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吕斌:城市规划设计如何考虑技术革命的影响?| WeCityX系列专家访谈

2023-11-16 20:37:37 浏览数 (2)

以互联网产业化和工业智能化为标志、以技术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一系列颠覆性新兴技术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城市。全面数字化发展改变城市的资源连接与供给,元宇宙的出现重塑人与空间的关系,碳中和发展愿景推动能源体系升级,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及机器人的发展促进工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运输。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及建设方法。然而,当前未来城市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相关的城市研究仍大多聚焦单一领域与对象,且彼此间缺乏足够的对话交流机制,难以针对具体议题达成共识。

为此,腾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手合作,访谈了7位来自学界、业界的领域专家,围绕历史演进、生产生活、城乡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工程实践以及城市运营视角下的若干核心议题探讨与展望技术演进与城市的未来,本篇为该系列专家访谈的第四篇。

【专访嘉宾】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吕斌(以下统一简称“L”)

【访谈参与成员】

  • 腾讯:刘琼、李瑞龙、王鹏 、张翼、刘莫闲、徐一平
  • 清华:龙瀛、张恩嘉、李伟健

(以下统一简称“WeCityX”)

WeCityX:从城市历史的角度来看,技术革命如何作用于我们的城市空间,又如何促进城市的发展?通过梳理技术变革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关系,能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新技术对未来城市的塑造作用?

L:通过研究生产力视角下的人类发展史,可以发现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与生产生活方式、城市形态都有密切的关系。我曾经梳理过从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到智慧社会不同时期的城市形态。对城市形态产生最大影响的是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特别是交通方式的演进。例如交通方式从徒步发展到牛车、马车、汽车、飞机乃至最近的自动驾驶汽车,都对城市形态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最近十几年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空间形态影响同样非常显著,未来我们必须应对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城市发展有两大趋势。其中第一个趋势是社会的智慧化。实际上在工业4.0概念提出之前,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已经经历了将近20年的发展进程。而且相关应用成果不仅体现在工业领域,同样也急速且深入地嵌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进步也对人类生活和人居环境,甚至是广义的城市空间带来了非常明显的机遇和压力。另一个趋势是人类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发展追求。当前人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在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前提下,实现对环境的低负荷影响。我经常画一个天平,就是在环境负荷和高环境品质或者说生活质量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这个其实对于技术发展非常快的中国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要对环境、气候变暖等目标负责任。

具体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向我概括为“智慧化(Smart)”“瘦身化(Slim)”。技术的发展使环境、能源、信息和生活相互融合,形成了智慧化的趋势和要求。这种智慧化是多尺度的。总体而言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生态文明发展对空间形态的要求就是紧凑化、瘦身化。瘦身化这个概念是在2008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的,其本意是要抑制过剩的物质消费,转变生活生产方式,但同时又不能以牺牲生活质量为前提。为了实现低环境负荷和“双碳”目标,除了在能源源头解决问题,也需要通过瘦身化提升空间碳减排能力。

WeCityX:您觉得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设计对于技术革命及新技术发展考虑充分吗?

L:我觉得城市空间未来一定是紧凑型空间加互联网,实体与虚拟结合的模式,这会影响到我们的交通和行为模式,并涉及到很多问题例如基础设施的布置。另一方面,我们规划师现有的知识结构也难以处理新产生的问题。其中我关心的比较早的问题是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智慧城市并不是去修路,而是通过网线以及在空中的虚拟信号,即新的基础设施优化现有的城市空间,并引导城市或者区域形态的发展。现有的大数据研究更多是对现状情况的捕捉,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未来城市、智慧城市的专家和工程师们还要更加大胆,在居民还没有感觉到一些技术的应用价值的时候就进行有计划的引导。

WeCityX:未来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会受到技术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吗?

L:现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能够提升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播带货等物理与虚拟融合方式的兴起,城乡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深,城乡之间有更充分融合的可能性。而对于“双碳”战略,特别是提升碳汇能力这方面,需要构建城乡协同的社会生态共生系统。高密度大城市自己实现碳中和是不可能。我认为其中很有前景的方式是以都市圈或者都市区为单元进行城乡协同,从而通过乡村的农作物提供碳汇。实施路径方面我总结为三个层面,一是空间层面,需要加强信息流并增加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城乡在空间上实现无缝循环的结构。第二个层面是需要一二三产实现产业上的协同,比如农林水产业与加工营销、服务等环节融合。第三个层面是实现自然生态圈人文活动的功能协同

城市与乡村协同发展(来源:网络)

WeCityX:您认为技术会对我们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城市空间带来哪些变化?

L:我觉得工业时代发展方向是工业的全面物联网化,但是它其实对我们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觉得我们做人居环境研究和空间研究与规划的人需要想办法把工业4.0的成果融合到人居环境中去。日本提出的社会5.0在工业4.0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将技术落实到人类社会的战略,使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能够进一步的融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强的丰富感和幸福感。内容方面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使空间更加紧凑、互联,以塑造大分散小集中的网络结构,其二是增加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联系,以支持个人健康、家庭养老、地震防灾减灾等问题的解决。

WeCityX:技术发展会对社会公平等方面产生哪些影响?

L:从个体角度,我觉得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获得的幸福感、丰富感会有很大提升。但同时可能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如部分实体岗位被取代。而由于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很快,代际产生的频率增加,加大了社会竞争烈度,因此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如何让不同背景和能力的人都能创造社会价值以实现社会公平。从空间形态角度,我觉得网络化空间形态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扁平化,其能给中心城市非行政中心的节点提供更多的机会,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

WeCityX:关于老区的改造,想听听您的看法?

L:老区改造要落到实地上,不能仅停留在科学研究的层面。实施层面,我觉得一个方向是利用智慧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不进行大的空间干预的情况下使空间更加便利,另一个方向是从生态安全格局出发,智慧技术先行,之后引导大家居住空间、办公空间与生产空间的选择。

WeCityX:区块链、机器人等新技术概念或应用是否会为城市的建设和运行方式带来变化?

L:面对工业4.0时代,大尺度、中小尺度的空间结构都强调实体的物理空间结构和虚拟结构的呼应。以机器人为例,现在工业生产线上机器人已经应用的非常普遍,而且在城市空间中的应用也在慢慢推动,比如在基础设施坑道里或防灾救灾场景进行应用。如果未来继续这样发展的话,对我们城市的规划、运营、治理都会产生影响,并给我们提出新的课题,我们也需要顺应这个发展趋势。例如尝试用区块链的模式让村民与经营者形成利益共同体来解决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但现在阶段我觉得相关技术的普及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智能机器人可在日益复杂的场景中得到应用(来源:网络)

WeCityX:现在整个规划行业在经历一个比较剧烈的转型,那腾讯这样的科技公司在面向这个行业去谈论未来城市的时候应该去传递什么价值观呢?

L:在未来智慧化对于空间领域的从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可以在不同尺度上去阐述智慧化或者未来城市技术给人居环境带来的影响。在大尺度上最重要的是智慧技术如何影响或者改变一个空间节点的区位价值,因为物质流、信息流、货币流、人流都与区位价值相关。中尺度方面,应让智慧化带给人们居住、办公、交通、游憩等方面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好处,以及消除隐私泄露等隐患。小尺度方面,比如在家庭、社区、或者五分钟、十分钟生活圈内,可以进行全面的智慧化实践,以提升韧性、安全与便捷性

本文作者:

腾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出品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