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阿里和腾讯要给你评级了!

2018-05-22 18:00:50 浏览数 (1)

‍‍点击标题下「大数据文摘」可快捷关注

作者:虫儿

摘自:虎嗅

11月3日腾讯征信在博鳌露面,本月内,阿里久已曝光的芝麻信用也会在蚂蚁金服框架中正式登场,巨头们的殊途同归,意味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信用实践终于走到了应用阶段。

中国网民早在BBS时代就熟悉了互联网的积分和评级规则,但那更多是虚拟世界里身份认同的自娱游戏,阿里和腾讯所建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体系,将让每个人在传统金融时代秘而不宣的消费信用第一次与世界裸裎相见,这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序幕。

阿里的“芝麻开门!”

从小微金服再到蚂蚁金服,阿里的互联网金融一路走来,脉胳清晰可见。从2002年的诚信通和中供评价体系开始,走过12年历程的阿里信用实践到了收关的时候,信用体系能为阿里做什么?

一、集纳线下大数据

截止2014年10月,完成实名认证的支付宝用户达到3亿,支付宝钱包活跃用户为1.9亿,一向将大数据、云计算、交易平台和移动支付看做是互联网金融4大关键词的阿里,将互联网金融从上市板块中剥离出来单独组队,自然预示着资本层面非同寻常的野心。

在阿里的布局中,开放的支付宝接口助力了服务窗的O2O变现,阿里云“团结”了没有或暂时缺乏IT开发能力的传统企业和创业公司,恒生电子过桥传统金融,网商银行新铏初发,彭蕾 井贤栋的班底重装上阵,一切似乎水到渠成,以芝麻信用为核心的阿里生态打通线下大数据成了最后一环。

对大多数人略显陌生的芝麻信用其实在阿里内部早已启动,虽然暂时不得不依赖陶系业务的数据支撑,但阿里已在杭州大本营的部分O2O创新企业中进行了实测,重点是解决两个问题:

1、线上交易与线下消费是否存在行为共性,这是信用生态能否成立的关键。

2、如何完善信用评级实践的后端机制。

据阿里内部透露的信息,杭州的某家分时租车公司引入芝麻信用的个人评级代替会员认证,在几百个后付订单中仅出现一例违约,这给了阿里接入大型企业数据的信心。不过,芝麻信用的评估源于历史数据,控制的是可见风险,阿里压根不打算对“评估误差”产生的坏账承担任何责任,只会“全力协助”交易双方解决问题,这是典型的马云式“狡黠”!

二、促成支付宝的变形

精明过头的阿里关心的另一件事如何让支付宝像变形金刚般无所不能。支付宝在中国第三方支付领域一枝独秀这是事实,便随着移动时代的来临,比淘宝更LOW、更C2C、更无孔不入的微商们以无下限、无节操的真小人姿态粉墨登场,阿里在不屑之余也不得不全神戒备。更直接的危险来自功能和场景不断完善的百度直达号,其在匹配百度钱包之后的想象空间有理由让阿里担忧。

利用先发优势结合信用体系抢先连通线下大数据,把自己更深嵌入到实体经济的各个应用场景之中,被阿里认为是保持支付宝在移动支付时代核心优势的头等大事。

三、夯实互联网金融地基

余额宝的出现结束了所有中国储户几十年来为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随着宝类产品的泛滥、收购恒生电子以及浙江网商银行的落地,马云的“中国五大银行想杀了我”虽是笑谈,却有现实背景。

阿里曾经想通过拉拢传统银行中比较激进的中信银行和投资众安保险,寻找容易切入的软肋,但是今年初央行紧急叫停虚拟支付后,有心“与狼共舞”的中信银行受创甚巨,股票一度大跌8%,不得不停牌,而识时务的众安保险转投了百度,推出手机支付安全产品“百付安”。

这一事件的直接后果是阿里认识到传统金融单向封闭的数据永远不可能向互联网公司开放,芝麻信用作为一个独立的三方实体来为蚂蚁金服完成个人征信,成了阿里的解决之道。

四、推动金融创新

创新与监管无法永远对立,蚂蚁金服未来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如果不想停留在概念上,就必须消灭货币空转和影子银行等概念性原罪,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国有银行般强固的信用基石,后者也是传统金融少有的加分项目,从亢奋冒进转向迂回曲折的阿里致力于消弥融入传统金融之后的违和感。

腾讯的四个阳谋

与阿里依托电商数据的占有先天优势不同,腾讯的强项在于微信、QQ等强关键链的社交产品,马化腾眼中的信用生态必然要与移动入口的定位无缝衔接。

一、连接一切的基础是信用

腾讯不是慈善团体,所谓连接一切只是手段,目的当然是赚钱。PC时代的财富通是支付宝的手下败将,而微信支付的体验或许比支付宝钱包更方便,但在安全方面却没有优势。

快速成长的微信支付要在体量上冲击支付宝的垄断地位,不可能徒然等待风控机制的完善,加速冲刺只能依托信用体系的搭建。腾讯在虚拟社交领域的积累可以加速实体数据的迁移。阿里拉拢中信银行,腾讯也通过公众号绑定了招商银行这样的金融巨擘,微信和QQ掌控着中国最庞大的虚拟关系网络,公众号身系那么多自媒体和O2O创新的梦想,连接一切的腾讯自然鱼与熊掌兼得。

二、免费软件要创造更多的免费数据

腾讯曾经因快速克隆成为许多创新公司的噩梦,当年的绝招无非两条:一是免费,二是导入庞大的QQ用户群,两招齐出,再强的创新模式也得颓然倒毙。如今,腾讯的免费大旗仍然高举,但吃了多年免费早餐的顾客要开始为午餐和晚餐贡献食材(消费数据)了。

三、洗牌微商

对于微商撕裂和破坏朋友圈生态的“不法情事”了如指掌的腾讯之所以 “麻木不仁“自有不得已的苦衷,它放任志得意满的微商在过度阶段去恶搞和制衡阿里,这符合自身利益,一旦征信牌照到手,腾讯的个人信用体系如期建立,重新整肃电商资源时,腾讯就可以拿不听话的微商开刀了。

四、守护未来的想象空间

在互联网银行上,率先过审的腾讯前海微众银行走在了阿里前面,电商先锋京东已经用白条打响了信用支付的头炮,征信体系守护了想象空间,腾讯才有斩将搴旗,从阿里手中抢夺互联网金融盟主大旗的资本。

互联网金融大潮下,两个群体的落寞背影:

1、传统金融

随着互联网信用生态的建立和个人消费场景的历史性变化,以银行为核心的传统金融机构将从消费过程中被剥离出来,退回到20世纪中期的原生形态中,这会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吗?

事实上,金融机构可以有两种选择:

——合作

这部分的代表是最先分化的中信银行,这家一向自命创新的金融机构从来都是互联网金融的拥趸,这源于它与五大行不同的股东基因,但未来的金融形态未必是它所臆想的样子。

——对抗

传统金融不可能永远依托文件和禁令对抗已经变化的消费习惯,他们只能试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场搏奕会重新定义未来几十年中传统金融机构的作用和地位。

2、消费者

这是一个最重要也最被无视的群体,他们是所有商业模式眼中的那盘菜,既然每个人都要在互联网征信的放大镜下裸泳,消费者当然有权对个人数据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未来,个人信用数据的披露、使用和追溯必须也应该在合理规范的支撑下有序运转。

对网购一族来说,征信体系的“可怕之处”在于公开和共享。理论上存在这样的可能:

你因为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的高分评级享受了某项O2O的后付费服务,而你事后拒绝付款或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及时付款,你将进入信用体系的黑名单,你的个人信息也将提供给商家用于追偿。千万不要有任何侥幸,阿里和腾讯如果不想为受损的商家埋单,他们一定会这样做。

腾讯要用个人征信连接微信、QQ等高频产品,催动次生价值,给微商加一把安全锁;阿里要打通线下实体,用闭环大数据抗衡传统金融机构,这必将引发新一轮的蝴蝶效应。泛金融化的互联网时代,屏幕背后已再没有隐身人。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