不会主动去审核,更不会7天内过审(注.有些小程序审核周期不止7天),至于开始审核的时间,不告诉你,待定。
开发哥是欣喜若狂的,他们可以先热个身。而有意缔造一个小游戏的产品、品牌或者运营同学可以留意了,这是在告诉你们:之前没了解、没准备吗?赶紧去构思和计划吧,很快全世界的企业和个人都能发布自己小游戏了。
官方说明里也没说太多内容,简而言之就是:
1.申请新的小程序号
2.定义游戏类目
3.准备各种资质文件(非个人主体:游戏版号、文化部备案、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游戏自审自查报告,个人主体: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游戏自审自查报告)
4.开发程序,等发布
这是账号或流程的事,这里只说大概,大家可以翻翻文档再查查细节。
今天有另一个点花叔要拿出来说说,那就是公告里说的:关系链数据使用。
要说“关系链数据使用”这个功能,从H5到普通小程序,除了一些腾讯内部自己做的一些应用里实现过外,外界是从来没有办法去实现的。
而现在,小游戏具备了这个能力,它是唯一一个能呈现关系链数据的应用形态,牛逼了吧?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呈现关系链数据,强调的是“呈现”,为何要郑重其事地这么说呢?
因为这是个半开放的数据共享方式,部分欣喜若狂的产品或开发同学可能会把这个想得很唯美,以为这能让他们存下用户的社交数据。
甭想!!微信团队是不可能这么容易把数据交给你们的,这里使用的是一种限定作用域展示数据的方式。
那到底是怎样的方式?咱们来说说原理吧,官方有详细的说明文档:https://mp.weixin.qq.com/debug/wxagame/dev/tutorial/open-ability/open-data.html?t=2018323,但普通同学可能看不太懂吧,花叔试着用白话解读一下:
意思是:
一、小游戏好比普通app,遵循“C/S”的交互方式,啥是C/S?就是“客户端-服务器”交流。
在客户端运行的代码,被称为前端代码,所呈现的效果用户是能直接感知的;而计算或存储数据的代码是放在远程服务器运行的,服务器通过“接口”的方式让客户端访问,这样就实现了远程沟通,但服务器做的运算逻辑用户是很难感知,或者不需要感知的。
二、用户在小游戏里的数据分两块,1.微信服务器存的社交数据,如头像,昵称,群关系,好友关系等; 2.用户在游戏时创造的游戏数据,如分数。
三、这两块数据的读、写操作都发生在小游戏客户端和微信服务器,跟开发者的服务器撇开了关系。
四、在客户端读取关系链数据的时候,只能在特定的作用域里读取,而这个作用域中没法对外发送请求,意思是:你可以在特定场景拿到关系链数据,但这个场景下想通过什么方式来把数据存到别的服务器中是被限制的。
这样会形成一种效果:用户在游戏时可以感知关系链数据的存在,而开发者却对这些珍贵的数据仅有在客户端展示的权限。
还不懂吗?再类比一下:
这个“关系链数据展示需求”的甲方是用户的手机(客户端),乙方是微信服务器,开发者是个中介。中介跟甲方说“你要找乙方要数据”,而乙方要了数据后遵循甲方的要求也没告诉他到底给了什么。
是不是有点奇特,技术手段确实能做到这种“中介”的玩法,更多技术细节就不说了。
最后,小游戏单凭这个“半封闭的关系链数据”功能,就注定了它不是一种敢于平庸的游戏形态。
毕竟,天生就具备社交关系链的游戏,起码赢在起跑线了吧。
思维导图高级版小程序寻求公众号绑定,APPID为: wx368bd706303f88b6,公众号可在mp后台直接进行绑定,花叔会第一时间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