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的压缩列表(ziplist)和跳表(skiplist)是两种不同的数据结构,它们在 Redis 中被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
压缩列表
实际上类似于一个数组,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保存一个数据。和数组不同的是,压缩列表在表头有三个字段zlbytes、zltail和zllen,分别表示列表长度、列表尾的偏移量和列表中的entry个数;压缩列表在表尾还有一个zlend,表示列表结束。
压缩列表实际上类似于一个数组,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保存一个数据。和数组不同的是,压缩列表在表头有三个字段zlbytes、zltail和zllen,分别表示列表长度、列表尾的偏移量和列表中的entry个数;压缩列表在表尾还有一个zlend,表示列表结束。
跳表(skiplist)
有序链表只能逐一查找元素,导致操作起来非常缓慢,于是就出现了跳表,时间复杂度为O(N)。具体来说,跳表,在链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级索引,通过索引位置的几个跳转,实现数据的快速定位,如下图所示:
如果我们要在链表中查找33这个元素,只能从头开始遍历链表,查找6次,直到找到33为止。此时,复杂度是O(N),查找效率很低。
为了提高查找速度,我们来增加一级索引: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每两个元素选一个出来作为索引。这些索引再通过指针指向原始的链表。例如,从前两个元素中抽取元素1作为一级索引,从第三、四个元素中抽取元素11作为一级索引。此时,我们只需要4次查找就能定位到元素33了。
如果我们还想再快,可以再增加二级索引:从一级索引中,再抽取部分元素作为二级索引。例如,从一级索引中抽取1、27、100作为二级索引,二级索引指向一级索引。这样,我们只需要3次查找,就能定位到元素33了。
可以看到,这个查找过程就是在多级索引上跳来跳去,最后定位到元素。这也正好符合“跳”表的叫法。当数据量很大时,跳表的查找复杂度就是O(logN)。
总之,压缩列表和跳表是两种不同的数据结构,它们在 Redis 中被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压缩列表用于存储短的列表或集合,而跳表用于实现可以在对数时间内进行搜索、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有序集合。
我正在参与2023腾讯技术创作特训营第三期有奖征文,组队打卡瓜分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