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小米梦如何继续

2018-04-25 17:48:02 浏览数 (1)

罗超为雷锋网撰稿,2013年7月17日发表。(PS:本文看上去是软文,但实际上不是。雷锋网支付稿费,但与小米无关。)

小米科技逆天了。在7月16日这个日子的小米庆功会声音小了许多。这一天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并购案在百度和91无线之间发生。当人们的目光聚焦到这一收购时,小米的庆功会透露的信息仍然让我感到惊诧,甚至不可思议。

雷军在小米内部庆功会上透露,小米今年上半年营收为132.7亿元,其中手机产品共售出703万台。与之相比,去年全年小米营收为126亿元,其中手机产品共售出719万台。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已超过去年全年了。小米将其成功归功于“品牌影响力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渗透,以及供应链更趋成熟及产能顺利持续攀升、仓储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等因素”。雷军在内部员工大会上还请员工忘掉业绩,继续专注于产品品质。

让我们从小米最近一年半的销量变化情况来看一下小米的互联网速度。

一、计划赶不上变化,预测赶不上销量

今年年初,小米方面预计2013年销量将突破一千万台。按照目前的增长速率看,小米的预测显然特别不靠谱。上半年已突破700万台,而下半年除了有小米3及传说中的红米手机发布外,每年冬季都是消费者市场、运营商合约机市场、电商等各大渠道清货、促销的重要季节,也将给小米手机销量带来一个陡增。

实际上这不是小米第一次严重偏离的销量预测。雷军在去年4月份对外曾称小米手机2012年销量有望达到400万台。结果在9月29日提前实现目标,突破400万台;第四季度销量为前三季度总和的80%,超过300万台。

因此按照去年的增长路径保守估计,小米今年的销量可能介于700 350 1050*80%=1890万台,更准确的区间是1700万台-2000万之间。

小米的预测永远赶不上销量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小米创造了“互联网手机”这一全新的硬件模式,但是却使用了传统硬件产业的销量预测模型来预测销量。当然,小米也不能完全应用互联网产品的增长预测模型,互联网 硬件的模式是小米首创,自然也需要摸索一套销量全新的预测模型出来。这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供应链的成熟程度。

二、小米手机进入国内手机厂商第一阵营形成“中华酷联米”

小米科技凭借着“硬件(手机、盒子、鞋子) 软件(米聊、主题、游戏中心) 系统(MIUI)”的“互联网手机”的三大战略,在智能手机领域快速崛起。按照小米手机今年的势头,单从销量来看,小米已经进入国内手机厂商第一阵营。

国产手机一直有“中华酷联”的说法,意指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在国产手机中的四强地位。这四大品牌的手机凭着低价、与运营商的良好合作和本土化的应用,在销量方面已经进入全球智能手机份额前十名,且在持续攀升。去年酷派、联想、华为、中兴智能手机在国内的出货量均超过千万,其中酷派位于三星之后,苹果之前,为两千万台,在今年有望达到三千万台。如果本文对小米手机1700-2000万台的预测发生,小米将毫无置疑地跻身中华酷联的队列,形成“中华酷联米”阵营。并且其在这五家中排名应该不会垫底。

成立3年多时间的小米,能快速跃升,具备进入第一阵营的实力,离不开互联网模式的“先进性”。与其他四大手机厂商依赖运营商渠道、传统卖场渠道不同,小米几乎完全脱离传统的生产、营销、销售方式。模仿苹果的软硬件、应用和内容一体化的生态系统也被小米在国内验证。可以看到其他四家也在从传统的终端模式向互联网模式上转。余承东率领的华为终端在其中显得最为激进,他的微博活跃度与雷军的不相上下。互联网模式的先进性带来的是互联网速度。销量的增长、品牌认知度的提升、敏捷开发带来的产品更新速度、按需弹性伸缩的供应链和仓储物流、以用户为中心的售前营销、售中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体系,都是传统终端模式无可比拟的。

实际上,在“硬件复兴”的浪潮下,小米的“互联网手机”模式也正在被复制到电视、智能穿戴设备等其他硬件领域。硬件与软件,传统世界与互联网都在加速向彼此领域渗透。这个大背景,是“互联网手机”、“互联网电视”等颠覆式的模式可以大行其道的深层次原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小米除了销量在以令人咂舌的速度增长外,小米公司的估值也在以“互联网速度”增长。据相关媒体报道,小米新一轮融资将于本月底close,最新估值甚至超过90亿美元,达到100亿美元量级。这直接推送小米进入百亿美元俱乐部。

2010年底,小米公司完成A轮融资,金额4100万美元,估值2.5亿美元左右; 2011年12月,小米公司完成新一轮9000万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 2012年6月底,小米公司宣布,成功融资2.16亿美元,估值40亿美元。

这三轮融资,后两次每次的估值都是上一轮的四倍。而现在则直接进入百亿美元俱乐部。

三、小米科技将如何继续造梦?

除了需要尽快修正其销量预测模型,并据此开展提升供应链、产能、仓储物流、售后等需要持续进行的工作外,小米接下来极有可能会从以下几个点出发继续打造自己的帝国梦。

1、 去“互联网”,去“发烧友”,拥抱中国移动,拥抱电视受众

小米将其销量增长首先归功于品牌影响力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渗透。笔者在4月份撰文《小米熟了:去互联网化?》中已经提出小米应该去互联网化,拥抱互联网之外的普通市场。

小米早已搭上了联通和电信的合约机顺风车。暂时无从得知运营商的合约机给小米带去多少销量(联通框架采购100万,电信目标100万)。

中国台湾《电子时报》最新研究报告中称,2013年中国境内的智能手机销售量预期将达到3.29亿部,相比2012年增长67%,这主要得益于3G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其中,TD-SCDMA智能手机销量为1.1亿部,相比2012年增长155.8%, WCDMA智能手机销量为7700万部,相比2012年增长45.3%, CDMA 智能手机销量为6700万部,相比2012年增长59.5%。

显而易见,小米还未抓住的TD-SCDMA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而目前其正被“中华酷联”等传统手机厂商瓜分。小米如果能与中国移动成功合作,将获得销量的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红米手机这类低端手机的推出,也将于中华酷联争抢低端市场。 从小米最近半年在电视广告营销上的发力,也可以看出小米正在谋求在电视观众中的认可度。电视观众正是三四线及农村、中老年等非发烧友、非互联网人群。上半年销量已经验证小米去互联网化策略的正确性,电视广告获得回报。

不论哪个方向切入,小米都将进入传统厂商中华酷联的“自留地”,远离互联网领域的智能手机争夺战即将上演。

2、 弱化手机属性,拥抱手机之外的硬件,探索硬件销售之外的商业模式

小米的“互联网手机”模式已经被乐视、传统厂商复制到电视领域。乐视超级TV的大卖已经说明互联网电视的可行性。小米接下来应该会加强小米盒子、智能电视的扩张。甚至小米已经将触角延伸到“物联网”,现阶段既是对NFC的大力推广。

另外,小米手机在去年曾经爆出“鞋子”这一智能穿戴设备。但可穿戴设备在短期内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由于市场处于培育期、技术的不成熟和无法规模化带来的高成本,都将导致可穿戴设备的收割季暂时无法到来。不过如果小米谋求上市或者寻求更大规模的融资,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讲更好的故事——故事已经很好,可穿戴设备或许可以锦上添花。

姑且不论小米在创业维艰的阶段是否有这个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来打造面向未来甚至还有些科幻色彩的“酷玩意儿”,就从功利角度讲,可穿戴设备也是面向未来的大势所趋。在软件及互联网领域已经有BAT三巨头卡位的情况下,利用自己擅长的硬件方面的能力,做好硬件,基于硬件向上发展应用、内容和服务,也是一个曲线救国的方式。雷军一直想进入BAT的围桌,除了通过前期周密的投资局,小米科技也有机会托起这一梦想。

这也是笔者想说的,小米需要从硬件出发,但是又要忘了硬件。需要将硬件作为立身之本,但是又要超越硬件——看看苹果的路线图便可知道小米接下来的扩展路径了。截止今年6月底,小米共有1422万手机用户;MIUI用户达2000万。按照前文预测,小米到年底还将获得至少1千万用户。那么年底小米将累积拥有2400万首季用户,至少3000万MIUI用户。规模效应的形成将使得小米在数字内容、应用分发等领域找到模式。

巧合的是,与小米庆功会同一天发生的91无线收购案中,告诉我们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可以有 2亿用户 90万应用 10万开发者资源 150亿次下载行为=19亿美金的等式(当然,这个等式不大精确,91无线还有游戏、电子阅读等业务)。小米的3千万用户 50亿下载行为(91无线70亿时,小米12亿约为其1/3) ?开发者资源 ?应用=亿美金?与91无线相似,小米的应用生态不限于应用分发,游戏中心、主题风格、小米商城、浏览器导航、在线音乐、在线视频和多看阅读另外7大生态体系,也已在静候规模化带来的红利。

很明显,小米正在构建硬件 系统 应用软件 数字内容的生态体系,走在通往中国的苹果的康庄大量上。

不过,在小米以硬件为基础以“互联网速度”快速膨胀的时候,除了业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外,企业文化、创新氛围、人才队伍等配套的“软实力”也需要配套完善。而后者对一家伟大的公司往往更为重要。企业快速膨胀之时,配套软性实力跟不上,导致企业最终出现裂缝甚至没落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愿小米会吸取教训,在企业的方方面面都以互联网速度成长。

作者为爱科技网创始人罗超,他的微博:广州阿超,微信:SuperSofter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