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ybatis历史
MyBatis最初是Apache的一个开源项目iBatis, 2010年6月这个项目由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迁移到了Google Code。随着开发团队转投Google Code旗下, iBatis3.x正式更名为MyBatis。代码于2013年11月迁移到Github。
iBatis一词来源于“internet”和“abatis”的组合,是一个基于Java的持久层框架。 iBatis提供的持久层框架包括SQL Maps和Data Access Objects(DAO)。
2. MyBatis特性
1) MyBatis 是支持定制化 SQL、存储过程以及高级映射的优秀的持久层框架
2) MyBatis 避免了几乎所有的 JDBC 代码和手动设置参数以及获取结果集
3) MyBatis可以使用简单的XML或注解用于配置和原始映射,将接口和Java的POJO(Plain Old Java
Objects,普通的Java对象)映射成数据库中的记录
4) MyBatis 是一个 半自动的ORM(Object Relation Mapping)框架
3. 和其它持久化层技术对比
- JDBC
- SQL 夹杂在Java代码中耦合度高,导致硬编码内伤
- 维护不易且实际开发需求中 SQL 有变化,频繁修改的情况多见
- 代码冗长,开发效率低
- Hibernate 和 JPA
- 操作简便,开发效率高
- 程序中的长难复杂 SQL 需要绕过框架
- 内部自动生产的 SQL,不容易做特殊优化
- 基于全映射的全自动框架,大量字段的 POJO 进行部分映射时比较困难。
- 反射操作太多,导致数据库性能下降
- MyBatis
- 轻量级,性能出色
- SQL 和 Java 编码分开,功能边界清晰。Java代码专注业务、SQL语句专注数据
- 开发效率稍逊于HIbernate,但是完全能够接受
4. 三层架构
- 表现层(UI):直接跟前端打交互(一是接收前端ajax请求,二是返回json数据给前端)
- 业务逻辑层(BLL):一是处理表现层转发过来的前端请求(也就是具体业务),二是将从持久层获取的数据返回到表现层。
- 数据访问层(DAL):直接操作数据库完成CRUD,并将获得的数据返回到上一层(也就是业务逻辑层)。
- Java持久层框架:
- MyBatis
- Hibernate(实现了JPA规范)
- jOOQ
- Guzz
- Spring Data(实现了JPA规范)
- ActiveJDBC
- ......
5. ORM: 对象关系映射
- O(Object):Java虚拟机中的Java对象
- R(Relational):关系型数据库
- M(Mapping):将Java虚拟机中的Java对象映射到数据库表中一行记录,或是将数据库表中一行记录映射成Java虚拟机中的一个Java对象。
- ORM图示
- MyBatis属于半自动化ORM框架。
- Hibernate属于全自动化的ORM框架。