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备受关注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正式施行。按照新规要求,目前各地都发布了网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北上广深的网约车细则,起到了“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越来越多仿照“京人京车”、“沪籍沪车”模式的地方细则,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收购快的和Uber之后,滴滴经过四年的厮杀,终于“统一”了中国网约车市场,造就一家独大的场面。但过于严格的各地细则出台之后,各方舆论都认为滴滴网约车平台前途未卜,共享经济即将被扼杀于萌芽阶段。
不过,从滴滴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以及其他领域的动作来看,共享出行江湖大BOSS滴滴的醉翁之意或许是在以下方面。
国内网约车市场不再被看重的背后,全球化才是终极目标
国内市场严格到足以让滴滴窒息的细则,或许是要把滴滴逼出国门,走向海外市场与Uber继续竞争。
近日,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再次提起了公司的海外战略,并且宣布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和Uber一样成为全球化的企业。而上一次滴滴的高官们谈到全球市场,还是在8月份滴滴收购Uber中国之后,而当时滴滴的主战场还是在国内市场。
至今,83个地级以上城市公布的网约车细则征求意见稿中,有60% 以上都对车型做出了严格要求。就北上广深全国前四大的打车市场来看,细则中的相关规定甚至连部分B级车都难符合要求。国内市场再次变得未来扑朔迷离,滴滴或许不得不转战海外市场。
此前,滴滴先后参与了Lyft的融资和Grab 3.5亿美元E轮融资、7.5亿美元心融资,甚至还投资了印度叫车服务Ola。去年年底,还与Grab、Lyft、Ola组成跨国叫车联盟。今年4月,接入Lyft服务,滴滴海外版正式上线。
面对正在跨出国门的滴滴,Uber似乎早就预料到了。8月退出中国时,优步中国的高层没有一人留给滴滴,甚至还带走了6位高管加入Uber全球。
除了高管,Uber还把在中国的重要资料也提前销毁。在8月1日收购前2周,Uber中国的每一位员工都被总部要求安装一个名为“Global Protect”的软件。就在合并公布前几小时,软件开始将员工电脑中的文件通通变成了乱码文档。不止是那些核心商业机密文件,还包括司机的工资单、外部合作协议、日常照片,甚至连实习生们的毕业论文也难逃被改的命运。
滴滴收购Uber,当时看来,本身就是一场很难说谁输谁赢江湖斗争。那么放眼海外市场,全球独大的Uber在各地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好过。这样看来,滴滴在海外市场还是有一定的机会。并且国人对于滴滴的认可度还是相对较高,随着近年来走出国门的人越来越多,滴滴可通过跨国叫车联盟,主导海外华人的共享出行市场,进而实现全球化这一终极目标。
网约车市场没了,公共出行领域还大有可为
近日,滴滴宣布通过与各地公交集团或交通信息监管部门官方合作,实时公交业务近期连续开通八座城市,分别是成都、重庆、青岛、南京、长春、兰州、石家庄和西安。点开滴滴出行APP之后,不难发现此前被放置在出行选项最后位置的公交,出现在了仅次于快车的位置。
这也是滴滴首次利用自己积累的大数据,结合地方公交集团开放的数据,在公交领域和政府公共管理领域首次提供公交车线路规划的技术性咨询服务。从滴滴出行APP上公交服务的更高定位来看,滴滴后续肯定不会将自己所有“鸡蛋”都放在网约车这一个“篮子里”。
而就在上个月,滴滴还向ofo共享单车投资数千万美元,将ofo接入滴滴平台,正式布局共享单车领域。尽管共享单车在2016年以来成为互联网行业内比较热门的话题,一些一线城市中比较潮的市民也有较多使用,但扩展到整个出行市场来说,它的市场份额还极其狭小,用户量也非常有限。
所以,滴滴希望凭借自己介入,在短时间内将共享单车打造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就像当初进军网约车市场之前,滴滴通过进军出租车行业来培育市场、教育用户。这一次,滴滴希望将早就被网约车培育好的用户,引向共享单车,抢占共享单车市场先机。
从未改变布局出行市场的滴滴,网约车市场或许和出租车市场一样只是个跳板
早年间,滴滴进军出租车行业,补贴后仅需1元,甚至更低的价格让用户尝到了甜头,滴滴也打响了名号。近些年,“单干”的滴滴基本上抛弃了出租车行业,这样一来也招致网约车被定性、被限制的现状。可是,大胆一点来说,网约车市场的现状,或许滴滴早就有预料,并且已经早就有所应对。
被网约车横刀夺爱的出租车市场,滴滴肯定是回不去了。而公共出行领域剩下的公交和单车,滴滴并非刚刚重视起来。滴滴巴士早在6月就改名滴滴公交,开始做起大数据服务。投资ofo,利用平台优势,向近期火爆的共享单车领域引流。所以说,撼动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网约车被一步步打压的局面,或许滴滴背后的投资人们早就有所预料,由此转变业务重心,布局剩下的公交和单车市场,成为涉猎全方位出行方式的行业BOSS。
而意在将滴滴打造成全球化企业的高官们,自然也不会放弃海外市场。将海外打车平台接入滴滴,服务于出门在外的国人,也可以想见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所以,面对网约车新规,或许我们不必再过多的担心滴滴,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它,或许只是把网约车当做称霸出行领域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