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菜鸟之争平息,腾讯和阿里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2018-04-24 15:07:41 浏览数 (1)

数据猿导读

云计算市场已经成为阿里和腾讯共同争夺的一大块蛋糕。在以云为核心的生态体系当中,物流是重中之重。

作者 | 大文

本文长度为1800字,建议阅读4分钟

上周,顺丰与阿里的冲突引发了快递、电商、云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关注。一边是坐拥几十家全货机机队的快递业巨头,另一边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两家的冲突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引发行业地震。最终,争议爆发不到数天,国家邮政总局介入,双方同意恢复合作,互相封杀的事件暂时平息。

从六月一日冲突爆发,到六月三日迅速平息,来得快去的也快,让大量吃瓜群众一脸懵逼:顺丰和阿里究竟在争什么?

笔者认为,这次冲突的核心不仅仅在于顺丰和阿里对于快递行业话语权的争夺,更表明国内云服务行业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换句话说,这次冲突表面上是顺丰和菜鸟之间互掐,但真正的棋手是阿里和腾讯。

让我们先来梳理这次冲突的来龙去脉。6月1日下午,阿里巴巴旗下物流科技公司菜鸟网络在官方微博宣布,顺丰单方面关闭其物流数据接口,停止给所有淘宝平台上的包裹回传物流信息。菜鸟在声明中称,事情发生很突然。5月31日晚上6点,菜鸟接到顺丰发出的数据接口暂停告知。6月1日凌晨,顺丰就关闭了自提柜的数据信息回传。6月1日中午,顺丰又进一步关闭了整个淘宝平台物流信息的回传。菜鸟称,为保证消费者和商家利益,菜鸟建议商家暂时改用其他快递公司发货。顺丰方面则向媒体解释称,菜鸟封杀丰巢在先。菜鸟6月1日0点下线了顺丰旗下的丰巢接口信息。

第二天,这场冲突开始引发全行业震动。2日早晨,京东开始接入顺丰丰巢,刘强东在社交媒体喊话支持顺丰。网易随后也站在了顺丰这一方。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天,美团网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认证微博中宣布接入丰巢。

另一边,与菜鸟关系更加密切的多家快递企业下发通知,称非总部允许,快递员不准用丰巢快递柜。

冲突爆发的第三天,在最影响消费者利益的物流信息追踪上面,数据传输已经恢复,顺丰速运不仅可以在菜鸟裹裹中正常寄件,而且相关物流信息的显示问题也完全解决。

整个事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几点:

1、在顺丰发布的声明中,称“菜鸟基于自身商业利益出发,要求丰巢提供与其无关的客户隐私数据”,而菜鸟方面的解释是“正在对物流数据进行信息安全升级”;

2、顺丰在另外一份回应中透露,菜鸟之所以封杀顺丰,背后的原因是阿里方面一直希望顺丰从腾讯云切换至阿里云;

3、京东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就迅速站队,接入了丰巢。而我们知道,京东的第一大股东就是腾讯;

4、美团第二天也跟进了此事,宣布接入丰巢。从业务角度来看,美团外卖服务与丰巢算得上是“驴唇不对马嘴”,用户并不会为“去自提柜取外卖“买账。对于美团来说,宣布接入丰巢不仅仅是借势营销,其实更是在为自家美团云表态。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这场顺丰与菜鸟的拉黑大戏,实际上是腾讯云与阿里云进行的角力,网易云和美团云则扮演了为腾讯云摇旗呐喊的角色。

实际上,从今年年初起,国内云服务行业就已经展开了相当激烈的竞争。3月份,腾讯云以0.01元中标厦门市政务外网云服务项目,在云计算产业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引发了“不正当竞争”的指责。而当月阿里云在深圳举办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演讲中公开表示“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在毁掉整个市场”。

去年年底,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公共云市场份额约20亿美元,其中阿里云占据约50%市场份额。凭借对公共云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报告认为,阿里云2017财年的营收规模将达到约10亿美元,到2019财年提高到30亿美元。在国际市场上,亚马逊、阿里巴巴和微软均在云计算业务上保持高速的增长,形成云计算3A阵营(AWS、Alibaba Cloud、Azure)。对于阿里云来说,首要目标就是继续拓展市场领导地位,成为阿里“谋万世”的基石。

而另一方面,腾讯在3月发布的财报显示,2016年全年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1519.38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48%,最主要的营收来源来自网络游戏与社交网络的服务收入。受益于企业客户数量及现有客户使用量的大幅增长,2016年腾讯的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逾两倍。马化腾也表示,2017年将大力投资领先的技术,如安全、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以迎接下一轮的增长。

云计算市场已经成为阿里和腾讯共同争夺的一大块蛋糕。在以云为核心的生态体系当中,物流是重中之重。顺丰作为国内快递行业的龙头老大,自然会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一方面,阿里要巩固在国内云服务市场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面对不断增长的云计算市场,腾讯、网易、美团等等其他云服务提供商都想要分一杯羹,于是形成了顺丰与菜鸟互相拉黑,全行业迅速站队的景象。

可以预见到的是,云服务市场的竞争在年内会更加激烈,战火也不仅仅烧到快递业,也会蔓延到更多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行业。在大数据的时代,没有企业能够幸免。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