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服杂谈:ToB SaaS的机会可能在ToP

2024-05-23 08:22:38 浏览数 (2)

整个中国企服现在都应该在找出路,毕竟环境正在恶化,要活下去,只有找新的增长点。

这个大前提相信没人反驳。

那么正式开始解释下ToP是什么,P就是Professional。

是的,如果你是做ToB SaaS的公司,你的机会可能在ToP。

第一个,ToB生意的本质是企业主只会为结果买单,不会为提升效率买单

之前所有的ToB SaaS/软件/企业服务公司,都忽略了一个点。大家都在提自己的产品可以降本增效,但对甲方企业主来说,降本才是最实在的结果,增效并不是。

所以做财税的公司现在顶着风口浪尖还有饭吃,原因很简单,节税。

所以做SCRM的公司就很惨,你既不能给到更多的SQL,也不能保证成交。

那么有人会说,那做系统的公司呢?

做系统的公司,活的好不好,就看老板要不要用你的系统来管理自己的资源,或者有个刚性政策来使用这个系统。

所以做信创业务的公司活的还可以,全面替换信创系统是政治任务。

所以做ERP的公司活的还可以,公司要正规化就没法不用ERP来管的。

对老板来说,能够把自己的生产力资源信息化透视,也是个结果。

但效率提升对甲方决策者没有感觉,除非这个结果直接关联到成本。

比如游戏公司可以用AI来画底稿,但是还是用设计师来精修。对甲方来说,他可以明确的感知到自己的生产周期在缩短,这就意味着人日成本在降低。

一句话,只要结果能被公司明确的感知到,老板是愿意为这个结果买单的。

因为有结果,就有产出。有产出,就可以核算ROI。

如果是这样,那么结论就来了,你怎么证明你的工具可以体现ROI,毕竟你只有证明了这件事,你才能让老板评估这个产品的价值,然后买单。

第二个,专业人群通过感知效率买单,本质是增加了购买决策的可能

对打工人来说,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反向需求——没有人不想提高效率,但很少人愿意只通过提升自己的能效来提高效率。

懂?

举个简单例子,中层领导通常自己都不想干活儿,但很希望基层快点干,因为高层交代的事情能够迅速落实,这样做实际提升了他团队的效率。

基层活儿是要干的,但摸鱼是不可能不摸的,所以基层希望使用工具来帮助自己干活儿。因为更好的工具会显著的减少自己的劳动负担和劳动时间,不加班不费劲还能把活儿干好,谁不愿意?

说直白点,大家都想偷懒。要么依靠人力偷懒,要么依靠工具偷懒。

这么一看,就比较明显。除了老板以外,专业干活儿的人群,对能提升效率的工具是有明显感知的,他们也愿意付费。

所以WPS会员卖的风生水起,就是这个道理。

但你应该能想倒,WPS这个产品,其实很少有公司基于生产力的角度去采购。换到OFFICE或者PHOTOSHOP身上,你更就能理解——如果不是这两家公司法务强的话,老板是永远不可能买单的。

做锄头肯定没有做师爷那么多让老板买单的可能,但增加了卖锄头商家的交易机会,因为你客户对象变了。当师爷只能跟老板交易,对锄头商家来说,与其说服地主批量购买锄头,不如把锄头零售给佃户。如果你的锄头做得更好,佃户的网络效应也更强——用你们家的锄头干得快干的好,可能半天就传遍十里八乡。

这就是我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提倡把系统拆散成为工具的原因。

系统太复杂,客单价太高,决策周期太长,决策影响因素太多,决策人很难找。

工具很简单,客单价低,决策周期短,决策影响因素很少,决策人很容易找。

据我所知,卫瓴现在就在这么干,把SCRM的大功能拆散成为小工具,小工具直接面向市场部人员,让他们先用起来,而且卫瓴这么干的结果是增长确实还不错。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下半句就是,专业的工具放到专业的人手里,才能展现价值。

老板又不用PHOTOSHOP画画是不是?

如果多个小工具在专业人群里产生粘性,那么可以预见,要么你的工具被买单,要么你的系统价值更强。

剩下的事情,就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职场上有多少打工人,有多少老板?

这就决定了你面向客户群的问题。

ToB的生意的获客一直是个老大难。我相信不少做ToB市场的人,每天面临的线索(对不起,真的就还不是有效线索),可能就是个位数,甚至这个计量时间都要用周或者月为单位。

如果你是SAP或者IBM,一个单子能搞到几百上千万,那你面临个位数的客户也无妨,开张就吃一年。但事实就是,以国内企业服务的客单价,个位数的获客量,你说这个生意做不起来,是不是也很正常?

WPS天天能在抖音直播间都可以卖会员,他需要做很强的企业服务业务吗?

从更大的角度而言,中国ToB生意转向ToP,只是个时间问题。一个是中国4亿白领稳定上班人群,一个是平均活不过3年的3000万中小企业,你觉得这两个市场大盘,哪个更有前景?哪个更可持续发展?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