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联网行业不断,在11月8日,字节跳动旗下公司的Pico团队宣布组织调整,整体裁员 300 人,比例达到 23%!
很多人可能还不太清楚,PICO团队是干什么的?
PICO成立于2015年3月,于2021年9月并入字节跳动。
最开始主要做的方向是虚拟现实内容发布以及对应的软硬件产品(VR);后来做了VR的一体机,并且拿到了A轮1.65亿的融资。
这个过程中公司一贯的方向就是在硬件上不断增强,直到2021年9月被字节以50亿价格收购,当月PICO全部并入字节原本的VR相关业务线。
其实从去年开始PICO就一直频繁爆出大规模裁员的新闻,只不过当初可能只是一些苗头,而现在则是既定事实了。前两天,公司也就此事发出了通告:
这个公告也说明了目前网传的80%是没有的,但是实际裁员23%;即年初的15%到现在的23%;
可想而知在背靠了字节之后,似乎今年PICO的日子也不好过。团队人数也从原来的2000人削减到现在的1300人。不过从它最初进入字节时的300人似乎还能再来几轮削减。
从京东的对应的PICO自营店中,我们能够看到目前的PICO代售产品以及销量:
其实PICO一度在2021年年底爆火,这件事情从之前FaceBook改名Meta就可见一斑了。并且公司从技术到产品都有不错的落地。
那么站在字节的角度,去收购一个概念产品,并且在21年能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公司,似乎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而且21年VR年销量从670万台猛增至1100万台,字节这个商业帝国更加有理由去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入到“元宇宙”这个大家庭中;
不过从2022年之后,VR整体销量又降低到1000万台以下,今年的出货量从目前的整体判断应该是不及去年的。虽然23年出现了短暂的第二春,HTC推出MR头显、苹果发布Vision Pro,Mata发布新一代头显Quest 3,但是似乎都不能抑制这件事,尤其是是现在大模型的摧枯拉朽。
回到PICO这边,站在公司的角度,裁员可能不是一个最优解,但是在当下看来确实是一个“断尾求生”的方式。当然用这个词可能不太恰当,但是从裁员规模来说,确实有这样的前兆了。
诚然这不只是PICO面临的问题,Meta在去年就大刀阔斧优化了1.1万人,苹果的Vision Pro也没有激起太多的涟漪。
考虑到逐梦大模型已经取代元宇宙成为新的热门题材,与其硬着头皮继续投资,可能真不如多抢两块H200来得实在。
站在字节的角度来看当下PICO这件事情,似乎PICO和Meta当初所走的路线出奇的一致。去削减一些资源的倾斜也是合情合理,毕竟现在的商业化公司还是需要以盈利为主,在某些极致的情况下可能出于商业版图的考虑,可以适当延长某个产品的投入周期;显然PICO目前做的事情并没有和字节公司的方向达到高度一致。
对于字节跳动这家体量如此庞大的公司而言,在目前大模型当道的环境中,“元宇宙”就就留给小札,让他做一个人的狂欢吧。
如果说PICO裁员可能是与公司的资源问题、概念的不火的问题;但是也在侧面印证出来今年的整体的市场环境也不容乐观。
大公司在疫情前一直经历的是快速、超快速的技术变革和资本涌入,而现在这几年似乎给这些互联网公司都适时的按下了“倍速0.3”;这种着急的心理不光是公司也是个人的映射。
同时,许多大公司也不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去孵化产品。因为原来的逻辑是先做第一个版本,然后快速上线,争夺市场,争夺用户。
在程序员的思维里,这也是一个很合理的产品迭代周期。
因此,这就导致了现在的情况:公司和个人都应该在「短期利己主义」和「长期利己主义」中去平衡。
以后,或者是明年得市场会不会变得更好呢?或者稍微强那么一点呢?
短时间是很难的。我们经常说的是社会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类比情况下,如果我们一个个体,突然生一场大病之,是不是也需要蛮长时间才能恢复?伤筋动骨还得100天,况且是这个社会机器。
所以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如何保证自己还能上桌,或者在桌下做哪些动作从而在桌上留的时间更久一点。这是每一个人都逃不开的话题。
现在来看小灰自己的发展过程似乎也很符合目前的市场。公司量级太大,任何一个产品在投放在市场上之后,隐形的开销真的是很重的;
而“个体公司”或者叫做“超级个体”在当下的环境中会生活的更加惬意。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超级个体,就需要大家不断在牌桌下来增强自己,然后再牌桌上展示自己了。
这也是在当下每个个体都需要去思考并且付出行动的。
最后,还是祝愿IT行业能够早日恢复往日的生机,也希望广大程序员们都能有好的归宿。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