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超导惯犯」又被Nature撤稿!8位合著者联名举报,Dias:你们的博士学位也该撤销

2023-11-13 17:01:37 浏览数 (1)


新智元报道

编辑:编辑部

【新智元导读】被很多人寄望「室温超导元年」的2023,以撤稿的结果结束了。今夏引起海啸的LK-99基本无望,「狼来了」的Ranga Dias,也被Nature宣布正式撤稿。

Ranga Dias,又被抬出来「鞭尸」了!

11月7日,Nature发表官方声明,撤回今年3月Ranga Dias领衔的室温超导研究。

这已经是Ranga Dias被顶刊撤下的第3篇论文了,「室温超导学术骗子」的名头,似乎被进一步做实。

Nature之所以撤稿,是因为论文的其中8位作者认为数据处理有问题,发表数据不能反映样品的真实情况,因此主动向Nature申请撤稿。

但另外三位作者(包括Dias),当时尚未对撤稿发表意见。

最近,外媒IEEE Spectrumin就撤稿事件联系了Ranga Dias,他在邮件里这样回复——

论文中的发现,是支持某些合著者博士论文研究的基础。如果他们认为Nature应该撤稿,那他们的博士学位也该撤销。

另外,Dias还表示,自己打算把这项工作重新提交给一个「编辑程序更独立」的期刊。

2023年,险些就成为了「室温超导元年」。从3月Dias的N-Lu-H近常压室温超导,再到7月韩国团队的LK-99室温超导体,全世界一次次被点燃希望,又期待落空。

现在,N-Lu-H也与LK-99一起,被判了死刑。

学术惯犯?

今年3月,这位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物理学会上炸响一颗惊雷,N-Lu-H材料疑似给室温超导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突破。

当天,科学家们疯狂涌入会场,报告厅内物理大咖云集。

不过,当时就有很多专业人士并不看好。据说会议现场就有大佬提出质疑,当场和Dias对轰。

也有眼尖的网友指出,PPT中抠背景的做法(图左)和DC磁化率数据(图右)都疑似有问题。

来源:B站网友「sddtc888」

Dias搞的这一出大戏,颇有一种「狼来了」的味道。

2020年,Dias团队就曾在Nature上发文,声称在C-S-H材料中实现了高压近室温超导。但这项研究被发现数据处理有问题,Nature在22年撤稿。

Dias的博士论文,也被发现涉嫌抄袭。总之,这位老哥似乎是学术造假惯犯。

根据罗切斯特大学学生、知友「Jolyne0115」的说法,现在,Dias的所有学生都离开他的组转投他人了,他的团队已经是一个空壳。

来源:知友「Jolyne0115」

Nature发文官宣撤稿

Nature在撤稿声明中称:「发表的论文没有准确反映所调查材料的来源、所进行的实验测量和所应用的数据处理协议,这些问题已经破坏了论文的完整性。」

另外,Nature经过调查还发现,论文中的电阻数据可靠性不足,且尚未得到解决。

撤稿声明: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774-2

就是这篇3月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拉开了室温超导在今夏第一次狂热的序幕。

根据Dias的介绍,这是一种由氢、镥和氮组成的化合物,当保持在约1千兆帕斯卡(一万倍大气压)的压力下时,这种化合物在高达21℃(294开尔文)的温度下是一种超导体。

在2015年一次里程碑式发现之后,许多团队已经创造出了类似的富氢材料,也即氢化物。

德国马普所的物理学家Mikhail Eremets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氢硫化合物在零下70摄氏度(203开尔文)的超导性。

在当时,这是超导体创纪录的最高工作温度。但是, Eremets的材料需要145千兆帕(140万倍大气压)的更高压力——相当于地球中心的压力条件。

从那以后,研究人员制造出的氢化物超导体越来越接近室温,但它们都只能在极端高压下才会表现出超导性。

当Dias和Salamat今年3月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时,似乎让室温超导向可实际应用的方向迈近了一步。

但是,由于Nature的第一次撤稿,一些专家已经开始警惕。

因为他们在2022年9月份才撤回了一篇论文,专家们发现,这种新说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例如,论文中描述的材料应该是每一个镥原子含有大约三个氢原子。但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材料科学家Artem Oganov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镥会倾向于为每个氢原子捐献一个电子,从而形成一种盐。

「你得到的要么是绝缘体,要么是极差的金属,而不是超导体。」

一家实验室表示,它利用罗切斯特团队提供的样品部分复制了Dias和Salamat的研究成果,但许多其他实验室都未复现成功。

八位合著者联名申请

此外,Nature还在撤稿声明,这是应八位合著者的要求——

「作为对这项工作做出贡献的研究人员,他们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发表的论文没有准确反映所研究材料的出处、进行的实验测量和应用的数据处理协议」。

而这已经是两位主要作者——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Ranga Dias和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Ashkan Salamat的论文,第三次被高调撤回了。

去年,Nature就撤回过一篇,而《物理评论快报》则于今年8月撤回了一篇。

根据调查,论文存在明显的数据捏造。

更麻烦的是,还有人举报称Dias抄袭了他的博士论文。

有这两篇文章「珠玉在前」,不少同僚表示,Nature这次的撤稿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了,Dias对前两次撤稿,也都表示了反对。

把整个领域都搞臭了

目前,罗切斯特大学向Nature证实,学校已经展开了对Dias的调查。

至于Dias有没有遭到处分,他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爱荷华州立大学艾姆斯分校和艾姆斯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Paul Canfield表示,Dias和Salamat的合作已经把整个领域都「搞臭了」,还吓跑了不少年轻的研究人员和资助机构。

「很多同事担心,Dias搞出的这些破事,会给整个领域的可信度蒙上阴影。」Eremets也这么说。

北京高压科学技术高级研究中心主任毛河光的看法则更为乐观:「除了会引起更仔细的审查之外,这应该不会影响超导研究的资助,所以不一定是坏事。」

南京大学超导物理与材料中心主任闻海虎对此表示赞同:「获得超导研究的资金,似乎挺容易的,因为一些政府官员对于室温超导体抱有很高的期望。」

但Boeri表示,博士论文抄袭、数据捏造这些丑闻,让超导体领域的招生变得更困难了:「我们面临着严重的信誉危机,让人们了解这个领域其实是健康的——尽管有人在浑水摸鱼,但整个圈子的标准,其实要高得多。」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验物理学家Armitage说:「我认识的每一位凝聚态物理学家,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这项工作存在严重问题。」

很多人此前就对材料电阻的测量提出了异议,表示无法确认电阻是否真的降到零了。能有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由于Dias和Salamat从关键电阻图中减去了背景信号。

Armitage还说,这样的论文都能发表,让Nature的编辑审查过程备受质疑——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

而Nature的物理学首席编辑Karl Ziemelis对此是这样回应的——

我们的专家审稿人对最初提交的论文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修订中基本都解决了。而且,同行评审过程也无法检测到,论文是否准确反映了研究。 决定发表哪些内容,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们会努力采取公正的立场,让我们的评审符合学术社区的利益。

在科学界,撤稿并不是一件稀罕的事,但也是研究人员简历上的污点。

现在,随着撤回成为现实,室温超导这件事情看起来离我们更远了。

对此有网友表示:

「本周发现第5个室温超导体后,我和朋友们:」

LK-99也over了?

今年室温超导的第二波高潮,是韩国团队掀起的,可是让全人类都记忆犹新。

7月,首尔初创公司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Sukbae Lee和Ji-Hoon Kim领导的团队,在arXiv上发表了两篇预印本论文,声称LK-99在温度高于127ºC(400K)的常压环境下是超导体,这项研究立马引爆学术圈。

韩国团队认为LK-99是超导体的两个基本依据:悬浮在磁铁上方和电阻率突然下降这两个现象。

随后,全世界学术机构、乃至业余爱好者的复现实验狂潮被引爆,从8月份开始,每天都有各种复现实验和论文络绎不绝地产出。

在8月2日,华科团队成功复现了样品的磁悬浮现象。8月3日,东南大学团队成功测到了LK-99的零电阻现象。这些复现实验一度把公众和学界的兴奋值拉到最高。

然而,随着研究的持续开展,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似乎逐渐成为主流观点。

8月9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发文提出:LK-99的超导行为不是由铜离子取代铅离子后产生的微观结构形变产生的,而是由Cu2S在385K左右的一级结构相变引起的。

8月14日,德国马普所更进一步,直接合成出了纯LK-99样品——一种透明的紫色晶体。

与之前依赖坩埚的合成方法不同,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称为浮动区域晶体生长(floating zone crystal growth )的技术,避免了硫在合成LK-99的过程中被引入反应中的情况,从而消除了Cu2S杂质。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8.06256

研究结果显示,分离杂质后的LK-99并不是超导体,而是一种电阻达到数百万欧姆的绝缘体。甚至于,它的电阻高到甚至无法进行标准电导率测试。

虽然纯LK-99显示出轻微的铁磁性和抗磁性,但完全没法展现出悬浮效应。

研究团队总结道:「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排除了LK-99超导性的存在」。

德国马普所团队合成出的LK-99的纯净晶体

8月16日,中科院物理所,对来自三个不同课题组的LK-99样品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认为三个独立样品体现出的电磁特性都是来源于其中的硫化亚铜,否认了LK-99的室温超导性。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8.07800

基于这些实验,科学界基本已经达成了共识: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

尽管如此,可以肯定的是,科学家们还会向室温超导体发出新的冲击。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3398-4

https://spectrum.ieee.org/room-temperature-superconductor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9408459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