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经营状况调研报告|2023年二季度

2023-11-16 21:13:30 浏览数 (1)

摘要:

“2023年二季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经营状况调研”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投放周期从2023年7月6日至12日,共收回4666份完整回答。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样本企业盈利水平略有下降,增速显著放缓,市场预期转弱,投资热情降温。大部分行业企业业绩下降,少数行业上升,各地企业表现分化。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原材料涨价压力部分缓解、消费低迷、竞争加剧。支持政策退坡,受惠面收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政策受惠面均明显下滑。受惠面缩窄或与企业缩减投资有关,由政府主导无需企业配合的支持措施受惠面下降的幅度较低。企业线上化率显著提高,但线上销售占比下滑,线上渠道综合成本有所增加。

主要发现

1、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样本企业盈利水平略有下降,增速显著放缓,市场预期转弱,投资热情降温。二季度样本企业亏损面5.7%,高于一季度的5.0%;停滞面7.0%,高于一季度的6.1%;预期“乐观”和“非常乐观”的占比下跌7.3个百分点;扩大经营规模占比下降2.8个百分点、缩减经营规模占比上升1.8个百分点。

2、大部分行业盈利和增速下降,少数行业上升,各地企业表现分化。一季度表现最差的“商业服务业”和“房地产/建筑业”,二季度盈利和增速均显著好转。在样本中占比最高的“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小零售)、“餐饮/旅游/居家服务业”(小餐饮)、“生产/加工/制造”(小制造)盈利和增速与一季度持平,但市场预期显著转弱,投资热情显著下降。珠三角企业盈利状况好转,增速与一季度持平;京津冀企业盈利持平,但增速显著下降;长三角企业变化不显著。

3、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原材料涨价压力部分缓解、消费低迷、竞争加剧。 “用工成本上升”较一季度上升1.7个百分点至36.8%,是二季度最常见经营困难点(青年失业率高用工成本却上升,说明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错配)。“原材料涨价”从一季度的35.3%降至二季度的33.4%,是下降幅度最大的困难点选项(PPI走弱,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小微企业成本压力部分缓解)。小餐饮和小零售选择“用户消费意愿低”占比分别增加4.1和2个百分点,对“同质化竞争”感受增加3.4和9.1个百分点(接触性服务业供给恢复较快,竞争加剧)。

4、支持政策退坡,受惠面收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政策受惠面均明显下滑。“没有得到政策支持”的企业占比23.6%,上升8.4个百分点。 “优惠利率或贴息”、“税费减免”、“专精特新等专项奖励”、“研发/技改补贴”受惠面分别为29.7%、28.0%、23.8%、20.2%,受惠面较一季度下降23.5、6.2、6.0、14.1个百分点。优惠政策受惠面缩窄或与企业缩减投资有关。二季度企业收缩投资、减少借贷、减少研发投入,可能是“优惠利率或贴息”、“研发/技改补贴”受惠面下降的原因。“税费减免”、“专精特新等专项奖励”等由政府主导无需企业配合的支持措施,受惠面下降的幅度较低。

5、企业线上化率显著提高,但线上销售占比下滑,线上渠道综合成本有所增加。同时线上销售趋于集中,向其他线上渠道扩张的意向略有降低,新一代电商平台稳居渗透率前三,电商代际转换进入稳定期。

二季度设有线上店铺企业占比75.5%,增加7.7个百分点。线上销售占比”<30%”的企业占比77.8%,增加2.9个百分点。线上渠道成本均值3.94(渠道成本从1至5由“成本极低”到“成本极高”),明显高于一季度的3.82。

二季度选择销售“高度集中在单一平台”的企业占比33.5%,较一季度增加4.7个百分点,店均线上渠道数从3.05个下降到2.86个。选择“正在筹备扩张到其他平台”的企业占比相较一季度下降2.3个百分点,至28.6%;选择“目前无计划”及“缩减数量”的企业占比10.1%,提升2.1个百分点。

调研过程和样本分布

“2023年二季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经营状况调研”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投放周期从2023年7月6日至12日,共收回4666份完整回答。经检验,本次调研样本在企业规模、企业年龄、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特征上与2023一季度调研无显著差异,构成较好的同指标跨期比较基础。

盈利减少、增速放缓、预期转弱、投资下降

二季度整体盈利减少增速放缓

调研结果显示,二季度79.8%的样本企业实现盈利,与一季度的80.1%基本持平。但其中 “大幅盈利”企业占比从一季度的17.7%降至16.4%;选择“微亏”和“严重亏损”的企业从一季度的5%增至5.7%。样本整体二季度盈利水平较一季度有所下滑,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一季度和二季度企业盈利差异边际显著。

二季度营收增速高于30%的企业占比为24.1%,增速在10~30%之间的占比42.6%,较一季度的25.7%和43.8%均略有减少。“零增长”和“负增长”企业占比为7.0%,略高于一季度的6.1%。检验结果显示二季度企业营收增速显著慢于一季度。

预期减弱投资热情下降

样本企业对未来三个月市场预期仍较为乐观,选择“乐观”和“非常乐观”的企业占比接近六成,但与一季度相比下降明显。具体的,预期“乐观”和“非常乐观”的企业占比从一季度的65.6%变为二季度的58.3%,下降7.3个百分点,说明二季度中小微企业对未来三个月市场预期显著转弱。

二季度在较好的市场预期引导下,近三成(27.4%)样本企业正在进行投资以扩大经营规模;超过一半(53.5%)的企业表示有计划在未来3-5年扩大经营规模;仅3.1%的样本企业表示将缩减经营规模。但与一季度相比,正在扩大经营规模企业占比减少了2.8个百分点,而缩减经营规模的企业上升了1.8个百分点。显示二季度企业投资热情较一季度显著减弱。

少数行业转暖

大部分行业二季度盈利和增速较一季度有所下降,少数行业盈利和增速上升。在样本中占比最高的“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小零售)、“餐饮/旅游/居家服务业”(小餐饮)、“生产/加工/制造”(小制造),二季度行业亏损面[1]分别为5.1%、6.3%、3.8%;行业停滞面[2]分别为7.9%、8.6%、5.3%。虽然亏损面和停滞面绝对值都在较低水平,但较一季度均有所上升。

一季度亏损面和停滞面均较高的“商业服务业”和“房地产/建筑业”,二季度这两项指标均有所下降。“商业服务业”的亏损面从一季度的8.4%降至二季度的6.9%,停滞面从15.8%降至11.9%。“房地产/建筑业”的亏损面从8.2%降至6.7%,停滞面从10.9%降至10.1%。“商业服务业”和“房地产/建筑业”是两次调研样本量超过100的9个行业中,仅有的盈利和增速均出现好转的两个行业,但仍是二季度亏损面和停滞面较高的两个行业。

以“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餐饮/旅游/居家服务业”、“生产/加工/制造”(以下简称三“小”行业)为代表的大部分行业企业对未来三个月市场预期下降,推进投资来扩大经营规模的热情下降。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是唯二两个在二季度市场预期与投资热情均有所增强的行业。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商业服务业”和“房地产/建筑业”两个行业在二季度的表现和预期均有所提升,但两个行业二季度在所有样本量大于100的行业中仍是亏损面和停滞面绝对值最高、预期和投资最低的行业。

各地区企业表现分化

分地区看,珠三角地区样本企业二季度盈利状况好转,增速与一季度持平;长三角企业盈利和增速略有下滑,但总体变化不显著;京津冀地区样本企业盈利持平但增速显著下降。

具体的,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共477家企业)二季度盈利较一季度有所好转,亏损面从一季度的9.4%大幅下降至二季度的5.6%;营收增速与一季度持平。长三角(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共721家企业)二季度盈利水平和营收增速与一季度相比,亏损面和停滞面略有扩大,但总体持平,变化不显著。京津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共1191家企业)二季度亏损面有所扩大,虽然整体盈利状况与一季度持平,但营收增速下降明显。

经营困难点转换、政策支持退坡

原材料成本压力缓解,同行竞争加剧

二季度样本企业最常见的三个困难点为“用工成本上升”、“门店租金高”、和“店铺同质化竞争”,选择这三个困难点的企业占样本比重分别为36.8%、36.1%、34.8%,与一季度的35.1%、34.1%、31.0%相比,均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店铺同质化竞争”,占比提高3.8个百分点,是变化幅度最大的困难点选项。

二季度选择“原材料涨价”的企业明显减少,占比从一季度的35.3%降至二季度的33.4%,下降约两个百分点,是下降幅度最大的困难点选项。其余困难点选项如“用户消费意愿低”、“仓储物流成本高”、“营销费用高”等,选择企业占比变化幅度在0.5个百分点以内,基本与一季度持平。“平台数据互不连通”二季度虽有所上升,但仍是选择企业最少的选项,说明这一问题并不是样本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对中小微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比较小。

综合来看,“用工成本上升”、“门店租金高”、“店铺同质化竞争”、“原材料涨价”、 “用户消费意愿低”仍是样本企业最常遇到的经营困难点,连续两个季度占比均超过30%。但五个困难点季度变化方向分化,其中用工成本、租金成本、同行竞争、用户不愿消费有所提升,而“原材料涨价”的占比大幅下降。考虑到中小微企业一般处在产业链下游、直接面对消费者,结合二季度PPI数据,可以解释为在原物料和半成品的价格下降的大趋势下,中小微企业的“原材料涨价”压力得到部分缓解。

分地区来看,与一季度的结果类似,二季度京津冀地区小微企业对用工成本、租金、原材料价格、同行竞争、用户消费意愿等主要困难点的感受,相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企业仍然较低。

与一季度比较,各地企业对不同困难点的感知变化差异较大。京津冀地区企业对用工、租金、原材料等成本变动的感知变化不大,对同行竞争、用户缺乏消费意愿的感知大幅增加;长三角地区企业对租金上涨和用户消费意愿低的痛感明显增加,对原材料涨价的压力缓解;珠三角企业对用工成本上涨感知明显增强,对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大幅缓解。

具体的,京津冀地区企业对同行竞争的感知面大幅增加4.7个百分点,其次是对用户消费意愿低的感知增加1.8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企业对同行竞争的感知面大增4.1个百分点,对租金的感知增加3.3个百分点,对原材料涨价感知下降1.5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企业对用工成本上升的感知上升3.7个百分点,对原材料涨价的感知大幅下降5个百分点。

小餐饮困难点集中,消费低迷和人力错配拖累小零售和小制造

“餐饮/旅游/居家服务业”企业(“小餐饮”)二季度整体各项困难点覆盖面显著高于其他行业企业。这一行业企业大都需要在固定场所营业,因此有52.5%的企业选择“门店租金高”,远高于所有行业36.1%的平均水平。疫情平稳转段以来,餐饮旅游是率先恢复的行业,从业人员供给紧张,上游原物料占成本比重较高,因此选择“原材料涨价”和“用工成本上升”的企业占比也较高,分别为43.9%和45.3%。综合来看,“餐饮/旅游/居家服务业”是经营困难比较集中的行业,企业压力较大。

“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企业(“小零售”)对“同质化竞争”的感知度最高(37.6%),其次为“门店租金高”(35.4%)和“用户消费意愿低”(34.1%)。“同质化竞争”从一个侧面反应出随着经济重开,很多小微经济体重新加入到经济活动中来,供给增加,竞争强度提升。“用户消费意愿低”与目前国内消费需求较弱的情况一致,也让小零售对竞争强度的感受更强。

“生产/加工/制造”企业(“小制造”)中最普遍的经营困难点是“用工成本上升”(39.7%),其次为“原材料涨价”(35.4%)。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劳动力和原物料是生产加工制造行业最主要的成本项。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年轻人失业率高而制造业企业劳动力供应紧张,人力资源的错配问题如何解决,需要高度关注。

与一季度相比,小餐饮、小零售、小制造(三“小”)对“原材料涨价”的感知普遍下降。“三小”处于产业链下游,二季度PPI持续走低,他们在一季度经济重开时面临的原材料价格压力有所缓解。“三小”对“用工成本上升”的感知普遍提升,但升幅有限。“三小”用人对象主要为本科学历以下劳动群体,他们对“用工成本上升”感知的提高,与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联系起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劳动力市场存在比较大的结构性错配问题。

与一季度相比,“三小”对“门店租金高”感知分化。小餐饮对“门店租金高”感受较一季度提升较多,而小零售和小制造对租金高感受变化幅度较小。“三小”对“用户消费意愿低”和“店铺同质化竞争”感知分化。小餐饮和小零售对“用户消费意愿低”的感受较上季度分别增加4.1和2个百分点,对“同质化竞争”感受增加3.4和9.1个百分点,而小制造对这两项的感知分别下降6.3和2.6个百分点。结合二季度消费持续低迷的市场情况,用户消费意愿低和竞争激烈是直接受影响的小餐饮和小零售的必然感受。

政策支持力度转弱

二季度“优惠利率或贴息”仍是受惠面最高的政策支持,有29.7%的样本企业从中获益。但与一季度的53.2%相比,下降了23.5个百分点。“税费减免”、“专精特新等专项奖励”、“研发/技改补贴”的受惠面分别为28.0%、23.8%、20.2%,较一季度都出现比较大的下降,降幅分别达到6.2、6.0、14.1个百分点。与之相应的是,没有得到任何政策支持的企业占比在二季度达到23.6%,较一季度提升8.4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二季度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出现比较明显的退坡。在疫情平稳转段、一季度复苏势头良好,且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受惠面显著收窄。

分地区来看,二季度长三角地区税费减免的覆盖面较大,达到32.0%。京津冀地区企业获得研发技改补贴和各类专项奖励较多,覆盖面分别达到24%和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获得优惠利率或贴息的占比都在三成以上,分别达到30.9%、31.3%和30.5%,基本持平。

对比一季度,二季度各地各项优惠政策受惠面均有比较明显的下滑。特别是优惠利率或贴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受惠面分别下降了26.9、24.6、和16.1个百分点;研发/技改补贴受惠面分别下滑14.1、12.1、和12.4个百分点。税费减免和各类专项奖励的下滑幅度相对较小,均在10个百分点以内。

二季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未获得任何优惠政策支持的企业占比分别增加了8.4、6.3、4.4个百分点。虽然优惠政策整体覆盖面降幅较大,但京津冀仍有超过八成中小微企业享受到了至少一项优惠政策。珠三角降幅较小,但只有73%的企业享受到至少一项优惠政策。

结合二季度“有融资借贷需求而未进行融资借贷”企业占比下降约两个百分点,“扩大经营规模”比例下降两个百分点,可以推断“优惠利率或贴息”受惠面的下降并不单纯是政策支持力度因素,可能与企业在二季度主动收缩投资、减少借贷有关——借贷减少,享受到优惠的利率或者贴息相应减少。同样的,研发/技改补贴受惠面的下降,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企业缩减研发投入,暂停或取消技改项目,也就没有继续享受补贴的资格。

相比之下,税费减免、专精特新的认定由政府主导,无需企业配合的支持措施,受惠面下降的幅度较低,也支撑了优惠政策整体覆盖面不出现严重的缩减。

线上化率提升,销售占比与一季度持平

二季度线上化率提升,小零售、小餐饮升幅领先

二季度样本企业中开设有线上店铺的占比为75.5%,较一季度的67.8%增长7.7个百分点。

二季度各行业线上化率较一季度均有所提升。“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小零售)和“餐饮/旅游/居家服务业”(小餐饮)分别线上化率提升12.0%和11.8%,是提升幅度最高的两个行业,其中或有经济恢复后小零售、小餐饮供给增加,线上化需求较高的因素。“商业服务业”提升10.7%,但整体线上化率仍然掉车尾,显示整个行业在快速修复中。“交通/运输/物流/仓储服务业”二季度线上化率与一季度相比微降0.4%,是唯一一个下降的行业,但降幅在误差范围内,可以说二季度线上化率与一季度持平。

线上销售增幅快于线下,但领先幅度收窄,线上销售占比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超过半数企业认为“线上线下增速差不多”(55.9%),与一季度(56.2%)基本持平。选择“线上销售增速更快”的企业占比30.7%,较一季度的31.4%略有下降,而选择“线下销售增速更快”的企业占比12.9%、一季度的11.8%上升超过1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在销售增速整体下降(见2.1小节)的环境中,虽然线上销售增速仍大幅领先线下销售增速,但两者差距略有缩窄。

二季度,线上销售占总销售比重“<10%”的企业占比13.3%,较一季度上升2.1个百分点;“10-30%”的企业占比64.5%,与一季度的63.7%基本持平;“30-50%”的企业占比19.7%,较一季度下降2.7个百分点;“>50%”的企业占比2.5%,与一季度持平。总体来看,二季度线上销售占总销售比重看上去好像比一季度有所降低。但仔细分析,二季度有线上门店的企业,线上经营时间普遍较短(二季度线上经营年限小于三年的占比为35.9%,显著低于一季度的40.6%)。扣除线上经营年限的差异,二季度样本线上销售占比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二季度选择“销售高度集中在单一平台”的企业占比为33.5%,较一季度的28.8%上升4.7个百分点,升幅明显。选择“销售集中在两到三个平台“的企业占比较一季度下降4.7个百分点,显示样本企业线上销售在不同渠道间的分布趋于集中,与渠道综合渗透率整体下降、每个企业涉足的线上渠道数整体减少的变化一致。

结论与建议

二季度,在宏观经济整体走软的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挑战。二季度调研覆盖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4666家中小微企业。结果显示,样本企业盈利水平略有下降,增速显著放缓,市场预期转弱,投资热情降温。大部分样本企业面临人力成本持续上升、消费低迷、竞争加剧等挑战,原材料成本压力部分缓解。政策支持退坡,受惠面收窄。企业线上化率显著提高,但线上销售占比下滑,线上渠道综合成本有所增加,同时线上销售趋于集中,向其他线上渠道扩张的意向略有降低。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底,国内中小企业5200万户,个体工商户1.1亿户,构成中国经济的基础和底座。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二季度偏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应对措施。

短期的应对以具体的改善帮扶措施为主。首先,延续前三年的政策支持措施,缓退坡、不退坡,甚至继续上坡。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政策支持重点放在为企业减负,而不是刺激企业扩张。其次,优化融资环境,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中小微企业融资流程,加强“股债联动”等新型投融资模式推广力度,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融资门槛。第三,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电商平台与中小微企业的合作,协助后者更好融入新一代电商平台,同时加强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广大消费者权益。

中长期的应对以提升市场效率为目标。首先,提升劳动力市场效率,积极引导培训和教育体系与市场实际需求匹配对接,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打造产教融合的培训模式,缓解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和年轻人失业率飙升的结构性矛盾。其次,鼓励中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例如目前各地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支持企业研发项目;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产业附加值。最后,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推动跨地区供应链、产业链优化合作,打造产业集群,提高整体经济韧性。

注释:

[1]亏损面为选择“微亏”和“严重亏损”企业占比之和

[2]停滞面为选择“零增长”和“负增长”企业占比之和

[3]加总所有的单个渠道的样本企业数量与有线上店铺的样本数量之比

本文作者:

腾讯研究院 & 企鹅有调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