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拓展市场时,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做营销,比如打广告、蹭热点、上新品、做回访等。
这样做除了少数运气好的之外,大部分都效果寥寥,到最后便宜了羊毛党。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样的困境呢?解决方法就是用户精细化运营。
通过各类运营手段提高不同类型的用户在产品中的活跃度、留存率和付费率。
而如何将用户从一个整体拆分成特征明显的群体决定了运营的成败,最经典的用户分群工具就是RFM模型。
RFM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客户细分方法,常用来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造利益的能力。
它通过三个关键指标:最近一次消费时间(Recency)、消费频率(Frequency)和消费金额(Monetary)来评估客户的价值。
接下来根据这三个指标,针对超市数据进行详细介绍。
本文目录
- 最近一次消费时间
- 消费频率
- 消费金额
- 综合分析
一、最近一次消费时间(Recency)
R1(近期活跃客户):最近一次在超市消费是在一个月内。这些客户在超市当前最为活跃,他们可能经常光顾并对超市的产品和服务保持高度的兴趣。
R2(一般活跃客户):最近一次消费在1-6个月内。这些客户虽然不如R1客户活跃,但仍然是超市的重要收入来源。
R3(不活跃客户):最近一次消费超过6个月。这些客户可能已经转向其他超市或因为某种原因减少了消费。
二、消费频率(Frequency)
F1(高频客户):在过去一年内,在超市消费超过30次。这些客户是超市的忠实粉丝,他们对超市的产品和服务有很高的满意度。F2(中频客户):在过去一年内,消费次数在10-30次,这些客户是超市的稳定客户,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促销活动或新品发布而增加消费次数。 F3(低频客户):在过去一年内,在超市消费次数小于10次。这些客户可能是偶尔光顾的散客,或对超市的产品和服务兴趣不大。 三、消费金额(Monetary) M1(高价值客户):每次消费金额都较高,或者年度总消费金额在超市排名靠前。这些客户对超市的营收贡献大,是超市的重点维护对象。由于不同城市、不同占地面积的超市客户消费金额差异较大,这里大家可以根据具体超市营业数据划定切分值。M2(中价值客户):消费金额适中,对超市的营收有一定的贡献,这些客户是超市的稳定收入来源。 M3(低价值客户):消费金额较低,对超市的营收贡献较小。这些客户可能是价格敏感型客户,或者对超市的产品和服务兴趣不大。 四、综合分析 处于不同类别的客户价值不同,我们把客户分为3的3次方,即27个群体,具体如下: 重要价值客户(R1F1M1):即VIP客户,这些客户是超市的宝贵资产,他们不仅活跃度高、消费频率高,而且消费金额大。超市应该给予这些客户特别的关注和优惠,以保持他们的忠诚度。重要发展客户(R1F2M1/R1F3M1/R1F1M2/R1F2M2):这些客户有一定的消费潜力和忠诚度,超市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优惠活动来引导他们增加消费。重点挽留客户(R2F1M1/R2F2M1/R2F3M1/R3F1M1/R3F2M1):这些客户忠诚度一般,但消费力较高,是我们需重点增强粘性的一批客户。可以通过加强优惠力度,推出会员折扣制度、提供特殊服务等方式增强客户忠诚度。 一般挽留客户(R2F2M2/R3F1M1等):这些客户是超市的稳定客户,但他们的消费潜力和忠诚度一般。超市可以通过提供优惠和更好的服务来维持这些客户的满意度。低价值客户(R3F1M3/R3F2M3/R3F3M3):这些客户对超市的营收贡献较小,超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继续投入资源来维护这些客户。如果资源有限,可以考虑将重心放在其他更有价值的客户上。其实这个方法可以推广,比如在信贷客户精细化运营中,通过打标的方式,把客户划分成不同的类别,通过专业化推荐和给予不同的优惠来增强总体响应转化比例。至此,RFM方法已讲解完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应用到具体场景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