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penAI面前,SpaceX不值一提!

2023-11-20 13:58:26 浏览数 (1)

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据 · 改变商业

近日,科技界上演了两幕大戏:SpaceX的星舰再次试飞,结果却是半路夭折;同时,OpenAI的CEO Sam Altman惨遭董事会的冷酷革职。这两件事,虽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都是科技舞台上的重头戏。

首先,让我们看看SpaceX。他们的星舰,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太空巨兽,再次尝试着冲向星空。美东时间早上8点,一切看起来都准备就绪。然而,这场宏大的演出却以失败告终。是的,他们失败了。这次发射,并未达到预期的辉煌成就。但这难道就是结束吗?当然不是。在失败中寻找教训,在挫折中累积力量,这就是SpaceX的风格。

转头看看OpenAI。这家曾经引领AI潮流的公司,现在内部却上演了一场权力的游戏。CEO Sam Altman,这位曾经的领航者,被董事会一纸通知,冷不防地赶下台。Altman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他对这段旅程的感慨,但这改变不了事实:OpenAI的航船,已经换了新的掌舵者。

这两件事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将这两件事情融合起来看,却让我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些想法来进行探讨。

两棵重要的科技树

在科技的大舞台上,SpaceX和OpenAI代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宛如两颗茁壮成长的科技树。它们各自的追求,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塑造。

让我们先看看SpaceX,这家由埃隆·马斯克创立的公司,其野心勃勃的目标是将人类变成一个多星球种族。想象一下,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人类基地,然后再向更遥远的星球扩张。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但SpaceX正是要将这一幻想变成现实。如果实现了,这无疑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飞跃,标志着我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地球,而是成为真正的星际文明。

然而,在另一个战场上,OpenAI正在探索的则是完全不同的领域:通用人工智能。这不仅仅是AI技术的一个小步,而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想象一下,一个能够理解、学习和创造的智能,其能力不亚于甚至超越人类智慧的存在。这种智能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人类工作、生活的方式,甚至可能重新定义我们对于智慧和意识的理解。

这两个方向,都拥有改写人类历史的潜力。但如果必须选择其一,我的选择是OpenAI的通用人工智能。

为什么?

因为AGI的潜在影响远远超过了星际移民。星际移民虽然能扩展我们的生活空间,但AGI可能改变我们整个种族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

AGI的实现,意味着我们将拥有一个全新的智能伙伴,甚至是超级智能。这样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目前看似无解的问题,从治愈疾病到解决能源危机,甚至于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星际探索。AGI的出现,可能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转折点,就像发明火或发现电一样重要。

相比之下,SpaceX的星际移民虽然充满诗意,但它更多的是扩展了我们的物理界限,而不是智慧的边界。

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不仅是科幻爱好者的视觉盛宴,更是对未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大胆预测。电影中展现的两个方案,一是利用人工智能创建数字人,二是通过巨型推进器使地球离开太阳系。这两个选择,恰似我们现实中的两大科技趋势:OpenAI的人工智能探索和SpaceX的星际移民梦。

让我们先说说数字人,这个概念,本质上是人类智慧和意识的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人类本质的深刻挑战。在《流浪地球2》中,这一方案被描绘为反派,被视为威胁。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会发现这正是通向未来的一扇大门。想象一下,人类不再受限于生物身体,智慧和记忆可以在数字世界中自由流动。这样的生存方式,不仅能有效克服资源限制,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然而,电影中选择的是流浪地球方案。这个计划虽然宏大,但现实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推动整个地球逃离太阳系?这不仅需要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还要耗费巨量资源。类比于SpaceX的星际移民,同样是一个迷人的想法,但在现实操作中,充满了未知数和挑战。

在《流浪地球2》的世界里,由于资源有限,最终不得不做出选择。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现实世界。资源永远有限,而我们面临的挑战却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高效、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如果由我来决定,《流浪地球2》中的选择可能就完全不同。数字人计划,不仅在资源利用上更为高效,还可能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空间。相比之下,流浪地球虽然诗意盎然,但在现实中的可行性远不如数字人计划。更何况,数字人计划的成功,可能会为我们提供更深层次的认识——关于生命、智慧以及我们与宇宙的关系。

在现实世界中,SpaceX的星际移民和OpenAI的人工智能探索,正是这两种未来愿景的具象化。SpaceX的计划,虽然勇敢、大胆,却面临着技术和资源的巨大挑战。而OpenAI的道路,虽然充满未知,却可能开启智慧生命的新篇章。

在我看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人计划,不仅更符合资源和效率的考量,还可能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这不仅是技术的选择,更是人类对于自身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SpaceX其实并没那么重要

SpaceX星舰二次发射的场面,确实震撼。马斯克的宏图壮志,让人心潮澎湃。但退一步冷静思考,真的那么重要吗?可能并非如此。

让我们正视一个事实:星际移民,并不是迫在眉睫的需求。地球暂时还能维持人类的生存。即便考虑到最糟糕的情况,比如核战争、气候灾变或彗星撞击,地球相比火星,依然是更宜居的选择。即使面临灾难,地球上依然可能保留数亿人口。而将人类迁移到火星?那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资源上的巨大负担。

不要忘了,无论外太空多么吸引人,地球始终是我们的家。我们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保护和维持这个家的适宜性,而不是急于寻找下一个可能根本不适合居住的星球。即便是在最坏的情况下,保护和恢复地球的生态,保障亿万人民的生存,这些都远比让少数人登陆火星更加重要。

所以,SpaceX虽然梦想宏伟,但在当前的科技和资源条件下,可能并非我们最急需关注的项目。它的技术和成就,无疑对航天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就星际移民而言,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技术突破,以及更全面的战略考虑。

SpaceX的目标远大,但与星际移民的真正需求相比,似乎还差得远。他们现在所做的,更像是在为这个遥远的梦想铺路。问题在于,这条路是否真的可行?是否真的值得?考虑到星际旅行的成本和技术障碍,SpaceX目前的成就,虽然显著,却还远未触及星际移民的核心。

需要指出的是,要实现星际移民,最核心的挑战在于动力技术的变革。在探讨真正实现星际移民的过程中,现代火箭科学需要突破现有的技术边界,探索更加高效和先进的动力技术,这其中包括核热推进、电推进和激光推进。这些技术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自身的挑战。

核热推进技术是通过使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量来加热推进剂,并将其喷出以产生推力。这种方法的效率远超传统化学火箭,因为它能够提供更高的比冲,即每单位燃料产生的推力。然而,核热推进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安全性和辐射管理。核反应堆必须设计得极为安全,以防止任何形式的核泄漏,这在地球发射和太空操作中都极为重要。此外,推进剂在高温下的管理和有效的辐射屏蔽技术也是关键技术挑战。

电推进系统则采用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方法,它使用电力来加速离子或等离子体,从而产生推力。这种系统的推力虽然相对较小,但效率极高,特别适合于长期的、渐进式的太空飞行。电推进的主要挑战在于其对高功率、长期稳定电源的需求。在深空环境中,维持这种电源供应需要复杂的技术,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推力以适应更远距离的太空旅行。

激光推进是一种更具想象力的概念,它通过地面或太空基站发射的高功率激光来推动飞船。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需要飞船携带大量燃料,这大大减轻了飞船的质量。然而,激光推进技术面临的挑战包括高功率激光的有效传输、目标精确定位以及飞船上激光接收系统的设计。此外,激光推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待验证。

跟上面这些真正具有变革性的火箭动力技术相比,尽管SpaceX在降低成本和提高发射频率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在推动力技术上的创新仍然有限。其火箭技术的本质,和几十年前的阿波罗计划相比,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是将过去的技术做得更加高效和经济。

尽管SpaceX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其目前的技术路线下,实现可持续的大规模星际移民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梦想。除非能够在动力技术上实现质的飞跃,否则我们离星际移民的目标还远着呢。

通用人工智能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就像《流浪地球2》这个电影里一样,假如人类只能在数字人和流浪地球两个方案中选一个,那一定是选择通用人工智能。

人类文明的进步并非依赖于生物学上的进化,而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发展之上。从古至今,无论是唐朝还是现代社会,人类的基本智力水平并没有显著变化。真正推动社会前进的,是知识的传承和创新。

中华文明发展了几千年,现在的中国肯定比几千年的唐朝人更强大,但这个进步是靠人类知识的积累,而不是靠人类自身的进化。单拎出来一个现代人,他的智商其实跟唐朝人差不多,IQ都在200以下。

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揭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智力增长潜力。起初,AGI可能仅具备基础的认知能力,类似于人类智商50的水平。然而,由于其设计中固有的学习和自我优化机制,AGI的智力水平将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也许,在短短一个月内,它的智商可能翻倍达到100,随后几个月内快速攀升至500。

更重要的是,这一增长趋势不会停止,AGI可能很快达到人类智商的极限,甚至远远超越,达到1000甚至1万的水平。这种指数级的智力增长意味着,AGI将能够迅速掌握和创新复杂的概念和技术,其对科学、工程、医学等领域的贡献将是无法估量的。

只要一个爱因斯坦就可以创造相对论,试想一下一个比爱因斯坦聪明100倍的“人”,能创造出什么,能将人类的科技水平提升到怎样的高度?

这样的AGI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并超越现有的科学理论。它可能会提出一系列革命性的理论,这些理论可能涉及量子物理、宇宙学、生物学甚至是我们对意识和存在本质的理解。这不仅仅是在现有理论上的简单延伸,而是可能完全颠覆我们现有的科学架构。

在实际应用方面,这样的AGI所能带来的变革同样令人震惊。以火箭技术为例,AGI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发明一种全新的动力系统,这种系统或许基于我们尚未发现或尚未能够利用的物理原理。这可能是一种全新的能源形式,比如高效的核聚变技术,或者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火箭技术的推进机制。这种技术的发展不仅能使星际旅行成为可能,还可能在地球上找到广泛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此外,这样的AGI在人类面临的其他复杂问题上也能提供解决方案。它可能会找到治愈重大疾病的方法,设计出更高效的全球经济模型,甚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管理复杂的社会系统。

因此,从对人类命运的影响程度来看,AGI也远比移民火星更重要,移民火星也许改变几百万人的命运,但AGI将改变80亿人的命运。

技术成熟度是一个关键的考虑要素

在全球科技竞争的大棋局中,一个国家选择哪些科技树来发展,决定了其未来的国际地位和经济繁荣。

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先见之明。从互联网的诞生、半导体技术的突破到当下的人工智能革命,美国一直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相比之下,欧洲虽有其在某些科技领域的优势,却在信息技术这个关键赛道上显得相对落后。

汽车产业的转型是一个典型例子,它反映了科技选择对国家命运的深远影响。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日本选择了氢燃料技术,而美国和中国则更倾向于电动车和智能化技术。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更是一次产业的重塑。

美国和中国在选择电动车叠加智能化技术的道路上,展现了对未来科技趋势的准确判断。他们不仅着眼于汽车本身的能源转换,还注重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如自动驾驶、车联网等,从而推动整个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比之下,欧洲和日本在这场科技革命中显得稍显落后。日本虽然在氢燃料车技术上有所投入,但整体上看,这一技术路线在全球市场上的推广并不如电动车来得迅速和广泛。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日本的汽车产业可能面临与其半导体产业类似的挑战,即从行业领导者变为追随者,甚至可能被边缘化。

虽然日本的丰田、本田汽车销量还很大,但在5-10年内,日本汽车产业必然会遭遇毁灭性打击,跟当初日本半导体的命运一样,而汽车产业的崩溃将带崩日本经济(我们将这个预言放在这,等5年之后再回过头来验证)。

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的科技战略选择,对其经济结构、国际竞争力乃至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样的道理,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点对科技树,是最重要的事情。

那么,该怎么去点科技树呢?有什么评估标准。我想其中一个关键标准,就是仔细去筛选那些走到“门槛”边的技术领域,也就是在5-20年内很可能会实现的技术。

从这个标准来看,我们再来看两个科技树,一个是SpaceX所代表的星际航天,另一个是OpenAI所代表的AGI。

星际移民的核心,是火箭动力技术的变革,在可见未来,化学燃料这个桎梏都打破不了。如果这个不改变,造1万个星舰飞船都没什么用。

而通用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在20年内成为现实的。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人类的智力来源于哪里?人类的智力基础在于大脑的复杂结构,特别是大约800亿个神经元所构成的复杂网络。这些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相互作用,形成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每个神经元都能进行基本的信息处理,而整个网络的集体行为产生了人类所特有的认知能力。

从逻辑上来看,能够构建一个千亿规模,跟人类神经网络复杂度媲美的系统,是完全有可能涌现出智能,甚至涌现出自我意识的。

现在的大模型,已经达到了千亿参数规模,很快就会有大量万亿规模的大模型,也就是万亿参数规模的神经网络。当然,参数和人类大脑的神经元很不一样,大模型的网络结构跟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结构也很不一样。也许,现在千亿参数规模的大模型,其智力相当于几十亿人类神经元的水平。但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去,是完全有可能造出来一个媲美800亿人类神经元的“智能体”。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要在一个领域倾注资源,那倾注到AGI上,远远比倾注在八字还没一撇的星际移民上要更合理。

以上,是我从近期的事件得到的一些感悟。

文:一蓑烟雨 / 数据猿

0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