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当下看未来产业?
作者丨王 悦
编辑丨陈彩娴
“未来产业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更需要基于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在首届光子未来论坛上,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如是说到。
(演讲人施一公)
首届光子未来论坛由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西湖教育基金会主办,西湖大学科技合作部协办。论坛聚焦于以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催生未来产业,邀请科学家、投资人、产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推动未来产业,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该如何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西湖大学在刚刚过去的5载岁月,为国家聚拢了一大批怀揣梦想,追求卓越的国际顶尖科技人才,着力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论坛的开场致辞中,施一公校长说到。
经过5年的沉淀,西湖大学在生命原理及未来医药、分子制造与功能、未来材料设计及创造三大领域获得颇多成就。论坛上,也邀请西湖大学的代表性教授分享了相关内容。
论坛致辞的最后,施一公校长亦说到,培养科技人才,探索科学边界,让科研成果推动人类进步,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西湖家人对我们的期望。
1
未来产业在当下
提到未来产业,许多人会有困惑,甚至会有焦虑,什么叫未来产业?
其实回顾过去,就会发现未来产业一直在生活中存在,它创造新的产品、新的场景,悄无声息地改变着生活方式。
“以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的质变,从科学家的角度来看,这应该就是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词的内涵。”西湖大学讲席教授、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嘉兴老师上台致辞时说到。
(演讲人黄嘉兴)
构建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于一体的创新生态,这一直是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的目标。
作为国家级的重大研发平台,未来产业中心将与西湖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新质生产力培育平台。同时也将为一批校内PI创办未来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和研究中心授牌,为他们赋能。
这一系列的尝试利用了西湖大学办学机制的独特优势,也形成了培育未来产业的一种新范式的探索。
“下一阶段我们将吸引更多具有未来属性,具有创造力的科技新锐和企业加入我们,一同建立未来产业的生态。”黄嘉兴说到。
面对新的战略任务,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将联合西湖教育基金会共同启动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新质生产力培育平台。西湖大学讲席教授、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嘉兴与西湖教育基金秘书长刘旻昊博士上台共同启动。
(启动仪式)
同时,在论坛上,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平台企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化基地和研发基地授牌。
黄嘉兴表示,希望这种协作,可以吸引坚持长期主义、认同西湖大学理念、富有家国情怀的社会资源和民族企业家,携手科学家一起,在未来产业发展最早期、最不确定的时候、风险最高的时期,提前为国家探索筛选一批最具希望的未来产业方向,这是一种积极联动社会力量为国家战略服务的模式,既体现了西湖大学的特色,也正是西湖大学的使命担当。
2
合成生物、超导、光伏、医学的前沿分享
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合成生物、超导、光伏、医学等行业前沿话题,分享了西湖大学最新的研究成果。
合成生物学被称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西湖大学工学院特聘研究员、西湖大学生物制造和新材料实验室负责人张科春深耕这一领域,再论坛上做了主题为《合成生物与可持续未来》的演讲。
(演讲人张科春)
张科春分享,根据过去科研的积累,他发现聚乳酸的一些核心的问题,除了韧性以外,是聚乳酸的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其本身工艺复杂,聚乳酸的成本很难往下降。
针对这一痛点,张科春在西湖大学研发出新的材料出来,从成本上能够能够和现在主流生物材料竞争的,更重要的是性能覆盖大部分的高分子应用,这是最近取得的一些突破。
在这个突破的基础上,将其延伸到各种应用,比如外卖的快递盒、奶茶杯、吸管等,基本材料行业都可以用新材料来代替。
值得一提的是,张科春团队做出的材料能让农业领域生物降解材料的地膜寿命提高10%以上,满足了种植的需求。如果按照以前的统计,提高10%的老化寿命就能够显著提高土地种植产量增加。
随后,西湖大学工学院特聘研究员、先进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实验室负责人柳佃义分享了《打开窗户看未来: 透明光伏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演讲人柳佃义)
“我们整个实验室一直在努力把太阳能电池的形态做得更透明,做的像窗户玻璃一样透明,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发电,驱动一些小型电器,也可以给手机充电。”柳佃义在演讲中说到。
2021年,柳佃义团队就把透光率突破到80%。2022年,在这个透光率基础上,把发电的效率提升到实际应用可以接受的水平。“2023年该做什么,我们认为透明光伏技术已经完备了,剩下的就是产业化,让技术改变人类的生活。所以2023年我们开始产业化的历程我们要做大面积,要把成本降下来。”
去年,在西湖大学的支持下,柳佃义团队成立了西湖光电公司,专门用于透明光伏技术的落地产业化推广。目前公司有两种主要产品形态,一种是透明光伏玻璃,另一种是透明光伏贴膜。
除透明光伏外,“常温超导”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科研话题,也是西湖大学的强势学科。论坛上,西湖大学理学院特聘研究员、西湖大学量子材料生长和表征实验室负责人吴颉分享了《超导新世界》。
(演讲人吴颉)
论坛上,吴颉调侃着说到,经过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最后关于超导机理的结论又回到了当初的原点,我们曾经以为我们搞清楚了,新的发现却又推翻了旧有的规律和认知,我们不得不承认超导这个领域充满了未知的问题,经过一百多年,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变得更多了,这在物理学上也是非常奇特的事情。
吴颉表示,他所在团队的研究目标是两件事情,一个是希望寻找到非常规超导体的机理,另外是希望能够发现新的高温超导材料。
紧接着,吴颉也分享了当下对超导的应用:
一是零电阻,可以达到超远距离电能传输而没有电能损耗的效果;
二是使用超导实现超导磁悬浮,可以使磁悬浮高铁进一步提升交通的速度;
三是利用超导的量子性质,超导计算机的算力在某些特殊问题上,可以达到经典计算机完全无法媲美的速度,现在硅谷、IBM、中国科技大学所有的量子计算方案都是超导约瑟夫森效应实现的;
四是利用超导磁铁产生强磁场,有助于实现对于高能高压粒子束流的有效约束,从而可以应用于可控热核聚变,粒子加速器同步装置等尖端科技,或是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等医用器械,提升其分辨能力的同时使其小型化、便携化。
最后一个前沿领域的分享,由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蛋白质组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郭天南进行,探讨了《AI赋能蛋白质组学: 疾病诊治新范式》。
(演讲人郭天南)
郭天南提出了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当我们可以测量到很多蛋白质所发生的变化之后,这对疾病有什么帮助?
“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AI,因为很难通过四则运算得到一个结论,必须通过机器学习,它可以在数百个差异的蛋白里,挑出人工看不到、但是AI可以量化的规律,告诉我们这个疾病内在的规律。通俗的讲,通过 蛋白质组的AI 模型,可以发现了一些在临床上大家看不到的现象。”
基于此,郭天南团队开发了一个产品,主要应用于当有无法诊断的结节之时,对几百个细胞进行基因的分析,同时做蛋白质组学的分析,通过三个蛋白加上一个突变,结合人工智能生成一个报告,这个报告比其他方法得到更加准确的诊断。
3
从多元视角看未来产业
科研之路并非坦途,背后既离不开科学家们日以继夜的刻苦钻研,也离不开投资人的全力支持,西湖大学同样接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投资和捐赠。
论坛上,除了分享西湖大学典型的研究成果之外,也从投资的角度看了当下的前沿科技。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西湖大学荣誉董事邓锋,分享他在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一些看法。
邓锋表示,以往的做法通常是需要先有一个科研成果,再去产业化,现在情况不同了。除了最基础的科学研究以外,大量的应用科学需要在做科研的初期就有商业化的概念,在选题阶段就跟市场结合,甚至科研过程中也要跟市场相结合。
邓锋也强调,科技创新投资的范式需要改变。对于一家科技创新企业来说,如何在初期筹措资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他提出能否在这个阶段用一些方法来填补资金缺口,使得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相结合。这个问题不能仅仅靠国家资金,也不能完全依赖社会资本,这时候就凸显了产业研究中心的关键性。
除了从投资的角度去理解科技创新,论坛也组织了圆桌对话,让不同行业的声音进行对话,通过不同视角来看未来产业。
西湖大学讲席教授黄嘉兴作为主持人,国家信息中心新兴产业处副处长张振翼、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果壳CEO姬十三、西湖大学PI周南嘉参与圆桌对话。嘉宾们围绕未来产业是什么,未来产业的特质以及发展未来产业需要什么生态等话题进行讨论,碰撞出多种观点。
“光子”意味着一粒粒光子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点亮探索未来的道路。作为链接社会和学术的天然纽带,西湖大学向未来坚定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