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透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4-08-16 17:53:14 浏览数 (2)

十大看点:

1.中小微企业为什么经营越来越困难?

2.中小微企业是否要做数字化?

3.数字化转型的标准和步骤有哪些?

4.如何评估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和效益?

5.数字化转型如何支持公司的决策?

6.线上线下融合如何提升效率和体验?

7.吃火锅的人会看什么电影?

8.充电宝公司如何平衡不同点位设备?

9.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灵活就业?

10.数字化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有哪些影响?

对话嘉宾:

高   峡 高灯科技董事长兼CEO

叶铁桥 刺猬公社主理人 

李   刚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

清风鸣蝉: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蜕变

李刚:大家好,欢迎来到由腾讯研究院主办的《仲夏六日谈》的现场。今天讨论的主题是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是主持人,腾讯研究院的李刚。非常有幸邀请到两位嘉宾,一位是坐在我左手边的,高灯科技的CEO高峡,高总,另一位是坐在我左手边第二位的刺猬公社的创始人叶铁桥,叶总。欢迎二位。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大概有5200万家中小微企业,1.24亿个体工商户,他们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推动经济发展,维持社会运转,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力量,也是各方关注的重点主体企业。那么,每年各部门都会出台很多小微主体的支持政策,比如说工信部的专精特新的“小巨人”计划,比如说质检总局的“名特优新”扶持方案,比如说发改委每五年都会出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等等,这些文件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来讨论的主题。

过去的两年,中小微企业的日子都不是特别好过,很多的支持政策也有起伏,我想先请叶总来谈一谈,从2020年到现在,您看到的这四年间的中小微企业的大体情况是什么样?您自己也是中小微企业的主理人和创始人,您的亲身体会是怎样的?

叶铁桥:自2020年以来,我们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冲击,这期间还叠加了经济周期的波动,比如说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那样的一个阶段肯定要难很多。坦白说,我身边就有朋友在过去一两年里因财务问题被列入了失信名单,遭受高消费限制等后果,可以看得出来确实比较难。分析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在较早年份市场处于扩张阶段时,中小微企业普遍加大了投资力度,将资金大量投入到新领域的探索中。然而,近几年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原本扩张的策略在现在不得不收紧时,许多公司的现金流无法支撑,进而走向了一个不是特别好的结果。我觉得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常态,既有繁荣时期也有低迷时刻,这个很正常。巴菲特有句话:“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在目前经济周期不佳的背景下,确实有一些小微企业会面临严峻挑战和困境,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

李刚:您讲得挺好的。从自身经验出发来理解的话,中小微企业好像在整体的经济运作中扮演着较为被动的角色,经济好的时候它们会浮上来,经济的基本面往下走的时候,就有很多的企业撑不下去,这可能源于自身业务模式的局限、未能妥善处理的某些关系,或是时机把握不当所引致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中小微企业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它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手段,其中可能包括一些技术性的手段。请问高总,作为中小微背后的支持者,您是如何协助这些企业步入数字化道路的?能否分享一下,目前高灯科技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据您观察,这些中小微企业在您的平台上表现如何?它们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它们的发展有何规律可循?以及它们是如何将数字化与自身业务有效结合的?

高峡:我觉得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中小微企业要不要做数字化转型?第二个,到底应该怎么做?刚才您也讲了,这两年中小微企业日子可能不太好过,很多中小微企业觉得不做数字化是等死,乱做的话是找死。实际上,在与众多中小微企业接触后,我觉得要不要做数字化有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创始人或者公司团队先判断数据在其业务中是否作为生产要素存在。以餐饮业为例,一家餐厅需要了解其主要收入来源于早餐、午餐还是晚餐,这看似直观的数据却对业务有着实际影响。进一步,餐厅是否需要关注是直接步入店内的顾客更多,还是通过线上平台预订的顾客更多?这些数据的分析能决定数据是否成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如果是,那么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接下来,企业持有的数据是否为结构化数据也至关重要。简单统计早餐销售可能较为容易,但深入了解早餐中蛋奶类或面食类的销售情况则需要更复杂的数据分析。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政府已经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但核心仍在于分析自身数据是否与市场、媒体或平台的数据存在线性或非线性的关系。这关系你找到了,那你就应该去做数字化,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怎么做数字化?对于一家仅有20名员工的小微公司而言,在当今互联网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有两方面可以立即着手:首先是财务的数字化,这一点多数企业已经开始执行——通过银行账户发放工资,而不再使用现金。这表明企业的数字化基础已然存在,因此,利用现有数字信息优化税务、工资及员工保险等流程,便是初步的数字化转型,这个很容易。其次,企业应当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包括员工任务分配和业绩考核等,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未来更深入的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从这两个方面开始,中小微企业可以逐步将业务数字化,从而有效驱动企业发展。这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的有效经验。

李刚:如果讨论到财务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这些是否属于中小微企业自身能够承担的范畴呢?

高峡:还举餐厅的例子。在过去几年中,只有几十张桌子的一个小型餐厅肯定属于中小微企业的范畴。以前,他们可能会接受现金和刷卡支付,而每天晚上都需要财务人员手工做账。如今,这些账本大多已经数字化,存在于电脑或手机之中。我们观察到,大型商场中有70%到80%的交易都是通过电子支付完成的,这实际上为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运营得当,这种转型的成本是很低的。企业所需的,可能仅仅是一台电脑,甚至是更小的设备——一部智能手机。通过这些设备,企业可以实时监控其进销存情况。此外,有许多在线工具可供使用,例如腾讯的企业微信,它不仅与您的任务系统相连,还与财务数据整合在一起,如果全部打通了,实际上,真正实施数字化转型并不需要高昂的成本。

李刚:我了解到,高灯科技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系列服务,包括财税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在提供这些服务时,您是否会进行选择?是否会根据企业的性质或其业务领域来决定是否为其提供服务?还是说只要企业有意愿,您就愿意为其提供帮助?

高峡:高灯科技致力于服务中小微企业。基于这个立场,对于前来寻求帮助的企业,我们都愿意提供支持。而且我觉得,在当前环境下,每个企业都具备接受服务的基础。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任何开业的商家都需要开具发票,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业务运作的一部分。如今,随着电子发票的普及,比如某连锁咖啡品牌在全国有4000家店铺,过去可能需要为每家店铺配备税票打印机,但现在完全没有必要了。通过一次性的数字部署,我们就能为企业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做不仅简化了企业的运营,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方便C端用户获取票据。实际上,这是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一个实例。我们认为,在任何行业中,只要企业涉及现金流和票据流,需要纳税,无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员工保险,只要有这些流通环节,就有数字化部署的需求。这种部署至少能为企业带来成本降低的好处。

李刚:我总在想,像刺猬公社这类所谓的数字原生公司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如餐厅或街边的小店——那些小型零售或制造企业,是否有着不同,对于你们这样直接在数字平台上成长起来的企业而言,是否从未考虑过数字化转型的问题?

叶铁桥:我们只在一个方面想过数字化的问题。对我来说,数字化的关键并不在于如何实现数字化本身,而是如何有效利用数据。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让这些数据对公司的经营方向和决策起到辅助作用。许多小微企业并没有专职财务人员,他们是兼职的,市场上有很多提供代账服务的公司。但我坚持认为财务对一家公司而言至关重要。所以我当时坚持去招聘一位全职财务。在寻找合适人选时,我咨询了懂财务的朋友。他说小微企业招财务本身比较困难,他来了之后,肯定只有他一个人,不可能再多招一个,那样的话对人力,对小微企业来说是很大的负担。我问他有没有这方面的人选,怎样去找合适。他告诉我一定要找从审计师事务所出来的,说这些有审计事务所背景的人,因为经历了艰苦的项目工作,比如在内蒙古的煤矿上进行几个月的审计工作,所以跳槽的时候,他们更愿意选择一些小型公司,以期获得更全面的财务工作经验。按照这个思路,我开始招聘。当然,对小微企业来说,招人并不容易。有些人接受了offer,但看到只有一个岗位且缺乏同行交流,就在上班前放弃了。最终,我成功招聘到了这样一位员工,我发现他是我们公司有史以来招聘的最成功的员工。一方面,他的财务功底确实非常扎实,另一方面,他特别擅长处理各种表格和数据分析。比如,我会让他做结构化,让他看看去年我们客户中,哪些是大客户,哪些是中小客户,他就会给我一个表,图标显示54%的收入来自中小客户,46%来自大客户。还会展示每个月的收入呈现什么样的特征,他特别擅长制作这种图表。这对我来说非常有用,因为仅凭印象是不可靠的,所以我觉得我唯一一笔非常成功的投资就是招聘这个财务人员。正如高总所说,对于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确实需要精打细算。目前,这位同事不仅负责财务工作,还兼任行政和人事工作。我们只有一个销售,一个商务。我们公司常说:“外事不决问销售,内事不决问财务”,这样我就基本上可以不用亲自处理事务了。

高峡:您很幸运招到这么一个人,他不仅能够制作表格,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处理结构化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关键并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您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比较——是与同行比较,还是与您自己的历史基数比较。然后,您可能会发现调整某个策略、产品的售价或其他因素可以显著改善经营效果。这就是数字化的高级应用。而且如今,您的所有前期数据都已经存储在电脑里了,如果过去都记在纸上,这个难度就要更大一点,所以我觉得,一个是您很幸运,招到这样的一个员工,并且也证明了数据化对您的业务决策和方向还是很有帮助的。

叶铁桥:在我们公司举行的会议中,虽然我是公司的唯一领导,没有合伙人,但我们有几位中层管理人员。在这些会议中,我发现做业务的同学的思维与我基本一致,观点很少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常常会邀请财务同学发言,因为他能从不同角度提供见解,这对我们非常有帮助。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他的意见,将其视为第三方观点。

关于数字化,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在今天,遭遇一些困局的小微企业要怎样去破局?或者说,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命题是活下去,怎么样活下去?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小微企业通常都有比大企业更短的生命周期。在美国,这个周期可能是七到八年,而在中国,可能只有五到六年甚至两到三年。那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它的一个最大的命题就是怎么样活下去。那么,数字化有没有办法去帮助这种小微企业活下去呢?我觉得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是更大的因素还来源于小微企业本身。有句俗语说:“大河有水,小河不干;大河没水,小河干。” 当整体经济形势不佳或某些产业发生急剧变革时,小微企业面临的挑战尤为巨大。以我们所在的新媒体行业为例,回顾过去十年的变迁,高总您曾在微信工作过,微信公众号的兴起带来了一波浪潮,当时像我们这一类的小微企业一大批,浪潮来了之后会发现去赶浪潮的人是有那么一批,但小微企业这批人肯定是跟着浪潮后面跑的,它不会站在潮头前面做弄潮儿,它不是这种类型的。微信公众号有它的黄金时间,当然它现在还不错,但是它的黄金时间肯定已经褪色了,然后,后面就开始视频化了。视频在媒介消费中的比例历史上首次超过了文字,这一转变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形态,但是可能要很多年之后,那些传媒学者去总结的时候才发现,比如说2017年到2018年发生了一个拐点,中国人消费视频的市场远远超过了消费文字的市场。其实你会发现,整个产业的变革过程中,尤其是以抖音、快手和视频号为代表的平台对商业广告产生的虹吸效应,远超传统的文字媒体。就像原来的门户网站被后来以算法为代表的那些平台所取代一样。这种变化使得原本依赖文字内容的机构面临巨大挑战。所以,我觉得在产业经历重大变革时,小微企业面临的挑战最为严峻。那么,在面临这些挑战的时候,怎么样去寻找破局,我觉得这才是我们今天需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高峡:我接着您刚才说的讲,我觉得中小微企业就是要活下来。其实中国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周期很短,刚才说,国家出了很多政策。大家想一下,国家出这些政策不是空穴来风,它也是看了很多数据的,它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实现持续发展。然而,要想充分享受这些政策带来的红利,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基础能力。比如刚才讲的财务数字化,您刚才讲得很直接,就说他给我造表,其实你仔细去看他的表,他一定是从电脑里拿出来的,他去拉各种数字,同时他会看市场上的一些数字,比如看到隔壁邻居的数字是什么,人家的增长曲线在什么地儿,这些东西是因为他有数字化的能力,他拿到了结构化的数据,所以能提高各种各样的效率。我觉得,中小微企业无非两个核心诉求,包括现在大企业也是这样,一个是降本,一个是增效,也就是开源节流,简单讲就是这样。所以我觉得,实现了这两样东西的数字化后,你会发现,就跟您似的,您本来只让他记账,把财务记清楚,后来他会给您提出建议。为什么他能提出建议呢?因为他看到的结构化数据比您多,他既看邻居怎么做的,又看我们去年为什么这个好,所以他会提出来。所以财务的数字化和人力的数字化是其中一个基础,做完了以后,你可以长出自己的数字化特点。

叶铁桥:对,所以我觉得,在目前来说,数字化对于中小微企业的作用或许更多地体现在节流和降本增效方面,对于开源,我觉得可能会比较困难。

高峡:我觉得是这样,我自己的感觉是,我们服务了很多中小微企业,开始的时候基本是您这个想法,比如说我们见过一些连锁的奶茶店,每个店有店长之外的店员,店员中要有一个会用发票机的。而现在用电子发票了,这个人就省了,那就是降本了。实际上完全数字化后,中小微企业会出现一些新的机会。比如,我新出了一款咖啡或者一款奶茶,它好还是不好,到底为什么好,下午卖得好还是晚上卖得好,周边外卖的多还是到店的多,这个数字化数据看了以后,实际上能反推产品,像您讲的,星期天发稿或许效果更好,我星期天可能发影评类的稿件是最好的,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呢?这个数字实际上是数字化水平到了以后能给到的,你只是个大概,但我给你的是准确的数字。所以开公司,人、财、物,这几个东西你先做到数字化,自然会长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我记得复工复产的时候,当时各地都在报道多少公司复工复产,其实我们看到的数据就更直接,就是去看企业到底有没有开发票,发票量上去了,整个市场就真的恢复了,大家都去上班不一定是真的复工复产了。当时我们在南山,南山区的区长去我们那儿,我们有一个大屏显示各地开票的数据,他说,你这个最准。因此,这种精确的数据支持能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进而影响政策制定和市场策略。比如,现在我们服务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业体——万达广场,过去,他们每个广场都需要大量管理人员,现在他们的管理人员在大幅降低,但是工作量那么多,要用什么方法呢?用数字化的能力,比如用摄像头来解决,用机器人来解决。

叶铁桥:感觉您刚才说得有点像大数据洞察。

李刚:对。我是觉得叶总不仅仅是招了一个财务,您还招了一个BI,招了一个战略官,他会给很多的建议。在一些企业,特别是体制内的机构中,我感受到他们谈及数字化时,往往期望将数字化应用于制造业环节,尤其是在车间中。他们还有一个观点,认为数字化存在一定的门槛,即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数字化能带来巨大的收益;而在达到这个门槛之前,收益可能并不显著。我清晰地记得,我们参加某高校举办的活动时,一位领导直接询问是否所有企业都必须实现数字化,以及对于一些小微企业来说,是否只需被动接受服务而无需主动追求数字化。然而,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如果企业只是被动等待,其效果将大打折扣。许多事情如果不去主动接触和追求,企业可能将一直保持现状,虽能生存但难以发展。

您是怎么看的?是不是真的有一个门槛?而且是不是一定是制造业?其实我刚刚从您的介绍当中,得到的一个观点是:从中小微企业的角度来看,数字化的起点并不一定是生产线或车间,而可能是后面的流程,比如市场营销或财务。一方面,这些领域的数字化门槛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它是最早见效的。相比之下,工业数据的数字化可能需要更高的门槛,但它们在媒体、公众和政府的关注点上更具吸引力。

高峡: 我是这么看的,产业互联网或者工业互联网这两年也都提到议题上了,腾讯专门成立了CSIG部门,国家也希望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投入,不可否认,数字化一定会给生产和制造行业带来很多积极影响。我们看到,无论生产线上生产的是高精尖还是单一产品,数字化能力越强,产品的稳定性各方面也越高,这是一方面,这个是不可否认的。然而,为什么政府现在会支持数字化呢?我认为这是因为消费互联网和金融互联网已经非常发达,基本上人们已经不再携带现金,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基本生活方式。这种数字化使得中国互联网企业,如腾讯等,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便利性,也容易被接受。一夜之间,大家使用现金的情况就减少了。因为什么?因为它确实方便。在产业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方面,投入可能不会立即见效,但国家希望将这种能力应用到生产线和车间中。我认为这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无论是从芯片技术还是其他方面来看,中国仍有很多路要走。比如,我们的新能源车已经显示出追赶的潜力,但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我们仍然有很多红利尚未充分挖掘。以美团上市为例,上市的时候,王兴首先感谢的是乔布斯,因为智能手机的出现才使得许多事情变得更容易实现。今天,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实际上并不困难。虽然“数字化”这个词听起来很高端,但实际上没那么难。只需比较一下20年前、30年前的企业账本和今天的账本就能明白。您刚才提到,您公司的财务一定都在电脑里,甚至可能是笔记本电脑里,这就解决了问题。过去还需要台式机。

我还是这个观点,第一点,刚才讲了降本增效,数字化绝对是降本的一个利器。第二点,降低成本后,你会发现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原来你只是请财务人员管理好账目,避免出错。但现在你会发现他给你提供了很多建议,因为他已经融入你的业务中去了。另外,他的观点可能会让你觉得很准确。我可能只是个大概了解情况的人,他怎么会知道这些呢?他就是通过数字化获取了基础数据才能做到的。这种能力来自企业的数字化。你可能觉得我公司没有做什么数字化的事情,但实际上已经做了一些。但是如果你进一步完成财务和人力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后,你会发现你公司的整体水平会提升。无论什么行业,一旦这两个方面的数字化完成以后,你的业务就会上一个台阶,整个业务也会增长上去。

叶铁桥:在过去一二十年里,企业至少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数字化转型。第一次数字化主要是电商数字化。早年,中国有大量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它们采用非常传统的销售模式,如销售员亲自跑业务等。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这些企业开始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当时出现了许多服务于这些企业的公司,包括一些服务于大型电商平台的公司,甚至有些公司成功上市,如宝中。包括把国外的一些品牌引到中国来,在中国的这些电商平台上面去开店,这一类的服务公司非常多,我觉得那个可能是第一步,其实那时的数字化主要是将产品互联网化。随着中国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制造业的数字化仍在持续进行中。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数字化基本完成了,尤其是那些没有实体的行业。这些行业依附于消费互联网诞生了新的门类,如我们公司这类。您刚才说,王兴在美团上市时感谢乔布斯。我在微信开大会的时候,我当时也跟小卢说,感谢小卢,如果没有微信公众号,就没有我们这类公司,但是现在,在过去10年里,像我们这类公司在中国可能有几十万家,大家都依附于微信公众号进行创业。

后来有了视频,有了视频号、抖音和快手等公司,我看到一个统计数据说,中国有1500万职业主播,他们不也都是纯粹的原生数字化公司吗?他们基本上都是依附于数字平台去工作,然后可能他们所有的协作也都是基于SaaS软件,不论是钉钉也好,还是说飞书等等,这些工具都是依附于这种东西工作的,他们同样大量运营今天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无论是支付还是提供开店、微店等服务。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线下非常分散的行业,如餐饮业,数字化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管理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中国的餐饮企业出现了拥有上万家店铺的可能性。如果没有数字化和今天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这种规模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品牌的餐厅在每个县城都有分店,如蜜雪冰城在短时间内能够开设上万家店铺。如果没有今天的管理手段或数字化变革,这种状态基本上不可能达到。

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刚刚讨论了很多关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方面,现在让我们来谈谈开源和拓展市场的问题。企业微信提供了群聊功能和群发功能,这些功能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此外,还有许多SaaS服务商为小微企业提供各种功能,比如客户唤回功能。在你消费完成后,可能过一两天会收到一个评价填写的邀请,这种算不算数字化呢?

高峡:当然,我觉得这肯定是算的。

叶铁桥:如果这算数字化的话,在过去几年就救了很多公司。我打个比方,我们家旁边有个烤鸭店,在疫情期间,北京封控那么长时间,线下餐饮都是不让开的,他把左邻右舍拉成群,然后,在群里说,今天推出一个特价烤鸭,有需要的话到哪个地方取。其实这种方式拯救了餐饮店。

高峡:如果没有互联网和数字化能力,它是做不到的,而且就像您刚才讲的,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他推出一个东西,你要不要?实际上他是根据大家的反馈去备货的,他根据订单反馈决定去备什么样的货,他的进销存是靠这个。如果没有互联网能力,统计不上来这东西,那就像您说的,没办法实现万店。此外,国家现在也提出了脱虚向实、线上线下融合和数实结合的理念。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过去几年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实体经济相对滞后。虚实结合是最佳的选择,可以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但是今天看,为什么大家要提起脱虚向实、线上线下融合和数实结合的理念,实际上是因为线上发展快了。线上为什么发展快?是因为数字化能力强大。像刚才你举这个例子,开烤鸭店,先烤10只,今天运气好来了12个人,明天准备20只,结果明天来了8个人。如果事先做接龙,这事就简单了,统计完了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另外支付也容易了,也不会有欠款了。像我们现在为很多小微企业做零工,有很多结日薪的,今天干活今天就能结到日薪,如果没有数字化的能力,怎么可能结日薪,要发现金,怎么找到你?脱虚向实的理念是因为大家看到了线上业务的快速增长,希望能够带动线下业务的发展。比如万达广场,虽然它是一个线下商场,但实际上它的出租率、步入率和客流量还是正常的,与线上相比,线上可以24小时营业,随时有人购物。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比如腾讯与万达的合作,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等手段,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并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万达里面的店其实很多是小微企业,如奶茶店、咖啡店等,它拿到了数字化能力,它有接受能力,它兜得住,就能把这东西做起来。

李刚:我们还是强调一下,我觉得即便是线上的,我们也管它叫实体的。我觉得虚拟的那部分可能在讲虚实的辩证关系的时候,他们往往是说怕实体经济过度的金融化,资金在一个封闭的体系里空转,实际上没有流到实际的经济体中。但是我觉得您讲的这个,无论是万达广场的线上线下结合,还是线上为线下导流或提升消费体验,我们认为它们是一体的,即数实融合。这种融合真正产生了现金流、消费和体验,与纯粹的虚拟数字账户上的流转是不同的。

高峡:对,实际上第一代就是这样的,简单粗暴,这个公司怎么数字化,先去开个网店。但今天发展到更高的一个阶段,可能明天还会有新的花样,但是你会发现,无论是帮你开店,还是帮你直播,还是帮你什么,实际上都是用数字化的能力帮你。

叶铁桥:其实我不太了解现在北京或者全国各个地方的商场怎么运营的,好像现在去好多商场,比如在工作日期间去,基本上是空无一人的,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生存下去的。

高峡:现在综合性的商场是有实物类和体验类的活动的,比如我去看个电影,去吃顿饭,或者带着孩子去玩一下。所以在吃喝玩乐各个方面,商场都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尽管购物需求可能已经转移到线上,使得购物成为附加的活动,但餐饮等服务仍然吸引着大量顾客前往百货商场。因此,即使在工作日,商场内的人流似乎减少,它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周期性的繁荣。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简单的消费活动如看电影和吃简餐依然非常活跃,这对经济保持活力至关重要。无论是万达广场还是其他商业广场,许多商场仍然在开业中。

叶铁桥:现在是这样子的,原来是顶楼做餐饮,现在是顶楼下面一层做餐饮,然后到顶楼再下面两层做餐饮,现在发展到商场最火的不在主体上面,在负一层。    

李刚:我的感觉是,现在我去商场,一方面是吃饭,看电影,体验类的比较多。另外即便是购物,也有很多在线上没办法体验到的服务在里面。比如说买化妆品,可能女士们一定要到现场去,商场有帮她化这些,试这些的服务。另外,即便是买服装、买鞋子也是,我的鞋大部分还是在线下买,在线上买鞋对于我这种不愿意反复退换的人来说比较麻烦,可能还是到线下去方便一点。我们经常把购物需求攒一段时间,比如说攒个一两周去一趟,把一揽子的东西都解决。在北京,确实有些比较老牌的商场可能面临着比较大的转型问题,但是也有一些新的商场十分拥挤,摩肩接踵,您刚刚讲的数字化的扫地机器人,我觉得都没有办法开进去,全都是人。

高峡:实际上,我们许多人生活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然而,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可能尚未完全完成,特别是在二线和三线城市。因此,实体商业仍然拥有许多机会。例如,购买电器如冰箱和彩电等标准化产品可能在线上进行,但像服装、鞋帽这类商品,以及餐饮服务,仍然需要线下体验,这是刚性需求。

回到数字化的话题,国家之所以提出相关倡议,正是因为有这种需求。这表明消费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但许多中小微企业还没有完全享受到数字化的红利。你去吃这个红利的话,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要从基础做起。不要期望数字化能立即将生意翻倍。首先应该关注降低成本,之后自然能够增长,因为你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像财务一样,原来只关注自己的账目,后来发现他的观点很准确,他知道去年3月份挣了多少钱,为什么高,邻居为什么挣得高。数字化能力就提升了。甚至他可能告诉你,邻居新开了一个类目,挣得更多。所以数字化能力是逐渐提升的。今天,在分工越来越细、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以充电宝为例,现在中国的充电宝公司大约有四家大企业,它们部署的机器点多达几万甚至十几万家。那么如何平衡充电宝的数量呢?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在这里借了充电宝并不会在这里归还。我们借助我们的经验为这四家生产公司提供服务,实际上是通过灵活用工的方式实现的。因为都是就近的人来调动,这儿有充电宝,我现在没事做,可以帮他把充电宝移到火车站、飞机场或其他地方。这个工作很容易,正好在附近,又有效率。如果没有数字化能力和这种人力解决方案,这个生意很难发展下去。大家都知道它的利润不高,如果雇佣几万人来完成这项工作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每天有上万人在帮它做这项工作,更多的就是网约车司机了。如果是一个出租车公司,要去准备这么多司机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数字化的应用。

叶铁桥:高总刚才提到的灵活用工方面,中国目前整个灵活就业人群的总量确实非常大,我看到的数据似乎有2亿多人。这种灵活就业一方面是建立在当今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上的,无论是招募、就业还是结算等方面都高度互联网化。另一方面,我认为应对当今由技术驱动的产业版图快速变化非常关键。您刚才提到的观点让我想到一个例证:我们公司一直以来都是招聘全职,从来没有过兼职,然后在上周,我们在讨论一个新人选的时候,一位同事提出是否可以采用灵活用工,因为我们是做新媒体的,他关注的领域商业化可能性不确定,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找一个兼职人员,这是公司成立8年来从未有过的情况,但大家一致同意先聘请兼职。同事还提到,某些类型的写作我们可能不擅长,是否也可以外包。这样算下来,成本确实比招聘全职要低。这说明企业可能会有这样的需求转变。对求职者而言,他们也需要适应这种心态。我有一个师妹,原来在一个大厂做公关岗位,去年她被裁掉了,她在北京买了房,还要供房,前不久我问她,我说你找到工作没有?她说没有,我说那你靠什么活呢?她说我就靠兼职,因为她以前做公关的,公关需要写稿,她就在市场上接一些写稿的活,她能够还清贷款,也能够生活下去。这就证明,到了今天,整个市场上有这样的需求,供给者也能提供这样的标准化服务,整个市场达到了相对自给自足或者说能够互相满足的一种状态,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灵活就业者,因为好多灵活就业者可能不太想在哪个岗位上搬螺丝钉了,希望能够自由掌控自己的时间。

高峡:关于灵活就业,我们跟腾讯研究院、人民大学和劳动关系学院做了很多研究,在一些西方国家,这个是很成熟的一种业态。实际上,灵活就业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点,就是像您说的,企业自身需求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比如业务或者形态没有把握一定能做出来的时候,找零工来试一下。在早期,在几十年前,十几年前有这种,如果一个医生无法进行某种手术,他会邀请其他专家来协助完成。所以我觉得第一个是需求侧,有这样的需求。

第二点,供给侧也是灵活用工的关键因素之一。个人除了正常的工作外,还有业余时间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从事其他工作。例如,下班后开网约车或利用一技之长牺牲其他时间来完成工作。这表明供给侧也有需求,并且双方都有需求。

第三点,灵活用工非常有利于劳动力的平衡。因为就业是一个稳定大局的因素,我们跟腾讯研究院做了很多这样的研究。所以灵活用工可以帮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同时,市场也有这种需求,需要一些人来完成特定的任务,但又不确定这个产业能否成功。因此,找一个零工是最好的选择。实际上,现在很多生产性行业也需要零工的帮助。例如,保安公司最难招到的是年轻人,而年轻人更愿意选择送外卖或开网约车等灵活的工作方式,因为他们可以更自由地掌握自己的时间。

叶铁桥:这方面是不是说明中国在用人上存在着比较大的一个误区,其实我们的人口红利在慢慢地消散,以往很多行业偏好年轻员工的趋势可能需要逐步调整。比如曾经许多企业在招聘服务员时倾向于选择年轻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念应当有所改变。以空乘行业为例,在中国,空姐和空少的年龄普遍较低,而在国外的航班上,我们常见到年纪较大的空乘人员。

高峡:刚才我讲的是供给和需求这两侧的行业要求,同时还有一个人的个性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有一个产品帮助企业结日薪——一款名为 “自由薪” 的产品,一方面解决了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使人员流动和个人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尽管灵活用工的初衷可能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但它实际上对社会稳定和自由职业者的福祉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比如,自由职业者如网约车司机和外卖送餐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如驾照,而我们的平台可以提供必要的培训支持。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个体的技能,也降低了社会的整体无效成本。一个具体的案例是,网约车司机会使用多个手机接单,高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从而减少空驶和等待时间,提高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数字化不仅仅是满足企业、个人或政府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如何使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觉得网约车是一个典型案例,

它不仅便利了公众生活,提供了就业机会,还降低了社会运营成本。随着数字化管理能力的提升,整个社会的运行将更加高效和节约。

叶铁桥:但是高总,我们是中小微企业,网约车是大平台。

高峡:其实每一个中小微企业,或许不能说百分百,但我觉得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是想向着中企业、大企业去发展的。比如万达是大企业,但万达的商场里其实每一个都是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可能只是一个没有连锁的小摊或小餐馆。万达与腾讯的合作为这些商家提供了不少数字化支持。刚才我举了个例子,你可以看到在你这个摊位或者在你这个店里逛过的人的动线,我可以很快追寻他,当然数据是保密的。但我们可以告诉他,你的客人有90%是从这个门进来的,有百分之多少是从停车场进来的,他兜得住的话,我们就可以帮他做券,做导流,反向地去做,从你店里出来的人去了另外一个店,那个店是什么店。这里面大部分是小微企业,你能借助数字化的能力慢慢做大,到时候你就知道,原来是这样。其实一个商业广场里的动线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看到,商场的一楼基本是卖化妆品的,它是有道理的,为什么一楼放化妆品?为什么不放电影院呢?电影院要么就在顶楼,要么在下面,为什么?它是动线设计,有它的规则的。数据化实际上能给这些规则加持,过去只是一拍脑袋,一楼放这个,二楼放这个吧。结果发现其实很多人从一楼直接上三楼了,但有的时候是倒过来的。我再举一个小例子,你开车去加油站加油,你加完油以后说要刷卡,或者是要一张发票,这个时候加油员得进屋做,因为POS机不能在边上,他进屋去开发票,你们会发现开票的地方和收银的地方一定在最里面,他要你把加油站里面所有的柜台都走一圈,因为有一部分收入是非油业务,他一定要算,让你逛。而且你会发现加油机旁边摆的水是有讲究的,到底是卖这个“山泉”,还是卖那个“哈哈”,它是有讲究的,实际上他做出的这些决策,能够准确收益的话,都是数字化的。一个加油站可能就是一个小微企业,它怎么去跟大企业博弈?它要给出流量的分析,给出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怎么去做?其实是要有数字化能力。

李刚:今天我们聊得也很尽兴,讲得也很多,反正我自己的收获是挺大的,解决了我自己的一些困惑,比如说这个数据要素的问题,现在数字要素有很多争议,从今天的讨论当中,我觉得即便是中小微企业,数据要素也可以成为他们生产力提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真的是一个生产性的要素。另外,我对平台与中小微企业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舆论场的讨论中,往往把平台企业跟中小微企业相对立起来,但实际上,我们讨论下来的话,它们之间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关系。现在,作为主持人,我行使一下我的权利,最后请两位老师每个人大概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总结一下今天探讨的内容。

高峡:我是这么想的,今天我们讨论的议题是中小微企业要不要数字化,或者怎样做数字化?我觉得是一定要做数字化的,因为在这个环境下,不是你想做的问题,而是你自然不自然地就已经用到了。比如你赚了钱,你的收入或者支出,简单地说,你的财务已经被数字化了。那么怎么去把这些数据结构化,不是简单地说,今天微信支付收了多少钱,现金收了多少钱,刷卡多少钱,这个不是这么简单的,你可以去分析这些财务数据,同时看一下你的数据是不是你的生产要素之一,是不是融入你的生产要素。这是第一个。如果你已经根据财务人员提供的数据调整产品或工作方向了,那你就要看第二点——你的数据是不是结构化了?跟同行比,跟自己比,跟历史比,看你的数据能不能结构化。中国企业怎么去做这个数字化?我觉得从基础做起就两个:一个是财务,财务里包括记账、发票、财税和进销存的管理,要通过结构化数据做。第二个就是人力,到底你是要全职的,要用零工还是兼职的。我相信当财务和人力数字化的部署和应用完成后,绝大部分的中小微企业自然而然会找到新业务,自然而然就往走上。以微信支付为例,它的普及几乎不需要广告推广,因为用户习惯已经形成,商家自然而然地会提供二维码供顾客扫码支付。此外,通过支付完成页面,许多企业能够再次联系到顾客,这是数字化能力提升的体现。

再最后重复一遍,我认为就两点:第一个,中小微企业做数字化是必须的,首先判断数据是否已成为生产要素,其次考虑数据是否已结构化。怎样做?从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做起,随着这些基础的建立,企业将自然地沿着数字化的道路成长。这样的发展过程是最自然且有效的。

叶铁桥:对于这样的一个命题,其实我一开始没有特别强的一个意识,原因就在于,我没法想象今天的企业不是数字化的。除了实体的办公场所和人员,我们的工作几乎全部基于数据,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基于对过往数据的分析和洞察,所有的公司内部的一些改变都会依照过往的一些数据,然后去洞察那些数据,看看有没有一些经验或体会能够对我们的决策有帮助。这几年,小微企业活起来比较艰难,我觉得活起来比较艰难的情况下,数字化确实至少能够帮助你:第一,不会有太大的浪费,基本上不会存在特别多的浪费情况。第二,不会让你做出太多错误决策。一般来说,我觉得,根据过往累积起来的数字化数据得出来的结论,基本上还是会符合今天的大趋势和大形势的,不会有太大的一个偏差。恰恰是完全根据自己的印象和经验去做的一些决策或者一些选择,你会发现往往错得很离谱,然后你再去复盘的时候,再去看那些数据之后,发现好像如果我当时看到那个数据,或者说看到那些东西之后,我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决策来。所以我觉得它至少能做到两点:第一,不会浪费。第二,不会做出太离谱的一个决策。这个是我认为的,数字化能去帮助小微企业在这种环境下活下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至于说怎么样去探索,怎么样利用数字化去拓展更多的客源,更多的经营线索,拓展更多的转型机会,我觉得这个命题还是值得继续去探讨的。

李刚:今天这场讨论的标题是“清风鸣蝉”,这四字源自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个“鸣蝉”,一个“蛙声”,我觉得象征着健康且美丽的环境,因为两栖动物如青蛙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繁荣。正如词中所述:“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我们期望未来的中小微企业也能在这样的优美环境中成长。同时,我们希望数字化平台能为他们构建这样的环境。田园生活的美丽也许就体现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希望整体的经济环境能够更好,就用这首词作为我们的这一场的最后的结束语吧!

叶铁桥:“听取蛙声一片”的话,大家就感觉盛夏来了,盛夏就是一个繁荣的季节。

李刚:讲得好!我们这一场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