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最小意识模型-2GWT全局工作空间

2023-11-01 17:40:44 浏览数 (2)

3.1.1全局工作空间理论

全局工作空间理论(GWT)最初是由(Baars & Newman,1994)提出的。这个基本建议后来发展成为一系列基于生物学的模型;即全球神经元工作空间理论(GNWT),作者(Dehaene,Kerszberg & Changeux,1998);以及动态核心假说(Edelman & Tononi,2001;托诺尼和埃德尔曼,1998年)。这个家族可能是那些被回顾的家族中最古老和最确定的——不出所料,GWT是目前意识神经科学中最受欢迎的框架之一。事实上,与GWT的一致性经常被认为是支持某一特定理论或意识模型的证据。

GWT,以及以GWT为前提的意识模型,专注于注意过程及其与意识的关系。他们根据大脑内信息的可用性和可获得性来理解意识(Newman,Baars,& Cho,1997)——在概念上与哲学中意识的“大脑中的名声”或“多重草稿”观点密切相关(Dennett,1991;Dennett & Akins,2008)。专注于信息获取的理论有时被描述为只涉及“获取意识”(与“现象意识”或主观意识相对),但我们注意到,这个术语已经引起了高阶思维理论(例如,下面回顾的注意力图式理论)和结构主义理论(例如,IIT)的支持者的争议,这些理论要么质疑现象/获取的区别本身,要么认为经验总是单一的,而“有意识的获取”将是一个更合适的术语,用于描述意识感知、操纵和报告经验的能力。在经典GWT中,意识与大脑中“全球工作空间”内的信息可用性相关联,允许各种网络相互广播信息,从而使连贯活动和跨模态信息的整合成为可能。根据经验,GWT提出了一个与意识密切相关的大脑活动的特定尺度。这就是所谓的“全局工作空间”,它是用包含四个递归连接的层次的神经网络架构建模的(Raffone & Pantani,2010)。根据GWT的说法,一系列并发和竞争的过程聚集在这个工作空间中,通过这个工作空间,本地、区域性的大脑过程能够自我组织成一个更大规模的网络。因此,GWT为大脑内部的信息投射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解释,即把局部信息广播到全球,从而允许大脑形成整合的多模态表征外部世界的事物(巴尔斯&纽曼,1994)。

GWT还被用于开发意识的神经科学模型,在该模型中,认知神经科学中研究的现象通过诉诸大脑组织成一种“工作空间架构”来解释:这被称为“全球神经工作空间理论”(GNWT) (Dehaene,Kerszberg,& Changeux,1998)。例如,(Volzhenin,Changeux和Dumas,2022年)提出了一个大脑如何处理信息的模型,从而产生意识体验。这个模型基于信息处理的三个层次:感觉运动层次、认知层次和意识层次。根据这一观点,意识层次是这样一个层次,即使没有外部感官输入,信息也在其中得到处理和保持,并被认为以中间神经元的参与和保持表象的自发活动为特征。该模型结合了Hebbian和强化学习机制,并在各种认知任务中表现良好。该模型的意识水平的最佳参数似乎与人类大脑的已知特征非常吻合,例如抑制性神经元和阿尔法节律的存在。

根据GNWT的说法,意识产生于“点火事件”,其中信息通过全球工作区聚集并传播到分布在大脑中的一组更广泛的网络(这也可能涉及竞争过程的抑制)(Baars,Geld和Kozma,2021)。GNWT的支持者将前额叶和顶叶区域确定为这种点火事件的位置;特别是,GNWT将全球工作区确定为连接前额叶和顶叶皮质的兴奋性神经元网络(Mashour等人,2020)。GNWT预测,当一个刺激被注意时,这些区域的晚期(受刺激约束的)激活导致意识体验,并且其知觉特征被选择用于点燃;而无意识刺激被定义为那些未能获得这种全局影响,低于点燃阈值的刺激

GNWT的经验预测得到了各种形式的各种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支持,如fMRI、EEG、MEG和癫痫患者的颅内记录。这些结果表明,在有意识的感知过程中,额叶和顶叶区域被广泛激活,而无意识感知的相关性似乎仅限于枕叶和颞叶区域:例如,见(威特和史密斯,2021)。这种大规模的点燃将大脑中与高阶概念表达相关的部分连接到感觉皮层,因此使这些信息在这些系统之间更广泛地可用,提供功能协同。潜意识刺激未能到达全局工作空间,但仍在点燃阈值以下被处理。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