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之直播元年做直播

2018-04-27 17:41:56 浏览数 (1)

前言

2016年是手机直播元年,有幸耕耘一年,收获颇丰。

产品源于生活,技术服务于产品。

2016年的计划

写于2016年03月29日。

新的一年开始了,今年的计划如何?

首先明确目标是自我完善,包括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工作能力包括开发能力、管理能力、产品能力;

生活能力包括情感调节、挑战未知、自控力。

2016年的几个方向:

** 1、开发能力**

代码能力:语言熟练、架构认知;

解决问题:数学基础、业务需求;

根据日常工作进行调节,学习围绕这四块,记得学习-总结-分享-交流的道路;

** 2、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非领导力),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团队协作,目标管理,计划分工等;

看书,写读书笔记,结合实例分析,自身经历验证,学习领悟;

** 3、产品能力**

需求分析(心理学、中国人心理)、定位(目标用户、使用场景、用户目标)、营销(感觉与功能)等;

心理学-了解用户,经济学-商业模式,做读书笔记;

** 4、生活能力**

对内:自我理解与自我调节,对自我进行认识和理解;从锻炼身体开始,日常生活提高对自我的要;

对外:尝试更多的生活方式,熟悉未知的感觉;扩展社交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等。

遇到不开心的时候,问问自己:我是否还是热爱着生活,热爱着这一生。

用一句话来说: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热爱生活。

2016的回顾

Github

从github的提交记录可以看出,上半年1、2月份处于空白阶段,2月份底到6月份有零散的提交,但是每次颜色都很深,6月份到12月份有高频的提交,但大多数颜色较浅。

年初的1~3月份在回顾去年的经历,总结思考去年的创业经历,以及准备求职,详见《对创业十三问的回答》、《iOS电商类APP的研发》、《一个程序员的求职之旅》。

从在短暂的求职过后,回到了上海。2月底到6月份是频繁的业务需求开发,准备着产品的上线。期间对GPUImage、OpenGLES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详见《GPUImage文集》、《OpenGLES文集》。在2月份接受原CEO的邀请之前,有深入的了解、分析过这次的产品以及团队的目标。这次抉择,是我今年最慎重、最谨慎的一次选择。非常庆幸我在入坑前做足了准备。

在6月份之后,产品趋于稳定,剩下的只是业务功能开发。工作的节奏慢下来,开始学习直播相关的技术,见于《直播Live文集》;同时会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对iOS开发的认知,这部分在《iOS开发随笔》;提交中还有很多颜色较浅的部分,这是算法学习,源于自己认为这是对自己抽象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的锻炼,见于algorithm。

2016年的总结

技术上的成长

产品刚上线时,一切正常;在人数爆发之后,出现各种问题,服务器崩溃、客户端卡顿和闪退、手机发热严重、消息量过多这几个最为严重的问题;

服务器崩溃是因为客户端请求过多,客户端除了有直播的视频流心跳、还有频繁的礼物接口请求、进出房请求、搜索房间请求等,这部分更多是服务器的问题,客户端只能减少不必要的接口请求;

客户端闪退通过分析Crash文件,找到bug并修复,重要的是开发的过程中多考虑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不规范操作,已经测试更加完善;

客户端卡顿和手机发热严重,这两个其实是类似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是CPU占用过高,通过分析工具找到性能瓶颈,通过空间换时间,尽可能减少CPU的计算量;

消息量过多,这个问题尤为惊人,曾经应用的消息分发量最多的一天到达了1000亿,直接震惊了老板,也吓呆了我们。后来发现是统计多了一部分,其实只有200亿左右,但是这个也是一个巨大的量级(相对我们的应用而言)。在客户端添加了各种逻辑之后,交由服务器来控制很多消息是否分发,消息量恢复正常的水平。

工作之余,看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计算机图形学》、《OpenGL ES-iOS卷》、《OpenGL 超级宝典》、《程序员的自我修养—链接、装载与库》等书,按照自己对开发的理解,尽量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原理等; 编码能力:软件架构(MVVM、MVP)、设计模式、编程语言(C、JAVA、C )等; 思考能力:分析需求、算法设计、数学基础等;

为了接触算法岗位,在朋友的介绍下,入手了一本周志华的《机器学习》和李航的《统计学习与方法》,发现并无爱。

今年还做了很多练习题,并且参加了CCPC-Final,也花了几个周末的时间进行训练。相信自己的码力依旧强悍,思维保持敏捷。

产品、管理与生活

读书、写读书笔记;

思考产品,写产品笔记;

认真生活,写生活笔记;

这三个是我今年并没有能完全执行完成的目标,略有挫败感。

读书笔记、产品笔记、生活笔记,这些属于看不见的积累,在目前的工作、生活暂时体现不出太多作用。在未来,却是一股很强的助力。

对于我而言,做技术更多向是处于舒适区,而这些是我所不擅长的。

今年看的书,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引爆点》、《大败局》、《中国人的气质》、《叔本华的心灵咒语》等;

《组织行为学》、《管理经济学》、《情感社会学》等;

借着总结的机会,回顾曾经的读书笔记,这种学习的感觉很不错。

产品之道源于生活,这是个人的体验。例如:

为何喜欢看直播?

从我个人开始思考:

1,看游戏实力主播。有一种代入感,打得好兴奋,打得不好骂人,关直播。

2,看游戏娱乐主播。风格搞笑为主,不走主流路线,发觉原本游戏没有的乐趣。

3,看才艺表演。休闲娱乐,打发时间。

4,看美女主播。养眼,文明观球。

5,看生活直播。体验别样生活。

总结:打发时间,习惯养成,简单轻松。

核心:代入感;懒惰;大脑不断接收信息,不用动。

不需要思考、选择就可以获得非常丰富、有意思的信息。

网络围观效应:网络围观是建立在互联网物质架构上和网络化逻辑的基础之上,以延伸的视觉形成的虚拟围观现象,围观者在网络空间对被围观者进行话语批判,有时围观者的行为会延伸至现实世界,从而对被围观者产生直接影响。

再想想,为啥很多人觉得看小电影不如看美女直播?

再者,直播可以方便观众了解未知的领域,人天生就对未知充满恐惧与好奇,跟随着主播的步伐,为这个领域的了解更容易、更自然。比如说健身,在第一次去健身房之前,作为新手,我对健身毫无了解,看着茫茫多的器械一脸萌萌哒。通过直播,可以知道健身需要先做热身类的运动,对身体肌肉分群,轮换锻炼等等。(这部分其实直播更不如视频教学来得方便,但是想想上面的问题,我还是觉得直播更有意思)

写文章

太简单的不写;

自己不熟悉的不写;

自己没有修改过的不写;

炫耀性的文章不写;

没有总结的不写;

看完没有收获的不写;

2017年何去何从

当你不知道去向何方,不知道未来的选择的时候,做好自己现在应该做的,等待。

培养一些兴趣,这些兴趣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一种能让你思考,进步的兴趣。

为什么强调进步,因为社会在进步;而舒服的东西,是那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

KeepInMind

人的一生有何意义?我的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我的价值又在何方?

此刻,在人生道路上,我回望过去二十的我,我还是那个懵懂、青涩的木头吗?

他现在在哪里,他的意义又在哪里?

曾经的木头已经不在了,他和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人一起消失了,也一起促成了现在的你我他。

现在的我,也在不断的接受新的信息,成为新的木头。

未来,当整个人类都消失,整个宇宙都平静了,这些会有意义吗?

贪嗔痴:据为己有的贪念,傲慢肤浅引发的愤怒言行,妄想永恒不变而未能满足时的抱怨。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