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说」峰锐资本李丰:投资人视角看未来5年

2018-05-25 17:07:08 浏览数 (2)

镁客网——我们关注智能硬件

峰锐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峰锐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

12月2日下午消息,由新浪网举办的主题为“未来商业模式”的首届“C 峰会”今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正式开幕,在下午的峰会现场,峰锐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从投资人的视角分享关于未来五年互联网行业的观点与预测。

“Facebook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07年—08年的时候,有两个季度的流量出现了缓慢的下降,于是它尝试做了一次开放平台”,李丰表示,这样的决定在今天看来大家都了解它的商业价值,但是在当时很少有人想到能通过打开自己核心商业模式部分来完成自己商业模式更大规模的延续和建立。

在李丰看来,如果创业者仅看眼前和脚下的事情,而不观察整个行业,缺乏社会企业家特征,或者在某一个节点没有这样的特征的话,就很难将自己的商业模式做进一步的延续。

李丰认为,作为一个早期投资人,预测方向和行业的未来是个很简单的事情,“难的是你愿不愿意抬头去看,以及你看到的话,有没有胆量坚持,有没有勇气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且坚持下去”。

以下是李丰演讲全文:

非常感谢新浪科技给我们这个机会,这个题目我讲过很多次,于老师讲的时候我想了半天到底要讲哪些部分。我讲第一个小事,还是挑一些时髦的事跟大家讲一讲,今天最时髦的事可能是扎克伯格捐了这么多钱,很多评论说我有这么多钱我也会捐这么多,或者等到有钱我也会有这个社会觉悟。

今年年初的时候,在一个重要的财经年会上做开场TED的时候我讲了一句话,是我自己比较相信的。我猜所谓的预测,大家会说在今后中国的很多年。我说我猜在中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我们经济增长动力和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某些现象的发生,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另外一些原因的变化,我们可以简单讲一讲,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如果最后变成企业家的话,无论是哪个行业和方向,这样的企业家是社会企业家,有这样的特色,这些事在中国以前并不典型。

为什么从扎克伯格开始讲呢,你了解或者不了解的情况是对于他,或者对于这个企业本身来讲。我们之前做过一些看似有意义或者没有意义,有商业目的或者没有商业目的的事情,其中也包括我们用无人机或者其他的解决方案,跟谷歌去到非常贫穷的地区做无线互联网的覆盖等等。当然可能也包括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事情,脸书能走到今天,多多少少是因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可能有若干个。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07年—08年的时候,有两个季度的流量出现了缓慢的下降,包括用户活跃状况。事实上在那个时间点上产生了一件事情,结果大家今天大家都知道,就是它尝试做了一次开放平台,这是当时把脸书从那个节点上拉过来了。你也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情况,脸书自己的愿景是连接全世界。

我讲这几件小事情是说,扎克伯格也许是从泡妞的角度开始的,他肯定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胸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他对自己要做什么,去哪里,以及为什么要做有了更多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这是我们讲的社会企业家。

我猜开放平台在今天是大家都了解的商业性质的,但是历史上,在一个能够拥有用户活跃度和行为的商业目的,在社区社交网站里讲,07年之前没有人想象会把这部分开放给其他人来用,虽然到今天这件事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当时这个决定是很难的决定。而且这个决定虽然是一层窗户纸,直到脸书做这件事情之前,应该很少有人想到会透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自己价值的形成,打开自己核心商业模式部分来完成自己商业模式更大规模的延续和建立。

当然可以类比,谷歌今天有很多有商业意义的事情,不管是来自安卓系统还是无人驾驶汽车,还是它投资了非常多的所谓人工智能相关的深层次的技术,或者看起来不是非常有用的技术和应用,多多少少,在今天看起来有点意义的事情,两三年前,三四年前看起来不一定那么有意义。

我讲的第一个命题跟这些企业的关系是什么呢?大的逻辑如果我们对中国做预测的话,有很简单并且我自己很相信的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中国的增长是增量式的增长,各行各业都有一些因为人口因素,因为消费因素,因为GDP增长,因为投资拉动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各行各业都有足够大的增量在不断出现,因之很多商业模式,很多人,很多成功企业都可以透过收割这些增量来完成自己的壮大,财富的增长。

今天早上正好有一个美国MIT经济学教授汤森跟我交流这个事情,美国一直是处在存量的状况,它透过提供新的价值和带来新的效果,才能完成在已经充分平衡市场化和循环的市场里,带出新的商业模式。我说中国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增量式的增长,到今天为止哪些事情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变化来自于人口结构和消费结构上,大概增量不一定在各行各业那么容易大规模的出现,我们也要开始转存量了。所以政府领导是有智慧的,我们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要做效率提升,这是第一件事情,而不是通过增量或者是简单的刺激需求来拉动,这是中国目前处的阶段决定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说我们应该开一个叫社会企业投资论坛的事情,这个事情在我原来的公司很有争议,没开成。他们说带有社会意义的企业会不会显得不够商业,我是另外的角度来看的,刨去效率部分。大多数都会开始进入跟你的实体非常相关的行业,不管它是社会的基础服务行业,比如说医疗、教育、金融这些事情,还是你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我们的第二产业,就是生产制造科技提升。大概这些科技互联网开始进入影响的行业,每个行业都处于变革的企业本身,多多少少是因为你的位置你就开始具有了普遍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基础服务。

我拿Uber来举例,我们也投了Uber,我猜Uber初衷并不是想做一个带有社会意义的企业,但是凑巧你在的行业是社会中的基础服务行业,所以走到了Uber商业模式的某一天,大概你对你所提供的社会价值的这件事情理想和责任,决定了这个企业大概能走多远。

可以再举另外一个行业的例子,我在新东方工作了很长时间,从著名老师到高管。我举新东方的例子是因为它凑巧也处在了特殊基础型行业,这个行业也号称被互联网改变。俞敏洪在创建这个企业的时候,是教育行业刚刚开放的时候,刚刚被允许市场化的时候。在座的很多年轻小同志们都知道,俞老师过去20年中一直坚持新东方的文化,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老师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半相信这句话,另外他可能也是很好的商人。我讲这句话的原因,是凑巧从他所处的行业来看,这也是带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型企业。

从俞老师所处的这个行业来看,倒过来看,如果我们很理性的看商业模式的方法,这样来看新东方的话。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初衷,他的初衷肯定是想赚更多钱,如果不是在某一节点产生了这样的教育初衷,如果不是因为他身上真真事实有了这些事情,我猜新东方走不到今天这个规模。凑巧你所在的行业,必须要你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和特征,才使得你在这个行业的商业化和演化过程中,成了最大的一个,或者几个中的一个。

我跟学而思他们也很熟,我猜是一样的原理,以我对他们的理解。我只是说以今天的中国而言,从增量进存量,从增量进效率,同时我们涉及到的行业都涉及到了社会的几个基础服务和社会民生行业,我们创业者要面临的问题,是如果你仅看眼前和脚下的这点事,心里没有行业整个特征,没有社会企业家特征的时候,或者某一节点没有这样的特征的话,未必这件事会走的很远、很大,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预测。

预测的第二件事其实很简单,我因为是非常善于发明预测的作为早期投资人,我觉得其实对于一个方向和行业做出预测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最难的,包括对我自己而言是两个很需要勇气的事情。一个是你愿不愿意抬起头看周围的事情,第二个即便你形成了自己判断的逻辑之后,你敢不敢认为这件事情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它被证实是真是假之前,你所坚持你所看到的事情。第二件事情当然比第一件事难非常多,所以有人就会问第二个问题了,这个跟预测可能不一定有关。

就是很多人问我们你们是怎么看待企业家的,我说我的理解是这样,我做投资的时间越长,我对趋势和研究这个事情的理性程度变得越来越高,我对企业家的判断容易变得越来越感性。原因可能是这样,从我们看待过去投过这么多企业的起起伏伏,或者成功或者没有成功来看。你问很多成功企业家,他也会这么去讲,他会说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运气,他讲这句话,我猜不一定都是谦虚,他可能是真正意义上讲这句话的。这句话背后的原因大概来源于这样的道理,这是我说我变得唯心的原因,对于企业家的判断。可能是因为欲望,可能是因为责任,可能是因为理想,也可能是因为他自己的深刻思考,他因为某些原因,他看到了在他的方向上有一些比其他竞争者更远的,和更深的一些目标。回过头来讲为什么这件事有影响呢?因为我们自己也算是创业了,在每一个创业过程中,你都会碰见若干次你要做非理性的决定,你做决定的时刻,没办法通过理性判断,知道你应该选A还是选B,所以你按照你的直觉选择了一个选项。

回过头看,你发现你做了一些非理性的决定之后取得了成功,所以你说是由于运气,我觉得这句话并不一定都是因为谦虚。要问我其中的原因的话,可能是你看到的终点更远了一些,所以你再往回看路程的时候所谓的波折少了一些,就是你看到的东西比别人更远一点,或者你相信那个东西会更远一点。因之你按照远处的目标来做了一些特定时点上的直觉判断,心中的那条线更长更远了,心里的波折会跟小一点。我们会走出去看,看眼前的商业模式,还有更多的对你这个行业的理想或者是责任,或者可能是欲望,或者是思考。这件事情在不长的时间段里,会导致你做倾向于正确的直觉选择,这是长此以往的过程。

回过头来讲,讲完前两个问题,这是我实践当中自己比较相信的,几乎会一直存在的预测问题。从预测本身,我刚才讲了,我愿意做很多的抽象,也愿意把很多抽象的道理跟大家分享。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非常的难?刚才讲了,只要你愿意抬头看。很多事情正在发生,正在发生的事情很容易用一些因果的道理推测。

比如说有人说资本的寒冬,有人说发生了非常多的大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这些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愿意去看远处人,大概会考虑这样的问题,或者我先提这样的问题给你。就是为什么这些事情,这些说法发生在了今天,而这些现象发生在今天他们反映出来其他的原因或者道理是什么?我们也可以很简单的给你解释这个问题。就是如果你愿意把所有因素都抽象出来,比如说你先考虑这样几个现象。

第一个中国为什么和美国在最近4、5年出现了非常多的“独角兽”公司,所谓估值超高的公司。我清清楚楚地记得,2010年初在上个基金做年度回顾的时候,结论是中国做美元风险投资太痛苦,因为退出途径只能以上市为唯一标地。那时候在十亿美元以上的公开市场的公司非常少,算游戏公司在内十几个,大部分不做任何兼并收购,那时候我们觉得做美元投资会很痛苦。当时我们的结论是说高估值上市公司会跟多,由于竞争,相互重叠的部分越来越多,会产生大规模的兼并收购。

事实上预测一旦正确就会突如其来的发生,过去几年BAT成为了远比PE基金更大的投资方,或者是钱的投资方。我想问的另外一个问题跟我们刚才讲的话题不相关,过去5年出了如此多的“独角兽”公司,在中国和美国,原因是什么?这就说到了为什么有了所谓寒冬的说法和兼并收购。我们可以做一个预测和推理,我们认为任何一个资产,公司的股价、股权是金融资产,从任何一个资产的定价来看,无非是两方面影响。一种是资产的内在价值,就是自身有机生长的价值,第二部分是由于资金的供给导致资产价格的变动,这是简单经济学的供需关系,钱多东西就变贵了,通货膨胀,钱少东西就会编译,为了流动性。

翻译成今天看到的现象的话,这个道理很简单,是由于大概从08年到2010年之间,我们知道把偶然性事件联系起来,有很多量化宽松政策,就是有非常多的钱被放到金融体系中,来晚会经济中的损失。以及有了非常多的钱进入金融系统之后,会导致很多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变得收益非常低,而钱本质上是为了寻求高收益,钱这个资源是为了寻求高收益。所以在任何一个流动性充裕的过程中,这些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谋求高收益。

什么是高收益呢?必然进入到了所谓高风险类的资产,因之这些钱就要进入风险更高,回报更高的领域。那时候又叠加了移动互联网这件事,就产生了可供想象,供重新塑造的商业模式。这里产生了很多新兴商业公司,根据刚才的推理和别的经济学道理,这些钱很多部分就进入了高风险资产谋求高回报,这个道理大家可以理解并且接受。

这些时候就出现了另外一个情况,什么情况?就是因为资产和资金端大幅度增加,而导致了资产价值的推升,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因之以美元为代表的这些一级或者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在过去5年或者4年当中,你看见了无论中国还是美国,产生出了历史上难以计量的“独角兽”公司,难以置信的现象产生的一部分原因是这个。

另外还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为什么对中国来讲也会产生这么多公司,第二句话因为美元是国际流通货币,它的管道是四通五达的,如果把流动性想象为水的话,它有更便利的渠道从金融系统流向一级市场,从一级市场流向中国一级市场,以美元为代表的资金。“水”到这儿了,自然会推高市场价格,这是“独角兽”如此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时候可以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今天会产生如此多的兼并收购。结果很简单,原因是因为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偶然现象,进入了升息周期,流动性会慢慢收回。换句话讲,流动性不能持续增加的时候,资金供给不能持续增加的时候,资产价格单纯由于资金供给增加而产生的溢价就会减少或者变平、下降,因之产生了过去投资来的钱,处于流动性需求开始寻求兼并收购,开始寻求合并。因为他们不能找到更多的资金来给予同一个资产更高的资金溢价,不知道这样能不能解释清楚这个道理。

你认识清楚这件事以后,你也可以对这件事情持续往后发展做一个简单的判断,依据同样的路径和逻辑。我一直说预测和判断是必然的事情,你可以考虑在中国现在的这个历史阶段,你看到所有发生的兼并收购合并,比如说你去看美国的IPO市场统计,今年比去年少了40%多。你去看所有这些市场的时候,这个现象是发生在以美元为代表的流动性推高的市场价格上。换另外一个命题问你也会看到一些偶然现象地假设以人民币一侧看中国未来的话,你觉得这个市场会如何变化?也给你一些偶然性的事件,你可以把它连起来想象。

第一个问题告诉你Uber上一轮和上两轮投资中,很多投资者是中国背景的投资者。第二句话,再过一两个月,最后我们决定不参与了,另外一个巨大无比的“独角兽”公司,美国某公司会宣布再融资,上一轮融资很短,溢价80%,大多数也是来自中国投资背景的投资人。第三句话,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看国家所做的事情:

第一个是上一次中国社会中所放进来的4万亿去哪儿了,为什么没有推高大规模一级市场“独角兽”的价格,我说它其实对中国上一轮4万亿产生了这样的影响,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连接渠道没有那么复杂充分,所以我们很多钱推高了房地产的资产价格,去进行了一些更大的产能扩建,因而是我们部分工业挑战的原因,还有一些去了涉及市场。

第二个你可以看到在所有的政府讲话中,一直强调说我们要增加对于中小企业,新经济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同时降低企业的负债规模,降低企业中间融资成本,所有这些话都指向刚才我讲的偶然性事件,都指向一个方向和一个结果,如果你愿意做预测的话,这个预测作业我留给你自己去想。

我知道在座的有创业者,你涉及到非常多的方向,可以用非常快的方法讲一下其他可能涉及到的行业预测。我一直讲预测本身并不困难,难的是你愿不愿意抬头去看,以及你看到的话,有没有胆量坚持,有没有勇气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且坚持下去。

比如说中国还有这样的现象,都是非常容易捕捉到的。从2008年开始,仅以7年统计来看,平均每年人力资源成本上升12%—25%。2012年开始人力劳动总量市场净减少200万—600万的速度在减少。过去大家显然认识到了一个现象,我们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们还放开了二胎。后两句话意味着每一个社会阶层,或者社会成员的抚养的成本都会相应增加,那收入就不能减少或者相应增加。把刚才所有偶然性现象连成一个简单的预测,你能预测在今天开始,仅往后看3年,中国在某些方向和行业上就会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因为它面临着如此巨大的压力。过去7年相当于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了3倍,过去20年,劳动力总供给市场会保持总量持续减少的过程,以及每一个社会单元和社会阶层的供养和抚养成本都在增加。

想从这些事情里推理,动力如此之大,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同样大的速度同时发生,所以我猜你可以得到一些简单的结论,对于你的创业而言,这是预见未来。

可以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国家讲农业问题,因为劳动力成本不能过快上涨,而劳动力成本当中一部分是来自于基本的生活花费。比如说食品、饮料等等这些东西,因为我们生产制造市场有了很大的挑战,所以劳动力成本不能过快增加,粮食价格不能过分市场化。如果你愿意抬头去想的话,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叫做土地流转,不知道你有没有把这些偶然现象结合另外一件事情,如果你愿意去看的话,大概在今年9月,同比去年9月,从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人口没有任何的净增加,当然以后也有可能净减少。你把所有的事情放在一块看,也可以得到一些简单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我们讲的农村政策对国家颁布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土地流转,把这些事情放在一块看,显然从国家的意愿,行业的发展和人口的结构或者叫消费过程来看,农村显然我们希望农业能实现集约化,不是一个人一亩三分地,最好能有比较大的集合体,搞七八十亩,两三百亩。

那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这个问题是正在发生,已经发生还是尚未发生?结果也是一样,如果这件事情发生了,它会改变什么问题?它改变的问题分成几个方向,如果农业一旦开始集约化,它对农业本身和农业相关的其他领域,包括金融,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制造、农业产品定价,农产品直接到餐桌,减少农产品到农资供应链的环节和提高效率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没有发生,这些行业会如何变化?如果今年9月对去年9月从农村进城市打工的人口并没有净增加,只是持平,如果它下降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情况的背后,这些人去了哪儿?去干了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赚了钱?这都是影响社会巨大变革和蕴藏着社会巨大创业机会的方向。如果你愿意抬起头来想,并且你愿意以自己能够想到的方式和愿景来坚持,虽然我觉得第二件事要难非常多。

很早以前在内部我就看过了这样的结果,这是对我自己为什么创业的影响。直到几个月以前我才下定决心尝试,有勇气坚持自己看到的东西会更难。我看到的东西我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听起来是非常经济学的问题。

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整个社会财富的消费和分配开始从实体资产的消费,转向虚拟资产的消费,这是任何一个全世界发达经济体的毕竟阶段。从简单的逻辑上讲,我们国家经历了大白话的阶段,从90年代初期之前我们有储蓄的大规模上升,财富的积累。第二规模从储蓄向实体的转化,这是所有实体经济体发展的必然阶段,实体自然就是指房子。从90年代初中期开始到2010年,大部分的社会财富,不管是产生还是消费还是个人财富的产生和消费,基本上都花在了房地产相关领域。

你从另外一个阶段上讲,现在非常快的实体资产开始向虚拟资产进行转换,这是再分配。我拿我妈举例子,我母亲作为一个著名大学的老师,在习惯了公房分配之后,90年代初期提出了住房商品化之后极其讨厌这个事情。大家觉得一样的房子为什么大家没有钱来买呢,到我自己2012年买第一套商品房之后,我母亲变成了非常专业的选房人,买什么朝向,什么地段,多大面积的升值可能性最大。我母亲每次来我家吃饭的时候,都不停的唠叨说钱不要放在定期存款,货币是贬值的,存款利率变成了1.5%,名以上的获益贬值是1.6%左右,差不多的。她说你要买一些理财产品,而且她会给我推荐一些我听不懂的东西,比如说跟外汇挂钩的T 0的东西,T 1的东西,她的金融水平我觉得已经超越我了。

我只是说从老百姓端从实体经济购买和虚拟经济购买中的转型方向,这意味着很多变化,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也非常简单,中国过去金融体系当中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占51.9%,我母亲曾经给我推荐过开地电力债券什么的,就是股权融资。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当中,这个数至少20倍以上,美国是80%。中国今后也会是这个状况,股权融资会扩大若干倍,含资本市场。

第三件事情就是国家为了刺激经济会产生更多的东西,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时间的关系。

我猜我们这个行业往后5年,我们与资本市场共同振动的方式会产生若干的变化,这是我们当时做的预测。预测的结果可以花3—5年来看,以前我只负责做预测,做预测想清楚之后就用钱投我认为对的方向,现在身体力行证明了不光我们做这件事,我们自己也愿意下来试一试,可以面临今后5年在我们这个行业中必然会发生的一些变化,我们做了一些改变,愿意坚持这3—5年甚至更长时间,来看一看我们所预测到的这些变化,注定要发生现在尚未,将来一定会有的事情,会不会出现,以及会不会发生。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