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36kr 原文地址:http://36kr.com/p/5042547.html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比特币核心开发者 Jeff Garzik 和 Gavin Andresen,原文标题为 Bitcoin is Being Hot-Wired for Settlement,所针对的是最近的比特币系统扩展路线图,文章大意是比特币的发展偏离了方向,正被改装成结算系统。本文由真格基金进行编译,以下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 Bloq、MIT、真格基金以及其他任何组织或群体的官方立场。
目前在比特币社群中广为议论的拟议路线图1 中,有一些不错的要点,譬如它确实在计划容纳更多交易。但是,它并没能直接明了地与比特币用户进行沟通,也没有承认其中的弊端。在整个路线图概要中和比特币用户最为相关的是:[1]比特币正准备采取一种新经济政策,可能会收取更高的费用。
与此同时,核心区块的大小并没有改变——在这一议题上,我们没有看见任何妥协。交易量在过去一年中翻了一番。鉴于持续增长的交易量,困于比特币区块大小 1M 的限制,导致产生了更高的费用和显著的经济变化,同时得承受因为选择一个意外创造出来的经济政策工具,而增加的政治风险。
通过设计进行更改
更高的交易费用和重塑交易费用市场将冲击所有比特币用户,然而仅仅在路线图的第 18 段才拐弯抹角地提到了:
“这些提议将帮助 […] 防止矿工之间出现破坏交易费用市场的行为,并以此最终改善安全性。”
而在另一份同一开发者起草的BIP2[2]的第四段中间则提道:
知名的开发者认为有必要把比特币改成一个区块空间之间有着” 健康” 竞争的不同的经济系统。今天,在这个领域里,这一点是通过维持核心区块大小以应对增长的交易量来实现的——这是一个目前开发者已经达成共识,并在路线图中选择继续维持的结果。
在一种优化、透明、开源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制定一份 BIP,用以涵盖使比特币经济向 “健康的交易费用市场” 变化的情况。在这份 BIP 中,我们应当在技术、经济、硬分叉等角度,对变化的风险加以分析。但目前,还没有人实现这一点。
我们还应当草拟另一份相关的 BIP,基于在像planet-lab.org这样的平台上的实验结果而非模拟推算,描述对一个全节点的所有基本要求,包括 RAM、CPU 处理、储存和网络上传带宽等各个方面。这将有助于我们定量判定,需要多少个节点才可以保证信息传播得足够快,可以在给定区块大小条件下,维持比特币去中心化的全球共识。
中本聪是如何规避” 看得见的手” 的
固定在 1M 的核心区块大小,使历史性的 DoS 限制,变成了意外出现的政策工具。中本聪在 2010年 添加了 1M 的共识限制,当时他有意将这个限制设在了自由市场交易费用的范围之上。这种人为封顶有悖于网络 DoS,增加了攻击的成本。将限制设在自由市场费用范围之上,则产生了一种合理规避政治影响的安全限制。
中本聪在 2010年 也曾对更新的过程有过描述。
当平均区块大小接近 1M 限制时,基于博弈论的情况就会发生变化。这一意外产生的、人为形成的 1M 限制成了市场中一只” 看得见的手”。竞争不仅仅出现在对区块空间的争夺中,也存在于争取开发者共识的过程之中,因为在这个新的经济系统里,能否冻结或移除 1M 限制的能力,催生了一种新的体系,使人——而非自由市场的直接作用——掌握了过多的权力。
无论他是有意或是无意,中本聪设计了一个可运行的自由市场,并通过将交易费用限制设在了远高于自由市场的范围的位置,将” 看得见的手” 的控制推到了多年以后。这个限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作为 DoS 限制存在,呈几何倍数地提升着攻击的成本,与此同时,让自由市场均衡范围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这场关于区块大小的辩论,最终变成了各种相持不下的经济和系统生存理论之间的竞争。一种理论认为,自由市场的范围因区块大小而存在,并不需要一个硬性的限制。另一种理论认为,需要一个硬性的限制以有力地制约自由市场。在核心区块大小发展上的停滞最终使得前者转向了后者——一个对比特币而言不曾涉及的领域。
为了避免全系统升级而采取的全系统升级
由以上问题而引发的比特币用户和市场观十分混乱:从 2010年 直至 “拓展比特币” 蒙特利尔研讨会,讨论表明核心区块大小可能会增大。然而在 “拓展比特币” 中国香港研讨会之后,路线图方向发生了激变,急转向 “隔离见证”(Segregated Witness,简称 SW)。
SW 的作用在于,通过对比特币交易、区块、地址、脚本、全节点、矿工、钱包、浏览器、库和 API 进行全生态系统范围的升级,可以避免全生态系统范围的硬分叉。这一切都是为了在用户会进行更新的前提下,部分缓解核心区块压力 — — 根据目前使用情况,如果 100%更新,则可以将大小提升至 1.6M。
SW 的铺开需要对软件进行大幅修改,以在交易量提升的情况下维持目前的功能运行。通过将一个 “区块” 分成一组中的两种经济资源——核心区块和拓展区块——SW 将把比特币经济复杂化。这两种区块,各自都具有其独特的价格激励机制以及(大幅重叠的)行为体集。
相较而言,增加核心区块大小可以和现有的比特币软件相兼容;一部分钱包甚至可以无缝衔接,不需要采取任何改变。从总数和范围来看,对钱包、数据库、库等的改变也是微乎其微。真正的障碍是硬分叉本身。
“拓展比特币” 研讨会的其中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将关于核心区块大小的混乱争论引向一个有序的决策过程。但可惜这并没有实现。事后看来,“拓展比特币” 研讨会实际上阻碍了区块大小决定的进程,与此同时,交易费用价格和区块空间压力持续上升。“拓展比特币” 在调查人们对于核心区块大小的共识方面还是有作用的,2M 似乎是目前最符合共识的大小。
在为时已晚之前,跳过棘手问题
这一路线图跳过了以下短期问题:
- 交易费用什么时候将会过高?
- 那么,改变核心区块大小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 在目前比特币生涯的早期阶段,我们为什么需要高昂的交易费用?
有别于自动化的软件系统,固定核心区块大小使人类掌握了操纵经济政策工具。人类——而非自由市场——基于主观意见,决定了什么是” 健康的” 交易费用水平,矿工的收入应该有多少,以及比特币交易的相对支出应该是多少。
用户担心,这个路线图和新的经济方向,会向另一个方向倾斜:将比特币从一个 P2P 现金支付的网络,转变为一些尚未完善的科技的支付系统,譬如侧链或支付渠道,这可能会使被最初比特币” P2P 电子现金” 的愿景所吸引到的企业及商业选择离开。正如《RootStock 白皮书》中所谈到:
“如果比特币区块大小不通过硬分叉而扩大,当下一次比特币产出减半的时候(译者注:比特币产出每 4年 减半,下次将是 2016年4月),对一些应用而言,比特币交易的费用可能会高得让人望而却步。”
或许这无可避免。然而,短期而言,目前的情况仍然令人失望:一小部分的开发者共识,和时常被提起的用户、企业、交易及矿工增加区块大小的需求是脱节的。这以满是哲学和经济利益冲突的方式重塑着比特币。这如这篇文章[3]所提及,不作为改变着比特币,将其推向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前进道路
比特币并非一个学术性的科学项目。在棘手的问题上停滞不前,会直接造成实际的市场变化。几乎没有人有闲暇可以停下来等待,在比特币-1 正在发展的结算层之外,再有新的支付层出现。
受困于比特币区块 1M 大小,会有逆转比特币网络效应的风险,用户可能会因为过高的价格不得不退出核心区块链,而被迫转向集中式的平台。
一个较好的发展方案是,发挥领导力,推进决断性的短期核心区块大小决议,以及在探索新的费用市场经济理论、新的系统生存理论,以及停滞在 IM 限制上会带来的风险和潜在负面后果等方面,和用户坦诚沟通。
核心区块大小的解决方案和验证交易费用的极端案例是目前的亟需解决的要务。“拓展比特币” 会议其中一个积极成果是,在部分验证 DoS 问题可修复的前提下,在 2M(区块大小的可行性)上达成了共识。“隔离见证”(SW)也可以同步推进——尽管这项改变未必容易,也未必能减缓以上所述的种种经济问题。
最后,为了扫清长期的道德风险,(我们认为)核心区块大小限制应该变成动态的,交由软件管理,而非由人类来管控。
比特币需要一张路线图,而这张路线图应当平衡过去六年中辛勤耕耘、开发整个生态系统的所有人的需求。
[1] 指 Gregory Maxwell 在” 拓展比特币” 中国香港研讨会之后,于 2015年12月7日 发布的[bitcoin-dev] Capacityincreases for the Bitcoin system文档。
[2] 译者注:比特币改进协议,此处指 Pieter Wuille 于 2015年7月21日 发布于 GitHubGist 的文档。
[3] 指 Jeff Garzik 于 2015年12月16日 发布的题为 [bitcoin-dev] Block size: It's economics & user preparation& moral hazard 的文档。
(本文编译自:medium.com,作者:Jeff Garzik 翻译:刘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