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不停,在蜂群中感受“去中心化” | TW洞见

2018-04-20 10:52:44 浏览数 (3)

今日洞见

文章作者、部分图片来自ThoughtWorks:吴婕。

本文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ThoughtWorks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内容来源:ThoughtWorks洞见",并指定原文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两年前有幸加入了ThoughtWorks这个十分扁平化的组织,后来随着人越来越多,团队分散开来,大家开始觉得组织文化被冲淡,逐渐呈现出自组织文化去中心化的趋势。这一特点也随着创业公司的蓬勃发展、谷歌文化的传播、Work From Home等理念变得越来越常见。

“Decentralization 去中心化”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化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形象点讲,是社会化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从一对多变成多对多,复杂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不再是单一关系,而是会通过网络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从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举个例子,十几年前我们的互联网仅限于各类门户网站,内容是由特定人群(比如网编)产生并传播的,显示器前的你只能默默看看新闻,路边撸串的时候顺便跟好基友骂骂咧咧两句,后来不仅有新闻还有八卦,还可以在底下留言评价了,再之后以芙蓉姐姐为首的中国新生代网红异军突起,从此自媒体一发不可收拾,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每个人都可以是世界的中心,再也没有谁去统治我们获得信息的来源,当每个人都是信息源时,去中心化正悄悄来到普通老百姓的身边。

从我们熟悉的企业级SAAS/PAAS/IAAS说起,早年的时候很多公司都有自己专属服务器和机房,随着网络拓扑结构的发展,分散在各个角落的机房服务器演变为城市数据中心。吵吵了10年的云计算让这些城市数据中心渐渐淡出视线,取而代之的是私有云、公有云、阿里云、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每个创业公司都可以租用服务器,也可以在自家后院架设一台嗡嗡作响的服务器,这些并存的局面使得扁平的互联网去中心化,让存储和运算遍布全宇宙,过几年看Space X能不能在火星上整个云数据中心啥的。

在企业管理领域,从古时候小作坊管理和奴役式管理到工业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工厂管理,近百年的现代工业严格组织架构分工协作和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直到现在互联网转型时期的数字化数据化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对象从60后、70后变成了80后、90后,甚至95后已经出来后浪推前浪了,这些年轻的互联网时代原住民自身携带开放式、扁平化的使命来督促着企业完成去中心化的变革。曾经企业面对70、80后的管理是基于上世纪流行的巴纳德.西蒙《现代管理理论》,而面向追求自我、追求自由的新生代,企业管理3.0真正把现代自组织团队和敏捷精益管理的去中心化等管理体系推上历史舞台。

在20多年前Kevin Kelly的《失控》里,通过生物学来解释未来网络时代的去中心化,其中的“蜂群思维”跟现代互联网类似,蜂群思维是能同时进行感知和记忆的分布式内存,是由许多独立的单元高度连接而成的一个活系统,具有典型的自适应性特征。蜂群思维超越了它们的个体小蜜蜂思维。没有一只蜜蜂老大控制它们,但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从大量看似愚钝的成员中涌现出来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它的神奇还在于,量变引起质变。要想从单只蜜蜂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要增加蜜蜂的数量,使大量蜜蜂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当复杂度达到某一程度时,“集群”的大手就会从蜜蜂中涌现出来。蜜蜂的固有属性就蕴含了集群,蕴含了这种神奇。

蜂群思维的主要特征就是:没有强制的中心控制,次级单位高度自治,单位之间高度连接,并且点对点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并非线性关系。蜂群思维还表现在深海里的鱼群、分工缜密的地下白蚁群、鸟类和非洲动物的迁徙过程中。可以把它们看作人类社会的自己,我们每个个体都是独立且不受他人绝对控制的,没有一个地球终极大领导指挥我们干这干那,但是在道德法律等无形的约束下,人类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去中心化的动态平衡中不断向前翻滚着。

在去中心化的思想里,有一种解释说只要有中心化存在,就可能被去中心化。我们身边就有个简单粗暴的例子,前些天西安出租车司机因为uber和滴滴等打车软件罢工,貌似无知且不懂变革的人更容易愤怒,出租车公司和司机曾经是中心化的,城市的士市场他们说了算,然而共享经济的春风取缔了他们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哥的中心化,打破了垄断,让千家万户闲置的车子变成更廉价舒适的出租车。

《人类简史》的作者认为人类的发展是分久必合,我个人观点是人类历史的方向就一直处于中心化->去中心化的周而复始过程中,盗用尤瓦尔·赫拉利的部分观点,如果用一种间谍卫星的高度去观察人类宗教和文化,看看几个世纪,我们看到规模小而简单的各种文化逐渐融入较大、较复杂的文明中,于是世界上大型文化数量逐渐减少,当然规模和复杂程度日益激增。从微观层面看,每次几个小文化融合成大型文化的时候,也有大型文化的破碎解离。比如基督教,即便信徒数亿计,还是分裂成无数教派;拉丁语系最早只流通于中西欧,最后转化成各地方言,甚至各国语言。而对于几千年的跨度,金钱、帝国和宗教,让人类历史在近些年呈现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去中心化历史的趋势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中心化->去中心化->中心化->去中心化的不断循环。

脑洞略大,回到话题,去中心化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我们来到了“后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代表了去中心化、去标准化、低规模化、低成本化。去中心化,在未来,公司这种存在了几百年的人类经济协作形式可能就不存在了,也没有办公室了,我们的同事在天涯海角,我们彼此也许不认识,但只要有共同的使命去完成一项工作就OK。去中心化,银行这种及其中心化的金融形式说不定以后也不流行了,人们处处消费都不用现金也不刷银行卡,取而代之的是去中心化后的社交货币或者刷信誉了(感觉有点像以色列公社)。以上纯属yy,若不小心实现了,请后代子孙记得烧香哇~

参考文献: 1. 凯文.凯利 《失控》 2. 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 3. Jurgen Appelo 《Management 3.0: Leading Agile Developers, Developing Agile Leaders》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