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是一个科幻迷,并且把科幻奉为我人生的最高信条,这直接导致了我对星空和宇宙的无限向往,白洞白色的明天在等着我们,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于是我从小便立志要成为一名航天科学家,建造太空船把人类送入太空,探索其他星系,征服整个宇宙。
大学我考入了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从此在这个专业一读就是9年,从本科读到了博士二年级,硕士博士在号称中国NASA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为中国最顶尖的航天系统培养的博士生,本来可以一帆风顺地发展下去,直到某一天成为国家某航天项目的总设计师。
是什么促使我迫不及待毅然决然地放弃读了9年的专业,退学创业,并且倾注了全部心血呢?
科幻文化中有另一个让人神往的领域,即虚拟现实,描述一种让人产生虚拟的感官,并且以假乱真的技术。终极的虚拟现实甚至可以让人完全沉浸其中,分不清真假世界。
2012年初,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头戴式显示技术。也就是如何在头戴设备中显示出人眼能直接观看的图像,这是虚拟现实领域中最重要的——视觉模拟,所需的最基本的技术。这在当时是一个冷门的领域,当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大行其道,而头戴显示器这个领域却无人问津。
直到2012年4月,一阵天雷轰轰,Google Glass诞生,让这一波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浪潮骤然而起。
这一标志性事件可以看作是现在这个智能穿戴式硬件时代的开端,这鼓励着我继续靠着业余时间研发自己的全息近眼显示技术,这是穿戴式显示领域中最前沿的一个技术分支。
之后的事情发展迅猛,超乎我的预料,2013年4月,我第一次动了退学创业的念头。2013年12月,我经过半年时间的奔波路演,终于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笔天使投资。2014年3月,美国Oculus被Facebook高价收购,使得虚拟现实这个行业一下子走到了聚光灯下。我们蚁视的估值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已经增长了近100倍,这也正是这个爆炸式行业的真实写照。
回想起来,自从我5岁时第一次打开凡尔纳的小说,科幻便成为了我人生的舵手,我从小立志航天.
后来又做过一段时间的科幻作家梦,
之后还努力想成为一名科幻电影导演,直到最近做虚拟现实。
科幻只探讨一件事情,即技术对世界的影响,科幻小说中人类文明的归宿,只有两种方式,要么殖民星际空间,繁荣昌盛生生不息;要么遁入虚拟空间,抛弃肉身自我升华。
这两种途径都是科幻文化中永恒的两大主题。
那我为什么要放弃第一种可能,放弃成为一名宇航科学家,而选择成为一名虚拟现实缔造者,致力于创造一个虚拟世界呢?
因为我相信,每一个文明,可能最终都会选择第二条路。
正如著名的费米悖论所疑惑的,银河系中可能存在文明的星球的数量超过十万个,但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跟任何先进文明发生接触呢?宇宙空间是如此的寂静,地球也从未得到过外星文明的正式造访,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每一个文明,都会为了更高的效率,而选择向第二个方向去进化。
所谓更高的效率,如何理解。就是做一件事情,在虚拟世界做,比在物理世界里做,要耗费更少的能量。这就是效率。
打个比方,人类文明最消耗能源的行为之一,就是交通。汽车、飞机、轮船、火车,每天都在运送大量的货物和乘客。而在虚拟世界中,要获取一个商品,或者旅行到某一个地方,只需修改一段代码,就完成了。这需要虚拟技术能模拟出真实的视觉、听觉、触觉、痛觉。
视觉比较好实现,现在是虚拟现实头盔(蚁视头盔),
以后还有智能眼镜(蚁视全息眼镜)
甚至是智能隐形眼镜。
而听觉,则比较成熟,5.1,7.1,全景声都已经出来了,而现在的虚拟现实声场模拟,可以模拟出声音经过周围环境和人的身体的反射后的真实的声场,非常逼真。
触觉的话,早期可以通过震动来模拟,就像。。。或者游戏手柄的震动,就是一种初级的触觉模拟。
我们还需要有力反馈机制,这是力反馈手枪机构。
还可以通过气压,比如当我伸手摸一个虚拟平面时,就会在碰撞的位置受到反作用力.
MIT甚至做了一个这样的系统,来实时重建任意三维结构。
最后痛觉,这个目前可以通过低强度的电击来实现,比如前段时间有个男的通过腹部电击来体验分娩时的阵痛,之后他们终于理解了作为女人的不易。
还说效率,咱们破坏自然资源而开垦大量的农田和牧场,为了产生出各式各样的食物满足人的口腹之欲,如果虚拟现实可以模拟食物的多样性,那么人类就只需要一种固定的合成食物就可以满足需要了,这将大大降低对自然的消耗。这就需要虚拟的味觉和嗅觉。
我们需要一种可以合成和组合各种气味和味道的技术。味觉比较好模拟,人的味觉也就八种,酸甜苦辣咸鲜涩怪,将对应的味道分子进行混合,甚至可以组合出法式大餐的美味。嗅觉就比较麻烦了,人的嗅觉受体有1000多种,要全部模拟出来想必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早期可以先模拟出香、臭、水果、香料、树脂这五种基本的气味即可。
上面说了衣食行,还有住,现在每个中国人,平均需要30平米的生活面积,而美国,则达到近100平米,这要消耗相当大的资源,这还不考虑到公共活动空间。如果每个人都只需要3平米的活动空间,在在这3平米中,你可以向任意方向移动,那么在你的感官上来说,你所拥有的是一个无限的空间。
这就需要虚拟的运动空间,在虚拟现实领域有解决方案,就是ODT,全向跑步机。
但是在原地奔跑,还缺乏真实的运动加速度,于是我们还需要一种可以让人产生虚拟加速度的技术。这就是虚拟的坠觉。
之前的技术可能是游乐场的这种动感座椅,通过倾斜来模拟加速度。
而未来可能是通过直接对人的前庭神经系统的介入式影响来实现的。
上面讲了如何全面模拟各种感官的技术途径,这些都是目前的技术可以去尝试实现的,这其中有很多我们蚁视也在研究和探索,但是要知道,即使这些都完成了,那也只是完成了人类进入虚拟世界的第一个阶段。
虚拟世界一共有四个层级。
第一层,是感官模拟。用前面的那些技术,当我们实现所有这些感官模拟后,我们会发现,整个系统过于庞大复杂,与其挨个模拟出来,不如追根溯源,直接对中枢神经动手
于是虚拟现实将进入第二层级,即神经介入。通过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电刺激,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这既是无数科幻小说和电影中一直描述的脑机接口。
第二层级的极致,就是一个人可以长时间呆在梦境舱中,吃喝拉撒全都靠生命维持系统来解决,而大脑却活跃在虚拟世界当中,在虚拟世界中,可以无限制地做梦,而在梦中又有极度真实的感官,让人分不清现实和梦境。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唯一的牵绊就只剩下我们的沉重的肉身,肉体长时间缺乏运动,肯定会萎缩,会生病,会衰老,即使医疗再发达,维持这个肉身的运转,仍然是一件麻烦事。
之后我们可以选择抛弃身体,只留下大脑,大脑被浸泡在营养液中,供给能量和氧气,只要保持良好的培养环境,并且防止阿兹海默等大脑疾病的产生,可以保持运转很长时间。
但是生命追求不朽的路线并不会就此止步,生物体的健康状态无法持久,这时我们就需要进入第三层级,即抛弃肉体,只留下精神,意识上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量子计算机的高强性能和高仿真电子脑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自然人脑的复杂度,因此可以把人的意识上传到电子脑中,从而实现载体的彻底更替,抛弃肉身,进入电子世界。
电子脑的运转只需要不断的备份及供电即可,说到这里不免有些悲观,人类的未来难道就是一堆在电脑中漂浮不定的代码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过渡阶段,让人的灵魂脱离肉身,进入虚拟世界,只是为了更好的发挥人的智能的潜力,通过量子计算技术提升人的智力 ,通过超高的运算效率,可以使得人类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包括基础物理学在内的所有科学都会很快被人类参透,在那之后,人类将发现宇宙的终极秘密,也就是费米猜想的最终答案,高级文明到底都去了哪里?
答案就是,他们去了更安全的宇宙,在更高层级或者更高维度的宇宙中生活,享受更加广袤的自由度和更加安全的生存环境。
这便是虚拟现实的第四层级,维度提升:如果所第三层级下,仍然有可能因为一些自然灾变,如超新星爆发,太阳灾变,小行星撞击,将人类文明的载体,即超级计算机给毁灭的话,那么为了使得载体更安全,人类需要整体搬迁到新的宇宙中。
这个新宇宙,可能是一个人造黑洞,在黑洞中生活的文明,外界的灾难完全无法伤害到他们,在那里面可以在绝对意义上获得永生。
我们可以大胆猜想,宇宙中的每一个黑洞,或许都蕴藏着一个超级外星文明,他们在里面自由自在地生活,丝毫不屑于跟我们这样的低等物理世界文明发生接触,而我们还在傻呵呵地幻想外星人有一天能到访地球。
这也许就是文明的终极答案。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人类文明的归宿,到底是伸出触须探索宇宙,还是蜷缩在虚拟世界的安乐窝中。我现在倾向于后者,但我仍然对前者有着浓厚的兴趣,我现在选择做后者,仅仅是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虚拟现实这个行业正在爆炸式的发展,机会难得,而在中国,想以私人的力量来做航天,现在还是绝对不可能的。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当蚁视的虚拟世界已经初具规模,我会再分出精力,在政策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继续自己的太空梦。
在人类的两种未来中奔波探索,全身心参与其中,是让我热血沸腾的事情,不管是奔向星空,还是创造梦境,我都会努力奋斗,以保证无论在哪种可能的未来中,都能看到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文摘来源:蚁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