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自我建模理论
自我建模理论(SMT)由(Metzinger,2007年)提出,后来由(Limanowski,2014年)在主动推理下发展,专注于自我概念和自我体验如何从大脑工作中产生。该理论将自我定义为控制中心,它将来自身体的(内部感受)感觉与个人外部空间的(本体感受)运动联系起来。由于这个原因,自我从一个时间上延伸的过程中出现,这个过程将来自多个来源(包括外部感受的来源)的感觉信息整合到一个生成模型中,这个模型包括作为那些感觉的原因的自我的表征。SMT中的自我模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意味着它以个人的视角和经验为中心,包括第一人称(主观)的经验和第三人称的自我经验(作为与他人同等的对象)——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被(透明地)体验为守恒的自我。
根据SMT,自我不是一个静态的对象,而是一个关于主体感觉状态的最可能原因的动态推理过程的结果。积极的自我模型是一种功能状态,在有意识的意识水平下运作,并具有特定的因果作用。这种过程的运作产生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前瞻性的体验,这种体验是针对对象的,并允许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自我建模理论还处理了“透明”和“不透明”心理状态或过程之间的区别(Metzinger,2003),这一点后来被(Sandved-Smith等人,2021)使用主动推理正式化。这个公式的一个关键贡献是在深度生成模型的连续更高级别上的潜在状态的精度条件。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的概念,即“存在状态”的表征是为识别知觉倾向的不同状态服务的,同时,也是通过将较低层次的信念更新过程的精确性联系起来部署注意力集合所必需的。
术语“透明”和“不透明”来自于透过窗户看东西的隐喻:窗户本身的透明性使外面的东西能够被看到,但窗户本身并没有被体验到,除非在它变得不透明的情况下。因此,自我的体验通常是透明的,这意味着拥有这种体验的主体只能访问他们体验的内容,而不能访问使这种体验成为可能的过程(即,精神活动)。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当主体直接关注自身的经验时,自我的经验会变得不透明(并且经验过程的各个方面因此进入其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最终是一个关于是什么导致了一个人的感官体验的特别适应性的假设。
3.2.3野兽机器方法
野兽机器方法(Seth & Tsakiris,2018)表明,推理从根本上与具体化的过程相关,并基于通过预测编码实现的变构控制(Ainley等人,2016;Ainley等人,2012年;Apps & Tsakiris,2014;巴雷特、奎格利&汉密尔顿,2016;巴雷特&西蒙斯,2015;Fotopoulou & Tsakiris,2017;赛斯,2015;塞思& Friston,2016;塞思、铃木和克里切利,2012年)。根据这一观点,意识体验是由一系列对身体的多模态输入构成的(特别强调内部感受和本体感受传入)。根据获胜的假设模型,代理人对导致这些感官输入的原因的最佳猜测被用来控制身体,实现意图和有目的的行动。
在这种方法中,就像获胜的假设模型一样,大脑利用一个生成模型,该模型具有一组关于什么可能导致内感受性感觉信号的先验信念。野兽机器方法突出了对具体化行动的意识体验的贡献,即有意地移动身体。在这个模型中,对自我的有意识体验是由对行动的预测产生的,而对所有权的有意识体验与对大脑内感受和外感受中心发出的预测错误的管理有关(Seth,2013)。其基本思想是,在神经系统的不同层次上的不同种类的输入产生预测误差,并且有意识的处理与一种特殊类型的预测误差的消除有关。更具体地说,根据这一观点,有意识的感知来自于在行动中最小化本体感受预测误差。基于对特定行动过程或政策的信念,本体感受信号首先被预测,然后通过行动实现或挫败。通过确定是否执行操作(当精度较低时)或是否更新模型(如果精度较高),精度称重也是这种方法的一个因素。这种精确称重与感觉衰减密切相关;即,削弱自制动作的感官后果(的精确度)(H. Brown等人,2013;Limanowski,2017,2022)。在野兽机器方法中,我们的具身自我意识的稳定性与运动行为和生理稳态之间的时间尺度和稳定性的差异有关。运动动作是可变的,根据情况的需求而产生,并且可能随着时间而改变;而生理体内平衡从根本上讲是关于保持稳定,即保持基本变量在可行的范围内。内感受性需求编码了强烈的先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使得稳定的自我意识能够出现。鉴于这种稳定性,作为身体的体验是透明的(在上文关于自我建模理论讨论的意义上):身体通常不被视为单纯的物体——不像对物体的视觉体验,在视觉体验中,由于大脑对物体相关的感官信号将如何随着特定动作而变化做出预测,事物被视为物体。
因此,身体和自我在大多数情况下被体验为透明的,只有当注意力指向特定的过程时,它们才变成体验本身的对象。
3.2.4生成纠缠
生成纠缠是一种试图通过诉诸大脑构建生成模型来解释意识的理论,该模型混合了关于世界状态、身体状态和我们反应性倾向的预测(Clark,2019;克拉克、弗里斯顿和威尔金森,2019年)。这种生成模型用于预测感觉流,包括来自外部环境(外部感受)、内部身体感觉(内部感受)和动作指定(本体感受)感觉流的信息(Clark,2019)。
根据生成纠缠模型,我们所体验的感受性是捕捉和预测感觉流中有用模式的首选潜在变量;也就是说,一个quale的体验是一个“我是这样感觉的”的假设它们源于深层的生成纠缠,这种纠缠将关于世界客观特征的信息与关于我们自己的生理状态、我们的行动准备状态以及我们自己的长期反应倾向的信息结合起来。世界原因的生成模型的深度和广度,那些基于生成模型的预测通过一系列内感受和本体感受信息的持续变化,以及高级认知者模拟他们自己和他们自己的反应倾向的能力,都在意识的构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这表明了意识体验的核心决定因素的分级三维图像,只有在所有三个维度上都得分很高的生物才会对自己定性体验的性质和起源感到困惑(“意识体验的元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