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不是洪水猛兽,硬件自会复兴

2018-04-25 14:56:52 浏览数 (1)

90年代深圳依靠模仿制造的手机生产厂家不敢在手机上署地名,只能印上“SZ”两个字母,久而久之依靠抄袭、模仿起来的产品便被喊成了“山寨”,深圳也因此得名“寨都”。山寨已经成为创新黑洞:你的产品面世,或者只是将想法在KickStarter进行曝光,深圳便可快速低成本完成“创造”,最终比原产品更快、更低价格走向市场,同时还能进行“本地化微创新”。不只是硬件,软件、餐饮、建筑、设计等诸多领域都在上演类似现象。软件和互联网被山寨风暴刮得面目全非,近日智能硬件领域又上演类似的山寨风暴。

比软件更容易的硬件山寨

中国最以复制能力见长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正是坐落在深圳。在3Q大战之前腾讯志在Copy中国互联网,“渐进式改良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基于强大的用户基础和社交网络能力落地。

知乎上的前腾讯员工陈希 Chris的言论便能代表复制者的经典逻辑:“如果通往成功的路已经铺好,为什么要披荆斩棘的去走一条充满危险并得不偿失的路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你能获得的不仅是速度,还能在这节省的时间中,将自己的事情做的更好。”

山寨可能并非公司行为,下属团队为了快速出业绩抑或完成KPI,最终走上了“捷径”。这样的山寨在企业部门之间甚至也未能幸免,譬如手机QQ在去年便对微信进行了复制。

联众、暴风、UC、网易、米聊、美团等被“复制”的产品们均曾试图声讨,最后却无能为力。如果你无法为产品申请专利保护,并且基于此起诉复制者并击败它,声讨并无意义,而被复制的创业者的不少产品本身便是对国外产品的C2C(Copy 2 China),譬如美团。UI/UE的复制更多是在道德层面被质疑,这让互联网成为山寨的重灾区。

山寨起源于硬件,随着硬件复兴潮流,山寨也在回归硬件。尤其是众筹网站这一先发布创意再发布产品的模式更是给山寨行为提供了先天便利。

专利保护无法一劳永逸。因为地域区隔,法律法规有巨大的差异,但信息又高度发达,这种不对称让“离岸山寨”行为风生水起。深圳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供应链条件,不少海外创业者甚至愿意为此在深圳办公,供应链优势实际上也给硬件的山寨提供了基础,深圳团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低的成本做出产品来。

快捷按钮、智能手环、智能摄像头、Beats耳机、烟雾报警器,能够在KickStarter上看到的产品基本都能找到对应的中国版。在IPhone6还未面世时深圳已有山寨版,这就是山寨的力量。

与软件山寨不同的是,硬件山寨更加容易。软件可以把体验做到极致,可以依靠内容运营,可以不断迭代来预防抄袭,但硬件要预防就只能靠专利保护了。这也是为什么软件山寨往往是大公司能胜利,譬如复制Twitter新浪微博成功而饭否叽歪失败,复制Facebook腾讯成功而开心网失败,而软件山寨则是小团队作战,闷声发大财,水面之下的山寨电视盒子便占据了中国80%的市场份额,将小米和乐视盒子打得遍体鳞伤。

山寨究竟是阻力还是助力?

有人说,硬件山寨正在伤害“硬件复兴”。海外创业者正在警惕中国盯着KickStarter的山寨者们,就在这几天Beats宣称将起诉中国的假冒和山寨厂商。专利和品牌保护措施完备的Beats被苹果收购之后拥有更雄厚的资源来打这一场跨境的“反山寨”之战,普通创业团队面对“离岸山寨”则只能望洋兴叹。

雷锋网创始人林军在对话《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时,曾经委婉地解释究竟什么是山寨:“模仿式创新”。硬件制造业是特别集权的事情,极度依赖供应链,产品周期很长,这导致其落后于市场需求,6到12个月出产品,用户需求早已发生变化。山寨则缩短开发周期,用户喜欢的东西深圳人民能够在一个礼拜时间造出来并且便宜地给到用户。理论上来说,山寨把硬件整个制造工业流程和周期缩短了。

对深圳制造业颇有研究的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邱林川对山寨更加理性。一方面,山寨让深圳制造业发达,为其沉淀了大量的硬件人才,这与今日深圳浓厚的创客文化和开源硬件生态有着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如果按照正规流程来做硬件,除了周期长、成本高之外,还会遇到政府批文等繁文缛节。山寨则可以绕过这些限制,譬如山寨盒子便可以绕过牌照、版权和管控。就像黑客精神一样,虽然山寨是非法的,但是比体制内可以更加好让社会完成其功能。雷科技找到了能够佐证邱教授观点的百度百科“山寨文化”词条,山寨已成为“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

山寨基于已存在东西进行渐进式的改良,甚至做到青出于蓝,譬如腾讯。硬件领域要做到这一点更加容易,硬件形态相对固定,而深圳有领先的元器件和生产工艺。不过,尼葛洛庞帝对于这样的能力并不以为然。“渐进式改良尽管非常安全,有时候可以取得成功,但它是一种病,是创新的敌人”。但他同样认为“渐进式改良也不平凡”。

山寨文化不再是过街老鼠

一个趋势是,牛逼的产品声称自己已经不怕抄袭,哪怕是硬件。正是因为难以复制,或者说有特有的壁垒和模式,一些硬件已经走向开放。最新的例子是特斯拉宣称将开放所有专利给善意使用的人。

软件的开源运动,与山寨运动本质上都是在向权威和主流挑战,Android和Chrome的极大成功,与开源背道而驰的微软日益衰落一定程度说明了开放的力量,虽然现在开始接纳但为时已晚。

硬件领域同样在上演开源硬件的潮流,Arduino开发板生态的繁荣让创客们可以基于此创造硬件,但这种帮助更多是在产品验证阶段。但正如林军的观点,山寨与开源并不相同。山寨是处于商业目的,而开源硬件更多是基于兴趣。

将专利开放,让硬件开源的思路是硬件玩家开始不再忌惮复制威胁的表现。如果说当初有人将“汽车拥有4个圆形的轮子”申请为专利,恐怕汽车工业远不如今日发达。正是因为山寨产业的发达,智能手机可以做到300元不到的价格甚至更低,耳机、音响、电视等数码产品让低收入人群可以购买,且不乏面向广场舞大妈的智能音响播放器这样的微创新产品。

而专利看上去可以保护创新,但实际上很可能会产生降低市场化速度、提高产品成本的催化剂。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个快捷按钮的例子,在美国的“始祖”产品竟然可以卖出数十倍于成本的高价赚取巨额利润,如果没有山寨者出现恐怕吃亏的还是用户。

山寨并非一文不值。

被冠以寨都多年的深圳正在想方设法去掉这一顶帽子,在智能硬件等新兴产业中进行大规模投入,以求向“中国创造”转型。雷科技观察发现深圳已经有不少原创项目,其中一些已在尝试登录KickStarter这一全球创新圣地。山寨,是否会伤害硬件复兴,还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SuperSofter是WeMedia成员。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